摘 要:初中信息技術由于課堂環境在機房,教學過程中總有計算機媒介的參與,所以存在著課堂氛圍沉悶,教學方法單一,學習內容枯燥等問題。從實際教學中總結了一些解決此類問題的辦法,如,競賽法、學案法等,促進了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發展。
關鍵詞:信息技術;問題;策略;教學方法
初中信息技術是小學信息技術與高中信息技術的過渡,在本省信息技術教材中,初中信息技術教學內容與小學信息技術內容重疊度較高,但側重點不同。初中信息技術更傾向于各知識點的聯系與拓展,課堂氛圍的活躍程度,以及能夠獨立處理問題,并通過合作交流達到知識的互換。
一、初中信息技術課堂常出現的問題
1.課堂氛圍沉悶
積極的教學環境能夠提高課堂教學中“教與學”的效率,但現實教學中往往是信息技術課太過于沉悶。信息技術課不同于其他學科的課堂教學環境,是因為信息技術課的教學過程不是“老師對學生”的教學過程,而是“老師對機器,機器對學生”的教學過程。雖然教學過程中肯定會有師生交流的部分,但是教學過程中較其他學科肯定是增加了“電腦”這個媒介。所以,學生注意力集中在電腦屏幕上的時候,課堂氛圍就會沉悶。
2.學習內容枯燥
雖然電腦能夠呈現豐富幻妙的虛擬世界,但是對于教學內容而言,那些虛擬世界略顯遙遠。課堂中經常面對的是枯燥的文字、表格,或是重復的操作等。操作或展示文字表格的過程往往是枯燥、乏味的。
3.教學方法單一
信息技術課由于受到電腦媒介的參與,教學方法總會被機房束縛,略顯單一。而且信息技術是一門重操作的課程,學生總是面對電腦屏幕,容易忽視師生交流,教師又更注重培養學生的技能掌握,所以,教學方法受到限制。
4.教學容量過大
初中信息技術教材所呈現的是章節條目形式,每一個章節可能是學習某一款軟件的使用,有時候一節課無法處理全部教材內容,或是無法完成完整作品。這使一節課的教學可能不完整,或者是一節課的教學容量過大。
二、如何處理初中信息技術課的問題
1.改變“人機模式”
要想改變課堂氛圍沉悶的氛圍,必須要打破原有的“人對機器,機器對人”的教學模式,只有人與人的交流,才能使教學過程更加親密,才會讓教學更加有生氣。具體的方法有:可以引入小組討論,讓學生之間交流;可以用教師提問的方式,讓教師與學生交流;可以引入獎勵機制、或者增加表演、或是增加紙版媒介等用于打破人機模式,使另外一種媒介能夠起到干擾的作用。
2.改變學習內容
教材是教學過程的核心,是教學活動最重要的內容。但是信息技術要讓學生了解和掌握使用軟件的方法,而教材內容可能更大眾或更基礎一些,又或是與信息技術軟件的發展不匹配。為了讓教學更生動,教學中可以在大綱要求范圍內調整教學內容。比如,教材中講Word文本的修飾,可以對以前輸入的文本進行修飾,也可以結合身邊發生的事、近期遇到的節日進行修飾,比如,母親節、中秋節等,制作主題卡片的形式更能切合學生的生活,這些內容完全可以根據課時需要調整。又如,教材中講的是某軟件的視頻截取功能,但是這款軟件已不常用,可以選講有同功能的更好的軟件。
3.合理使用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是影響課堂效果的重要因素,而傳統的教學方法有些適用于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有些則需要根據信息技術課的特點創新。像傳統的教學方法有:問答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情境教學法、任務驅動法等,都可以應用于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但這些方法又總和信息技術課堂不能很好地融合,畢竟這些方法產生時還沒有信息技術課。而筆者經過實踐,認為以下方法更適合信息技術課的使用。
(1)競賽法。通過競賽激發學生求知欲望,進而完成教學過程。方法是第一步分組,三四人為一組,組員之間可以討論。第二步給出規則:有讀題員、有傳話員、有操作員。第三步給出題目,并由讀題員打開題目,告訴傳話員,再由傳話員告訴操作員,最后大家商量解題和操作。最快的小組獲得優勝。
這個方法由于題目與操作在不同的電腦,所以需要交流討論才能達到統一。引入競爭機制,打破了教學單一模式。學生在此過程中不但讀了內容,還討論解題方法,互相學習。競賽活躍了課堂氣氛,而正確的操作得到了快速有效的反饋。
(2)案例法。通過一個實際案例,讓學生學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案例教學并不是簡單地讓學生學會操作,而是引導學生如何利用現有的方法解決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將注意力從電腦本身引入問題本身。
(3)資源包法。利用信息技術資源優勢,為學生提供一個本節課的資源包。資源包中包括制作所需的素材、問題、評價等內容,同時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生能夠利用資源包進行適度的拓展。
(4)學案法。此方法是教學中最便捷的方法之一。所謂便捷,并不是簡化,而是將本節課涉及的知識點、操作方法、步驟全部提前呈現,學生帶著目的學習,帶著問題學習,同時利用學案解決學習過程中的問題。
4.縮減教學內容
縮減教學內容不是刪除不講教學內容,而是根據課時需要進行調整。如,在教學中遇到《視頻的處理》,這部分教學如果讓學生根據教材完成,怕是費時費力,又沒有什么意義的工作。所以可以通過教師示范截取,再通過提供的視頻資源包,讓學生進行拼接或插入字幕的操作。這樣學生容易明白視頻處理的意義,同時更容易形成較完整的作品。
信息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信息技術課也要與時俱進,在實際教學中更要結合每一堂課的特點靈活運用,不斷積累經驗,這樣才能在教學中有更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蔣微.初中信息技術課教學模式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3(6).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