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針對目前高中生物分組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在教學實踐中摸索出“四位一體”的實驗課教學模式。
關鍵詞:“四位一體”模式;生物分組實驗教學;有效性
目前高中生物分組實驗教學的現狀如何?存在哪些問題?如何提高生物實驗教學的有效性?在自治區“十二五”規劃重點課題《生源基礎薄弱高中生物教學中學生有效學習方式的研究與實踐》的研究過程中,筆者對石嘴山市幾所高中開設分組實驗課教學作了適當的調研,并摸索出“四位一體”的實驗課教學模式。
一、高中生物分組實驗教學現狀
1.課時不足,實驗與教學不同步
以教材模塊一《分子與細胞》為例,共有實驗11個(本文指分組實驗),探究5個,想全都完成,在課時上確實很難保證。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很多教師一味地抓緊完成理論課教學,而與之相對應的實驗課,通常是習慣性地等到把理論課講完后,再在復習時抽時間來完成,使實驗課實效性大大下降。
2.用觀看實驗課件和光盤代替分組實驗操作
3.黑板上做實驗,課下背實驗
4.實驗課不規范
調研發現很多學生在沒有搞清楚實驗目的、原理、操作要求和規范的情況下,就動手忙于操作,既無合作分工,又無反思交流,實驗實效性大打折扣。
5.某些實驗在中學難以開展
有些實驗是因實驗條件限制而無法進行,如,探究影響酶活性的條件、血漿滲透壓和酸堿度對紅細胞的影響、蛙腿論戰、建立種群增長模型等;有些實驗是由于實驗時間較長,或校外活動實施困難。
二、構建“四位一體”的生物實驗教學模式
1.預習準備
(1)把學生分組。教師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性格特點將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指定認真負責的學生為小組長,由他們管理好本小組成員,并給每個學生編號。
(2)提前布置本實驗課的預習作業。學生通過《學案》的“預習”,明確實驗課題、實驗原理、實驗目的,作出實驗假設、制訂實驗方案。
(3)盡量讓學生參與課前準備工作。在實驗前一天,找個時間組織學生有次序地到實驗室領取試驗材料、實驗儀器、試劑等
2.合作操作
(1)第二天實驗課開始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檢測預習效果。
(2)進行實驗操作:各組學生根據實驗方案或教師演示后直接動手做實驗,而教師不再做實驗前的復述,學生填寫實驗報告。
3.互動交流
(1)生生互動:同組成員相互糾正不規范操作;不同組實驗結果的比較、分析以及小組間的相互評價。
(2)師生交流:教師應及時發現學生在實驗過程中暴露出來的知識缺陷和不規范的操作,在交流對話中敏銳地捕捉學生思維的閃光點和即時生成的有價值的問題。
4.總結拓展
(1)學生匯報實驗結果,教師對實驗總體情況進行評價。教師對表現突出的學生予以充分的肯定,同時指出存在問題,避免學生犯同樣的錯誤。
(2)實驗結束后要求學生憑實驗單把儀器等放回準備室。
(3)課后(或學生充分完成實驗后)讓學生完成《學案》的“鞏固提高”。
三、“四位一體”生物實驗教學模式的實踐反思
“四位一體”實驗教學模式的優勢所在:
1.合理有序地拓展延伸了學生實驗中“學”的時空
每節實驗課通過“預習準備”環節使學生在課前就對實驗的原理、目的、材料和用品、操作步驟和程序等進行了“熱身”,既使學生對本節實驗材料和用品有了初步的感性認知,又進一步提升了學生積極參與做實驗的熱情,這是傳統實驗教學模式所無法比擬的。
2.特別重視學生實驗技能和實驗設計能力的培養
該實驗教學模式在于教師對學生實驗設計能力的培養上,從實驗原理分析入手,到實驗操作完成、實驗結果的產生,可以大大提高實驗教學的有效性。在實驗技能上,教師加以指導,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對實驗過程中的每個細節,教師都加以考慮,提出明確的要求、甚至加以拓展,以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3.提升教師的能力和素養
一方面教師努力當好學生實驗的組織者,以開放的、民主的心態看待學生提出的有挑戰性的問題,允許他們去質疑、探索、辯論;另一方面又要當好學生的指導者,注重實驗過程中的引導和點撥,給予學生必要的提醒和啟發,能由學生自主學習的內容,則不講、少講,講要講到點子上,保證學生有足夠時間來完成實驗。
4.加強實驗反思
一節完整的實驗課包括三個環節:實驗前、實驗中和實驗后,特別是實驗后的反思是對實驗的總結、拓展和提升。如“比較H2O2酶和Fe3+的催化效率”,實驗結束后,可以回顧一下:實驗觀察中發現了什么?實驗材料還可以用什么替代?實驗操作可以做哪些改進?如果實驗失敗,原因何在?學生在反思的同時,也是一個再認識的過程,可以激發學生創新思維的火花。
因此,我們要改進教學方法,深挖教材,更新觀念,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探究、勤于動手動腦,逐步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新課程實驗教學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徐玲玲.關注實驗的有效性以提升實驗的教學功能[J].寧波大學學報,2007,20(6).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