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生的視圖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是分不開的,學生豐富的空間想象能力是建立在扎實的視圖技能上的。加強視圖方法指導,提高學生視圖技能,有助于學生在大腦中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間關系、空間分布和空間結構。
關鍵詞:視圖;能力;空間;想象;思維;關系
在初中地理課的學習中,學生的視圖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是分不開的,學生豐富的空間想象能力是建立在扎實的視圖技能上的。所以,讓學生掌握好學習地理的鑰匙——視圖技能,不僅能幫助學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間概念,增強空間想象能力,而且能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將知識化繁為簡,較好地理解所學知識。經過多年的地理教學工作,我總結了一些使學生通過視圖來提高地理空間想象力的簡單方法:
一、指導學生有序視圖,幫助學生理解地理事物的空間關系
地理學習與視圖是分不開的,加強視圖方法指導,提高學生視圖技能,在此基礎上形成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幫助學生形成學習地理的良好習慣。
1.要學生從地圖的三大要素做起
在觀察每一幅地圖時,應注意先看清圖名,再閱讀圖例注記、比例尺和方向,知道地圖的表現方法,學生通過熟悉圖例、聯系地圖上的符號,深入到地圖內部,關注具體的內容和信息,這樣,就可以大大提高視圖效率。這樣,教師讓學生結合學習目的去對地圖進行解讀,并為學生設置適合他們的練習計劃,多看多練,找出地圖中地理事物的空間關系。
2.要指導學生有序看圖,看圖不能雜亂無章,而要根據各種圖的實際情況有序進行
比如,看區域位置圖,就應按半球位置、經緯度位置、海陸位置、相對位置等進行指導。但對于區域中的一些重點地區,又應該進行放大分析,細致觀察。比如:讓學生觀察蘇伊士運河時,先把它放到更大的范圍,看到它與大西洋、印度洋、亞洲、歐洲、非洲,甚至美洲之間的相互聯系;同時,又應該把其范圍縮小,細致觀察。這樣把整體與局部結合起來看圖,有助于學生在大腦中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間關系、空間分布和空間結構。
二、培養學生見文生圖的能力,促使學生空間想象能力的形成
初中地理教材中有許多內容都有非常大的想象空間,這些都是值得我們挖掘的地方。有些地理事物的形狀特征比較明顯,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觀察并記憶,在頭腦中形成該事物的大體輪廓。常見的有黃河干流,它的形狀和漢字“幾”非常相似;意大利的國土輪廓像一個長筒靴;我國的國土輪廓看起來像一只大公雞。在學習中國政區時,對于省區輪廓的認識,展開想象,也能取得較好的效果。如黑龍江省好似小天鵝,青海省像兔子,云南省好似孔雀,湖北省好似警察叔叔的大沿帽,湖南江西像姐妹。將這些圖形記下來,學生就能輕松判讀,當出現此類問題時便能輕松解答。
三、通過畫圖強化視圖,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
教師通過畫地理簡圖來表現較復雜的地理事物,內容簡明扼要,圖面清晰醒目。在講授新課時,教師邊講邊畫,化靜為動,不但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視圖技能,還能激發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使學生在豐富的空間想象中獲得地理知識。
指導學生自己動手繪畫簡圖,不但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又能克服學生死記硬背的不良習慣。如:在講我國的地形地勢時,我先要求學生用一張透明紙在書上印出我國的輪廓圖,然后要求學生邊聽邊畫,將我國不同走向的山脈在我國的空白地圖上先勾畫出來,再將我國主要的大江大河勾勒出來,最后標注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等主要地形,一幅自制的簡易中國地形圖就由學生自行完成了。通過學生自己動手畫圖,強化了視圖技能,提高了空間想象力。
在課外,適當地布置學生填繪一定數量的空白地圖,是復習鞏固所學地理知識的重要環節,也順應能力培養的要求。比如:學習交通運輸時,可讓學生畫我國部分鐵路干線簡易圖。先讓學生畫出我國輪廓圖,然后點出我國的主要城市,再把城市之間的鐵路干線連起來,最后寫出鐵路名稱。在地理教學過程中,開展填圖活動,能調動學生視圖的積極性,培養了他們的空間思維能力,幫助他們形成空間概念,較好地理解所學地理知識,增強了他們對地圖的認知能力。
四、通過視圖尋找規律,把握地理事物之間的空間聯系
地理事物的時空分布是有規律的,各類地理事物之間存在著一定的空間聯系。例如,我國西北地區深居內陸,形成了降水稀少、溫差較大的大陸性氣候,在這種氣候下又形成了西北地區自東向西,植被呈現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變化,這種自然環境影響當地的人口分布和經濟結構,影響城市的發育,影響建筑物的形態,影響人們的生活習慣。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多啟發學生通過視圖,思考和探索地理事物之間的因果聯系、地域聯系等時空聯系,這樣有利于學生空間思維能力的形成。
總之,在地理課的學習中,學生的視圖能力和空間思維能力是密不可分的,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挖掘教材,充分利用地圖,將地理知識的傳授融于地圖之中,使學生通過視圖不斷地提高空間思維能力和空間想象力。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