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學生開始學英語時熱情高,成績普遍較好,但時隔不久一些學生就落后掉隊,不及格者、放棄不學 者越來越多。這種兩極分化現象一般在七年級第二學期開始出現,以后越來越嚴重。應該承認,學生學習英語智力上是有差異的;同一個班的學生學習英語有快有慢,出現距離不大的層次也屬正常,然而不能兩極分化過大。如何克服兩極分化現象?在訓練過程中如何因材施教?如何針對不同的學生,使他們都有所進步?我認為這就要求教師要打破常規,采用分層教學。
分層教學特點將學生按英語程度分好、中、差幾個等級,分別進行教學。我從九年級開始實施分層次教學,對英語差的學生生采取重新起步的方法,抓好基礎知識,從語音入手,提前進入總復習。系統復習第一、二冊,使學生較扎實地掌握基礎知識和句型,為進一步教學掃清學習上的障礙。此階段的教學要從視、聽、說入手,聽說訓練的比重應該大些。之后,在繼續發展聽、說能力 的同時,重視培養讀寫能力。應充分利用電教設備、實物教具、表格歸納等方法來提高課堂效率。然后,穩妥 地加快第三冊內容的教學進度。最后在九年級下學期期中考試后輔之以專項練習和強化模擬訓練,完成九年級總復 習任務。
對英語基礎很好的學生增加語言材料和語言實踐量。傳統教學方法把注意力集中在少量的精讀材料上,對為數有限 的課文進行詳盡的語言分析。這種教學方法使學生難以保證語言輸入量。近幾年的教學實踐證明,英語教學要 從量中求質。大綱指出:“學生必須吸收相當數量的英語材料,只有經過一定數量的語言實踐,才能獲得為交 際運用英語的能力。
我的實施步驟。第一階段:對英語薄弱的學生,合理安排,系統地復習初一、二年的教材,幫助學生過好語音關,進而掌握詞 匯句型和語法知識,具備一定的聽、說、讀、寫技能,提高學生學好英英語的信心和熱情。對于差生,時時注意啟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是十分重要的。要及時采取有效措施,根據學生不同的性格特征與個性差異實施因材施教,消除學生的消極情感,激發他們積極向上。《大綱》要求三年制學生要掌握600 個左右常用詞和200條左右習慣用語及固定搭配,由于慢班學生剛剛過語音關,就得降低要求。對詞匯表中 要求掌握四會的詞語,為方便學生記憶,可采取適當集中,分散鞏固的方法進行。適當集中復習時,采取逐單元競賽過關方式。每次競賽宣布考得好的學生名單和有進步的學生名單;對那些考得不好的學生要保密,幫助他們分析原因,找出不足,鼓勵并幫助他們迎頭趕上。競賽后教教師對學生成績既要進行橫向比較,也要做縱向 比較,讓學生感受到自己的進步,體驗到成功的樂趣,以喚起他們的信心。語法復習時應突出重點,攻克難點。初中語法的重點在于動詞的五個基本時態(一般現在時、一般過去時、一般將來時、現在進行時、現在完成時)的基本用法。為幫助學生正確運用這五種時態,應采取精講多練原則,針對學生普遍的錯誤,自編提綱,作為重要的教學內容,并在課堂上予以集體解答;有時也將一些問題寫在學習園地上,引導學生進行思考、討論。
第二階段:在系統復復習第一、二冊教教材,學生比較扎實地掌握了基礎知識,并具備了一定的英英語學習技能之后,穩妥地開始教授第三冊的教學內容。在此過程中,針對循環式組織教學內容來編寫教教材這一特點,把初中三冊教師內容融會貫通,使知識系統化、條理化、科學化
第三階段:針對中考題型專門設置與之相應的課題即專項練習,如:聽力練習、語音單項專項練習、時態 專項練習、完型填空練習、閱讀理解專項練習等。
第四階段:強化綜合模擬練習。為了進一步鞏固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提高考場適應能力最后可“精心組裝”一些綜合題進行模擬訓練。此階段應多練少講,重在查漏補缺。講評重點亦放在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上。同時采取個別講評的方法,使缺漏的知識獲得糾正。
分層教學有利于開發后進生的潛能。教師要用辨證的觀點和發展的眼光看待差生,差生并不是定了的磚。教師既要喜歡優生,也要喜歡因學習智力遲鈍的差生。通過分層次教學,我們深深體會到,根據后進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充分挖掘后進生的潛能,低起點的差生是完全有可能把學習搞好的,分層教學既有利 于鍛煉和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又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