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互聯網+”自出現之日起就快速地滲透到各個領域中,中國教育也已經進入到“互聯網+”時代。初中美術教育旨在向學生傳授美術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當然也承載著培養學生想象力、創造力與陶冶情操的重任。以初中美術教學為例,在“互聯網+”背景下分析美術課后作業設計實踐,提出可行性策略。
關鍵詞:“互聯網+”;美術;課后作業;設計;實踐
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構成,美術教育成為學生接受審美教育的重要載體。特別是針對初中生而言,美術教育所承載的教育價值顯著,包括審美能力、思維創新以及陶冶情操等。將“互聯網+”滲透到初中美術教學實踐中,有助于美術教學發揮其時效性,強化學生對美術課后作業的完成效果。
一、“互聯網+”背景下美術作業媒材選取
“互聯網+”背景下,知識的獲取更加便捷,當然教師對美術作業媒材選擇的過程也十分簡便。教學活動以及課程作業設計中,教師一直是以一個“策劃者”的身份存在,要充分運用多種媒材,展現出“互聯網+”在美術課后作業設計實踐中的價值。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1)傳統的美術作業主要載體為紙張,這顯然已經在現代美術教育中逐漸被淘汰。為此,教師在設計課后作業時應采取多媒材,以作業媒材衍生出多樣效果。(2)教師完成媒材選擇之后,可自定制作美術作品。如在白色的T恤上繪制卡通圖案以及初中生比較熱衷的動漫形象。這樣,將美術媒材拓展,有助于開闊學生的審美視野,站在新的角度去感受美術所帶來的價值。(3)“互聯網+”背景下美術作業媒材選擇,是美術課后作業重新設計的關鍵。教師在這一過程中的責任重大,要從新的角度去設計優化。
二、“互聯網+”背景下美術作業具體布置
“互聯網+”背景下美術作業的具體布置要從一個全新的角度去探索與創新。美術作業的布置過程十分必要,具體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1)教師直接布置。利用互聯網的便捷性,美術教師可以通過引導的手段讓學生回憶自己看過的動畫片以及其中喜歡的動漫形象,說出自己喜歡的動畫明星,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積極性。之后讓學生在家里找到白色的T恤或者襯衫,親自動手繪制喜愛的動畫人物與卡通形象,第二天課上進行講解。(2)教師間接布置的方式。“互聯網+”帶來的最大優勢則是增強信息的交互性,讓信息的流通更加便捷。美術教師間接布置的方式是向家長布置教學任務,通過微信以及QQ等方式,向家長傳送一個美術作業文件,家長作為輔助讓學生完成美術作業,為學生提供優質的服務。這樣,既能夠發揮家長對學生美術作業的監督作用,又能夠讓學生更好地完成美術作業,獲得成就感。
三、“互聯網+”背景下美術作業個性化
初中美術教學過程中布置的美術作業,目的是滿足對美術知識以及教學內容的具體鞏固,通過這樣的方式更好地展現出美術價值。可以說,美術作業的價值十分關鍵。站在“互聯網+”的背景下,美術作業已經更傾向于個性化的發展。這種個性化,不單單是對傳統教學的改革與更替,更能夠滿足學生對知識獲取的個性化需求。一方面,美術教師在具體布置初中美術作業的過程中,應該以“互聯網+”為基礎依托,借助互聯網的優勢與價值,讓美術作業可以更具個性;另一方面,打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依據傳統的作業完成方式上來看需要在當堂或者課后完成。但美術作業與傳統的課程內容存在較大的差異,需要放寬時間,這與美術自身特點有關。如有些作業的量比較大,學生通常要進行課外寫生以及轉移到家中完成,“互聯網+”提供的便捷性能夠讓信息交互更加便捷,與教師及時溝通有助于提高課后作業的完成質量。
四、“互聯網+”背景下美術作業展示評價
“互聯網+”背景下,美術作業展示評價內容中,具體實踐途徑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學習共同體的自評與他評。“互聯網+”探索了多種美術課后作業的形式,學生將教師布置的美術作業完成后帶入學校,在美術課堂進行展示以及相互評價。當然,還可以通過合作學習的方式,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小組,選擇組長指導整個美術作品的完成,在課后作業的完成過程中,組員與組長之間以QQ或者微信的方式進行溝通,相互答疑解惑。最終對課后作業完成自我評價以及他人評價的過程。(2)優秀作品在微信平臺推送。美術教師可以拓展美術作業展示途徑,對于班級的優秀作品,通過微信的平臺完成推送工作,讓更多的學生與教師可以看到,增強學生的成就感,吸引更多的學生在美術課后作業完成時下功夫。(3)作品標價式評價。這種方式是學生對自己完成的美術課后作業進行標價,并說明標價的理由,其他學生可以對標價提出不同的意見,適當通過價格調整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互聯網+”背景下教育環境已經發生轉變,本次是以初中美術教學的角度作為基本的出發點,探索“互聯網+”在初中美術課后作業設計中的具體實踐。在后續的發展中,應該加強對“互聯網+”的理解與關注,探索與其他學科融合的途徑與方法。
參考文獻:
[1]陳紅杏.讓學生充分體驗自主學習的快樂:美術“課后延伸”讓學生保持積極學習狀態策略淺析[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3(6):42-44.
[2]雷語.不可小覷的美術實踐作業設計:從《立線裝飾》教學引發的思考[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3(9):158-159.
[3]陳臻臻.“互聯網+”作業展示評價變革在美術設計專業的實踐與探索[J].職業教育(中旬刊),2015(10):120-122.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