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提高高中政治階段性復習的時效性?每次學生考試前后,我總是這么問自己。如果說高三的復習要有三輪復習,那么高一高二的復習是否也要有三輪復習?很顯然非畢業班的教學是因為趕新課進度而復習時間不會允許有三輪之多的。那么,綜合來說,通常情況下,非畢業班的階段性復習應該注意些什么呢?下面就這個問題做一些思考和簡述。
首先,考前組織學生進行單元復習。我做了一次對比的簡單嘗試,同時任教四個班級,在同一次考試前在三個班級都組織學生進行了單元復習,而在另一個班不組織學生進行集體的單元復習,只是在考試前留時間給學生自主復習。結果考試成績出來后,我很難過的發現,沒有組織學生集體單元復習的班級學生整體成績有較大的差距,而另外三個班級學生在集體復習之后的總體成績相對較好一些。因此,我得到一個深刻的教訓和收獲:對我們的學生,考前復習還是要注意帶領學生逐一進行單元復習的,否則是要付出代價的。
其次,列出常考知識點。我也曾做過對比嘗試,有些考試考前不列出任何重點知識給學生,只是告訴學生平時上新課時候標明的的重點難點知識就是常考的知識點;而有些考試考前會列出相對常考的知識點,讓學生更有針對性的去側重記憶和把握。考試結果出來,我發現,列出常考知識點的情況下,學生的成績相對要好一些。因此,在復習時候還是要每個單元都列出常考的重點知識,以便學生有側重點對待,著重記憶和把握。
再次,教學生編寫知識網絡,將所學知識系統化。我也注意對學習成績比較懸殊的學生做了一些對比,注意到一些成績較好的學生,很多時候是因為他們善于培養良好的學習方法和習慣,學習的時候注意從知識的內在聯系去把握各個知識點,而且在學習新知識的時候往往就開始注意積累好習慣,會像老師上課板書那樣把知識點編寫成提綱式的筆記,后來復習起來也很方便。而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通常是學習新課的時候要么心不在焉、或者光動腦不動筆,結果復習的時候往往不知道該從哪里開始復習起,因此在大腦中就產生了一種“復習的東西怎么這么多啊”,復習起來知識點散而亂,沒有條理沒有針對性,也就因此考試往往不太理想。所以,就像很多人所說的,讓學生學會編寫知識網絡,這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方法和習慣,它有利于學生學習的時候幫厚書讀薄,把知識點連成一片,以點帶面,方便記憶和使用。
第四,練習題的選擇要有針對性,練習題的講評要精要。我也做過對比,盲目照搬一些練習題給學生做,和有針對性的選擇練習題給學生做,得到的效果也是不一樣的。盲目照搬練習題給學生做,學生也盲目地陷入題海之中而不清醒。相反,如果有針對性的選擇題目給學生做,一是不會照成學生做題疲憊老師批改很累的情形,二是老師心中有數之后,講評練習題的時候會很清楚的做到什么題考哪些知識點,并且容易和學生一起尋找易錯的地方和注意克服的辦法,還可以舉一反三融會貫通靈活變通重設題目給學生得到思路的進一步開闊和延伸。在講評練習題的時候也要有針對性,典型的題目、易錯的知識點一定要盡可能的講得透徹,主觀題的答案要做到要言不煩。
第五,要指導學生答題的方法和技巧。經過實踐的對比發現,指導學生學會答題的方法和技巧,有助學生獲得更好的成績,相反,沒有掌握答題方法和技巧的學生,考試經常是屢戰屢敗、一塌糊涂。當然,答題的方法和技巧可以分為選擇題和主觀題的不同類型來說明,但是也要注意不同類型題目其實也有共同的注意要點,比如說要注意審題,讀取題目的有效信息點,這樣可以防止審錯題離題失分,另外選擇題的常用方法和主觀題的不同題型在平時的練習和講評中要注意滲透和指導。
最后,指導學生注意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實踐證明,學生要考得好成績,光有扎實的基礎知識和解題能力還不夠,還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才能夠在考試中沉著應戰,冷靜答題,才能考出應有的水平,取得比較理想的成績。當然,這些注意事項也應該在平時的學習中滲透的提醒學生,以便學生今早養成良好的習慣,及早學會調整自己的心理狀態來備考。
總之,上述只是簡述了個人的教學反思和心得,要想在教學中獲得更好的實效,還需在實踐中不斷摸索和改進,采用更能促進學生成長和發展需要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來實現日益高要求的教學目標和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