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不管是化學剛入門的初三學生,還是即將要畢業的高三學生,在教學中,尤其要在學生必須掌握的問題上,老師是絕對要做到示范作用的。更何況對于全國絕大多數的學校還沒有目前教學中先進教學技術手段的時候,老師需要自己動手。總結一節課下來,學生的收獲,只要學生自己動手做過的,才是他們自己收獲的。
關鍵詞:示范;板書;對比;榜樣
不管現在是哪門學科,課堂教學中出現了矯枉過正的現象,過分偏向于學生如何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等發現法的教學方式,教師的示范作用被嚴重弱化。美國心理學家奧蘇貝爾認為,接受學習和發現學習都有可能是有意義的或機械的,關鍵在于是否具備有意義學習的心理過程和條件。事實上,對于現在高中生的學習,由于學生能力有限,還是需要教師進行正確的示范,這些過程必須由教師完成。教師謀求的是不同教學方式之間的平衡與互補,尋求的是不同教學方法的一種最佳整合。舍棄那些為探究而探究的“偽探究”,該探究就探究,該示范就示范。只有多種教學方法取長補短、平衡互補、相輔相成,才能促使學生最優發展。
我們學校是高初中完中,這學年,我上了兩個年級:高二、初三。初三學生,基本都是我們農村本地的孩子,家在農村,父母務農,也有部分是在外打工,所以就出現了大量的留守兒童。父母的受教育程度不高,這樣在家庭教育里就缺乏很重要的家庭教育。社會就把重要的教育交于學校,實際就是加在老師身上了。簡言之,對于這部分學生的教育,教師顯得尤為吃力,所以就需要自己花大力氣來進行,不僅僅是學科教育,還有就是成才教育。說說化學學科,對于這樣的學生,我的做法是示范、引領。這是我和我們區的教研員交流后得出的最重要的結論,說白了,就是教,這個教,不是那么簡單的我說她就知道的。例如,我在教學下冊第九單元第三節“溶液的濃度”時,有個實驗9-7。
對于這樣的填表,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是很快可以填寫出已知的前四項。在我講這個表格之前,我是講出了溶質質量分數的計算公式的,即溶質質量分數=溶質質量÷溶液質量 × 100 %,在我們老師看來,也是我存在的誤區,我們都認為學生是可以很輕松地算出溶質質量分數的。但是,恰恰相反,學生沒幾個會算,尤其是像我這個班的學生基礎很差,在這個時候,示范作用就顯得尤為重要。接下來,我們老師應該做什么呢?對了,需要示范。
這個計算就應該是老師在黑板上一板一眼地認真示范,即溶質質量分數=溶質質量÷溶液質量×100 %=0.1 g÷20.1 g×100 %=0.49 %,有了這樣的示范后,學困生都可以按照這樣的方式算出下面的數據。
有了這樣的鋪墊后,學生在做后面的實驗9-8填表時,就可以很順利地完成。而對于本節課的目標達成,就很容易完成了。
總的來說,不管是化學剛入門的初三學生,還是即將要畢業的高三學生,在教學中,尤其是要在學生必須掌握的問題上,老師是絕對要做到示范作用的。總結一節課下來,學生的收獲,只要學生自己動手做過的,才是他們自己收獲的。
引用法國作家盧梭的話:“榜樣!榜樣!沒有榜樣,你永遠不能成功地教給兒童以任何東西。”教師是路標,學生毫不遲疑地順著標記前行。也就是說,在一個你完全陌生的領域里,如果沒有任何的引領,你幾乎創造不出一點成績來。很多時候,人們所學到的知識和技能都是從模仿開始的。模仿前一定會有一個人有意或無意間做過示范,模仿者根據需要或興趣而進行模仿,通過多次操作、體會,達到熟練,有能力者通過改進,創造出適合自己的獨有的技能。所以,教師的示范作用很有必要,忽視了這一點,會阻礙學生的正常發展。
最后,反思我們的教學,我們每個老師都可以是講課的高手,但為何學生成績有很大差異?我認為是老師示范和學生的過手。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我覺得這個“范”字,應該不僅僅是道德的“范”,更重要的還應該是傳授知識時候的“范”。
參考文獻:
[1]施永新.試論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的示范作用[J].數學通報,2014(3).
[2]孫立新.別忽視了教師的示范作用[J].新課程學習(上旬),2014(1).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