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時代認為私有制和私有觀念是一切罪惡的根源,必欲徹底、干凈、全部消滅之。他從來沒有認識到私有制和私有觀念還是推動生產力發展和社會文明進步的強大動力。建國60多年的歷史證明,只要放寬政策,讓私有制有所發展,多難的中國就可以轉危為安。
1962年1月11日至2月8日中共召開的七千人大會上,毛澤東和劉少奇就三年饑荒的原因發生了分歧。劉認為是“三分天災、七分人禍”。所謂“七分人禍”是指什么呢?就是指“三面紅旗”帶來的“五風”(共產風、浮夸風、強迫命令風、瞎指揮風和干部特殊化風),特別是“共產風”,危害最烈。這樣空前的大悲劇本來是可以避免的。如果毛澤東不要批判“小腳女人”鄧子恢,不通過“反反冒進”整周恩來,不在廬山會議上把彭、黃、張、周打成反黨集團,就不會出現那樣的大悲劇。如果不搞“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不大辦公共食堂,不上收農民的生活資料和自留地,讓農民適當搞點家庭副業和養殖業,中國也不會發生那樣的大悲劇。
毛澤東堅信,私有制和私有觀念是造成一切罪惡的根源,他的奮斗目標就是讓私有制絕跡,讓產生私有制土壤的小生產者絕跡。
七千人大會后,在劉少奇、周恩來、陳云、鄧小平等主持下,剎住了“共產風”,糾正了各個領域的極“左”政策,特別是農村的經濟政策?!耙淮蠖钡娜嗣窆缱兂闪恕叭壦?、隊為基礎”,公共食堂解散了,生活資料可以私有了。農民有了自留地,還可以在房前屋后刨點小塊地,可以喂一頭豬、幾只羊,也可以養幾只雞和鴨。集市貿易也開放了,農民可以在集市上出售自己的產品。私有制得到了有限度的發展,這就帶來了生產力一定程度的解放。于是社會商品增加了,人民生活有所提高,餓死人的現象很少出現了。有限度的私有制挽救了百姓的生命,挽救了瀕于崩潰的國家,這是不爭的事實。
1962年以后,全國經濟形勢逐步好轉,但好景不長,幾年以后文化大革命席卷全國,消滅私有制、肅清私有觀念的風暴更加猛烈。農村通過“農業學大寨”大批資本主義,大割“資本主義尾巴”。一些鄉村用大隊核算代替了生產隊核算,自留地取消了,小塊地沒收了,農村集市貿易關閉了,小商小販又成了打擊對象。在許多旱區(如山西的壺關縣和平順縣),連農民自挖的旱井也當作“資本主義尾巴”被歸公,結果旱井倒塌,只好派拖拉機、汽車拉水,讓農民花錢買水喝。城市里的經濟更是清一色,私人經濟難見蹤影,企業批判“利潤掛帥、物質刺激”,知識分子被誣為“臭老九”,發明創造被當作“只專不紅”加以批判,更談不上保護知識產權,社會基本處于停滯和倒退狀態。在意識形態領域左得出奇,興無滅資、斗私批修是主流意識,大批資本主義、大干社會主義是社會時尚,“狠斗私字一閃念”、“靈魂深處爆發革命”是思想改造的最強音??傊?,在那時私有制罪惡滔天,私有觀念成為過街老鼠,人人喊打。這樣做的結果是:生產力受到破壞,物資嚴重緊缺,職工收入長期處于低水平,人民只能勉強維持溫飽,國民經濟處于崩潰的邊緣。
“九一三”事件后,周恩來主張批極左。鄧小平1975年主政后,大搞全面整頓,國民經濟開始好轉。但真正全面好轉是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農村實行了生產責任制,中央連續發出幾個一號文件,推動了農村私有經濟的發展。其他各個領域也進行了全面改革,從單一的、僵化的全民所有制和集體所有制,擴展到私人所有制、股份制、中外合資制等等。一大批民營企業家占據了相當大的經濟舞臺,他們創造的社會財富、提供的就業崗位和上繳國家的稅收越來越多,有些地方甚至占據了半壁江山。國民經濟總產值超過了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同時還出現了許多世界第一:外匯儲備世界第一,煤炭、水泥產量世界第一,發電設備、造船和家電生產世界第一,中國還是世界最大的汽車生產國,也是電話、手機、電腦和彩電的最大生產和消費國。這些成績除了讓國人感到自豪外,難道不值得我們從所有制的改變中得到一些啟示嗎?
回顧1949年以后的60多年,歷史雄辯地告訴我們:以“左”禍國,以右轉危。毛澤東時代總是不停地反右、批右,沒有搞過一次批“左”運動。在不斷的反右、批右過程中,把個體經濟、民營經濟和一切非公有經濟看成是私有制的產物,嚴加排斥和打壓。那時,什么都要搞清楚姓“公”還是姓“私”,把“公”看成是社會主義,把“私”看成是資本主義,“公”是天堂,“私”是地獄,說“公”就光榮,說“私”就可恥。即使經營單位只虧不盈,其成員也充滿了自豪感。難道公有制就那么完美無缺嗎?其實無論國有、集體所有,都不知道究竟是誰所有,很多是那個單位的主要負責人所有。因此有人說公有制實質上是官有制,是有一定道理的。公有制的權力缺乏監督,政企不分,效率低下,領導成員的公開收入多出普通職工好幾倍,灰色和黑色的收入難以計數,其腐敗程度比私有制嚴重得多。
當然,私人企業良莠不齊,私企老板也有行為不端的,也有見利忘義、損害職工利益、偷稅漏稅、假冒偽劣、賄賂走私、缺乏誠信等問題。這些弊端只要加以監督、管理,就可以抑制、減少。無論公有私有,都有善的一面,也有惡的一面。毛澤東時代的問題是:只看到公有制善的一面,甚至把它神圣化,而無視其惡的一面;對私有制則只看到惡的一面,甚至把它妖魔化,而無視其善的一面。毛澤東也知道,自留地的產量就是比集體地的高,自家的自行車就是比公家的自行車保養得好,但他還是強調私有制和私有觀念是一切罪惡的根源,從來不講私有制和私有觀念也有推動生產力發展和促進社會文明進步的一面。一位哲人說:即使是真理,如果強調到了極端,也會變成謬誤。毛澤東違背了辯證法和兩點論,這既是他個人的悲劇,也是中國的悲劇。
從道德化的平等觀念去責備私有制,就否定了人的生存權。人的生存權,是天賦人權。人總是希望改善自己的生存條件,人生的一切活動也是為了改善自己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不僅僅是為了生存,還要發展,還要活得有尊嚴。要干凈徹底消滅人的生存權是完全違背客觀規律和人性的,是大逆不道的。不準人有私心,就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收入靠貢獻,崗位靠競爭,效率優先,兼顧公平,才能使社會有序穩健地前進。
但至今還有一些人否認私有制推動生產力發展這一客觀事實。特別是少數先生一提起毛澤東,就認為他是公有制的代表、社會主義的代表、馬列主義的代表,崇敬無比;一提起鄧小平,就認為他是私有制的代表、資本主義的代表、修正主義的代表,恨之入骨。對于大多數人來說,能做到先公后私、公私兼顧就相當不容易了,毛澤東要求人人都大公無私,連“私”字一閃念也在批判之列,既不合情理也不合人性。硬用階級斗爭的理論推動公有制的實現,結果是越推越亂,越推越窮。按照“大公無私”才算圣人這個標準,連尊為圣人的孔夫子也不夠格,倡導共產主義的列寧、斯大林、毛澤東也不夠格,然而共產主義社會必須靠一大批大公無私的人來造就,不可避免地出現假大空。企圖靠公有制全面取代私有制,用鏟除私有觀念實現人類大同,通過暴力和無情打擊強迫所有人步調一致進入“共產主義”,其行為本身就是背道而行,必然產生邪惡。柬共波爾布特的所作作為就是邪惡,其結果只能是造就一個共同貧窮的原始共產主義社會。
我在大學時閱讀了恩格斯的《英國工人階級狀況》一書后,深感資本家對工人階級剝削之殘酷,從此埋下了對資本家和私有制的仇恨。參加工作以后,又受到反修防修、繼續革命理論的長期灌輸,更對資產階級和私有制深惡痛絕。那時的社會風氣是:如果有人說私有制是一切罪惡的根源,就是階級覺悟高;如果有人說私有制是促進勞動力發展的動力,就是反革命言論。在這種思維指導下,本人在農業學大寨運動中編寫了許多大批判文章?!岸虏蛔≠Y本主義的路,就邁不開社會主義的步”、“大批資本主義、大干社會主義”成為選稿、寫稿的指南,興無滅資、斗私批修是新聞的主旋律,上綱上線、小題大做屢見不鮮?,F在一看見自己編寫的這些報道,不僅慚愧,而且有負罪感。寫出此文,自己內心輕松了許多,有一種精神解脫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