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許多獨生子女嬌生慣養,缺乏動手動腦機會,興趣薄弱,缺乏自信,對數學的精神、思想及日常生活的價值、意義了解甚少,這就極大的影響了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品質的逐步養成,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開發學生個體潛能,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學會學習,做到動力系統與情感系統,智慧系統與行為系統相整合,從而提高學生修養,完善學生人格,全面提高學生素質;有利于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和能力,提高教學質量。對學生的終身學習和發展都具有終大的意義。
一、數學學習習慣的內涵
良好的學習習慣一旦形成,它不僅能提高學習數學的效率,更能使學生獲得終身學習的能力。我覺得它可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基本固定的學習行為方式(如時間支配的習慣、用腦習慣)和智力操作習慣(智力技能)。
1.時間支配的習慣,數學學習的過程是一個領會——鞏固——應用的過程。我覺得會學習的人就會運籌好時間,好好把握課堂的四十分鐘,才能、才會在課余時間去鞏固和應用。有的人誤解課堂不重要,老是違反紀律,在課堂上做一些無關緊要的事,甚至不珍惜別人的時間,擾亂課堂秩序,試想課堂上都沒領會,哪談得上課后鞏固和應用,更不要想“事半功倍”,當然作為教師也必須嚴格要求自己,合理控制好時間,和學生共同利用好這短短幾十分鐘。
2.用腦習慣,我覺得每個人都要試驗找準自己的學習最佳期,如有的人就是“百靈鳥”“貓頭鷹”型,每個人還要交叉學習不同的知識,思考不同的問題,適時的調節大腦,刺激大腦細胞,活躍大腦神經,才能真正做到“在快樂中學習”。
3.智力習慣,學生的智力大部分是在后天的模仿、學習過程中逐漸形成的智力技能,如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計算技能的形成影響其解難、計算的方式和速度。學生的智力真的影響課程的進度,這對他們后續也有很深的影響,要強化學生做智力游戲訓練,養成正確的智力行為方式,開發其大腦。
二、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性
有專家研究表明,凡是學習成績好而且穩定的孩子,都是從小培養形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而成績忽好忽壞的孩子,往往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因此,人從幼年起就應該通過教育培養一種良好的習慣,通過多渠道、多層次的培養,反復的、長期的訓練,其次習慣有著頑強而巨大的力量,一旦養成,就會成為支配人生的一種力量,強化到一定程度還可升華成崇高的人格。我覺得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至少有三個方面的好處:
一是,可以通過生物鐘、通過條件反射自動提醒你自覺地去做應該做的事。比如每天早晨及時起床,自覺地為上學做好一切準備;
二是,可以發揮下意識的作用。比如會隨時隨地支配你按照平時習慣了的套路做那些與學習相關的事,使之在不知不覺中,事情做得輕輕松松,有條有理;
三是,可以調動潛意識為學習服務,你有時做夢就會想出你平時解決不了的難題,靈光一閃,解題思路來了,這就是所謂的“靈感”,這跟你潛意識里還在孜孜不倦想著你的那個問題有關。
三、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對策
1.家庭方面的原因。其實許多不好的習慣是在家長的縱容和包庇下形成的,我曾經觀察過這樣的孩子,他們一邊寫作業一邊玩橡皮、鉛筆,一邊看書一邊看電視,或者一邊學習一邊吃喝,這些小動作有的父母看到這些也不太去管教,結果成了壞習慣,影響學習效率,他們又總把目光集中在分數上,只顧為孩子考不好著急,卻很少為孩子沒有好習慣著急,完全忽視了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走進了誤區,光把目光盯在成績上,是近視的;學習成績是一時的,這次考得好,下次未必考得好,而學習習慣是終生的,它對人的影響是廣泛的、深遠的。
2.教師方面的原因。某種程度講,教師的行為習慣對他們都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如果做教育者在教育觀點上的方法不當,間接助長了學生的不良行為,所以為了使學生盡快的適應新課程,教師就必須幫助學生建立與新課程相適應的數學學習習慣,做到“二要”:一要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要改變以前“老師講,學生聽”和不給學生充足時間思考的課堂,要鼓勵學生發表各自不同的見解。教師對于不完全符合設計意圖的各種想法與做法,應該做到不輕易否定,能夠敏感的抓住學生思考中的合理成分,進一步引導學生深入地討論,允許學生保留個人意見,以保持學生獨立思考的積極性,讓學生真切地品嘗到獨立思考的甜頭,還要為學生提供充足的思考問題的時間與空間,教育學生在遇到問題時,多問幾個“為什么”,使學生明白想要比不想好,想得不對,沒有關系??傊彩菍W生能獨立探索的,絕不替代,學生能夠獨立發現的,絕不暗示,要盡可能給學生多一點獨立思考的時間,多一點嘗試成功的機會。二要培養學生質疑問難的習慣,要為學生創設一個輕松的學習氛圍,要使他們感到老師是最可信賴的,最親切的。
小學階段是形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關鍵,希望大家共同重視小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吧,也希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需要特別的意志努力,不需要別人的監控,在什么情況下就按什么規則去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