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是信息時代,是知識經濟時代,地理教學中的教與學的關系、師與生的關系發生了新的變化,地理教學的模式已從過去的“理解―記憶―應試”轉變為現在的“獲取―把握―應用”。因此,課堂一味地灌輸地理知識,手把手地傳授地理技能,已不能滿足時代的要求。培養學生正確應用所學的地理知識對自然現象和社會問題進行系統分析和描述的能力,不斷提高學生的地理實踐能力,使地理學能真正成為溝通自然與人文的橋梁,是時代的呼喚。采用實例教學法能使地理學充分發揮其教育功效,完成時代所賦予的重要使命。
一、什么是實例教學法
實例教學法屬于案例教學法,根據教學內容,在教師指導下,通過生活現實事例中或媒體等實例,在課堂中展示,組織學生進行觀察學習、研究。地理實例教學法實際就是在課堂中,借助自然界或社會生活中的實際事物、事件來解釋地理事物的現象或規律,從簡單說明抽象的觀點。它更生動、地反映地理事項的特性,更能幫助學生掌握地理知識,培養學生的地理實踐的應用能力。
二、實例教學法的幾個要點
1.實例的收集
收集實例是實施實例教學法的基礎和前提,是必需的一個還節。地理學科是一門以自然和人文環境為主要研究對象的學科,也是一門實用學科,內容極其廣泛。因此,不管是在報紙、雜志、電視節目或是學習、生活中,都有著適于地理教學的實例信息。平時,我們要注重收集與地理相關的最新信息,只有日常不斷積累,不斷的更新,實例教學法才能真正持續地進行。
2.實例的篩選
如果說收集實例是實施實例教學法的基礎和前提,那么實例的 篩選是關鍵。實例在生活和學習不斷的積累,也可以從網絡、報紙、雜志、電視節目等收集。關鍵是實例要與實際的教學內容相符,因為選擇實例的目的是為了使學生通過簡單的現象去掌握抽象的地理概念和理論,提高學生的地理理解和應用能力。所以,篩選的實例首先必須是典型的有代表性并且是學生容易懂的,要根據教學內容及目標要求來確定實例,選好實例,才能使選擇的實例真正起到幫助學生理解相關地理理論的作用。同時,選擇的實例還必須具有針對性、時代性和趣味性,如現代網絡視頻,學生更有興趣。總的來說,選擇發生在當地、當時或知名度較高的實例較易為學生所接受,這樣學生就會學得興致盎然,輕松愉快,教師的點撥也易明易懂,事半功倍,運用起來更得心應手。
3.實例的展示
在課堂上展示實例要適時、適宜,這樣,才能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熱情,學生更積極地學習、思考、找原因、謀對策,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如學習地震和災害性天氣時,學生已經生活在一年四季的氣候變化中,他們只是感受冬冷夏熱,而感受不到災害的威脅。這時就通過多媒體展示出汶川地震、今年9號超強的臺風“威馬遜”對廣西的危害等視頻、圖片、有關報道。通過這些實例的展示,不但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學生很容易的了解這些災害性的知識。
4.實例與教學內容
實例必需與教學內容相符,這樣能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印象,同時升華了學生掌握知識的深度和完整性,真正達到知識正遷移的目的,使學生所學的地理知識能夠成為他們社會實踐的向導。如講授中國的交通運輸業時,可以展示出廣西桂海高速公路,廣西的高鐵,我國“和諧”號動車,國外的馬航事件等。
三、實例教學法的實踐意義
1.運用實例,改善教材
地理學是研究人類生產、生活的地理環境以及人類與地理環境關系的一門綜合性學科,其研究內容廣泛,包括地理位置、自然經濟、社會、歷史等各方面的內容,而這些內容具有多變性的特點。與此相比,地理教材內容有限,更新速度慢,知識滯后。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力求把握課外的時代地理信息,運用現時的地理實例不斷地對地理知識進行補充、更新,以便改善教材,構筑更合理的地理教材內容結構。如鐵路運輸,現在已進入高鐵時代,列車已進入D、G、Z字頭了,可教材還用K字頭作為例子,明顯滯后。
2.“實例”助教,教學相長
在教學中,教師不僅是講授者和組織者,也是討論的一員,學生的思維如果都活躍起來,他們在思考問題的深度和廣度上往往超越教師,產生教學相長的效果。
3.“實例”助學,化難為易
實例具體、形象、直觀的特點,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覺,加強學生的感知印象,易于學習、理解,可使抽象理論深入淺出,有利于學生將地理知識進行內化。
4.“實例”評論,提高能力
討論實例其實是一種準實踐,它可以縮短地理理論與實踐之間的距離。學生的深入分析和模擬設計為他們將來在地理實踐中表現出良好的實踐能力奠定牢固的基礎。在教學過程中適當穿插實例教學,啟發學生思考,討論發表自己獨到的見解,得出明確的觀點和結論,能夠培養學生綜合分析能力。鍛煉學生膽量,使學生敢于發表自己創造性的觀點。
實踐證明,實例教學法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法,雖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優勢也明顯,在地理新課標理念的影響下,初中地理教學中適時適度地采用實例教學,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是非常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