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年大學生活的時間里,我初步懂得了美術教育在素質教育實施新的領域中具備的獨特魅力,尤其在近五年的美術教學實踐過程中更為深刻地體會到了美術教育在新課程改革形式下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是新課程標準下有些欣賞課學生必須要掌握大量的美術資料。在西藏中學生手頭并沒有這些資料,而且也沒有辦法尋找這些資料。那么如何調動美術課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一問題就出現了。興趣可以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學習,如果學生對某門課毫無興趣,而強迫其學生的話,最后不但教學效果很差,而且會使學生更加討厭這門課。所以,培養學生興趣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當代西藏中學生對美術的興趣遠遠不如內地小學生,尤其是接受普通美術教育的中學生,他們對待美術課并不很熱情,這也是許多學校搞不好美術教育的重要原因。我們又該怎樣去改變這一狀況呢?這是一個值得深討的問題。在此我針對這一問題談談一點個人的觀點和想法。
一、形象思維與審美教學
美術教育之所以為其他學科無法代替,就在于發展了個人的模仿、探究、合作、綜合等。藝術家創作的美術作品,都是靠形象來感染人、打動人的。因而美術教育必須緊緊圍繞形象來開展活動。光憑教師一支粉筆、一張嘴、是無法組織教學的。在美術活動中,欣賞者與作品發生著一種緊密關系。通過感知與體驗對美術作品做出評價。欣賞教學要達到欣賞者與藝術家創造的帶有普遍性的審美經驗交融。美術教學的重點必須放在研究分析作品美的物化表現,研究分析作品美的魅力所在,藝術形象是通過審美體驗而獲得認知的欣賞教學就是通過對美術作品的欣賞,逐漸提高審美感悟能力的一種教學活動。因而兩者必須相互聯系作為美術欣賞課的兩條主線貫穿始終。
二、如何在課堂上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1.學生需要的滿足與調節
(1)課程標準提出具有一定概括性和導向性的內容標準,并提供這些標準可供選擇的教學活動方式。建議不具備強制性,使教師教學時,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選擇。如果條件不允許,學生不需要,可以不采納。另外,同樣的內容標準,教師可以根據需要自己設計具體的教學活動。這樣,充分考慮了教師學生的心理需要,為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習給予了更大的發揮空間,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課程標準的教材與生活緊密聯系,激發了學生的需要強度,提高學生需要的自我意識水平,滿足了學生聯系生活,美化生活的物質和精神需要,從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2.對學生學習動機的鼓勵
直接性學習動機的激勵。課程標準為學生創設寬松、多樣、活潑的學習環境,學習方式多樣化、豐富化、從而產生新疑感,增強趣味感。學習中注意每個學生都能獲得充分發揮自己特長的機會,以增強學習興趣,更好的滿足其成就需要;擴大了學習的自主性,使學生學習后能獲得一種從事創作性勞動產生的滿足感;在可選擇的條件下,學習盡量照顧了學生的志趣,使學生能通過學習獲得內心的快樂。從而對學生的學習動機給予了強大的激勵。
3.良好的學習態度促進積極性
(1)課程標準注重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并使這種興趣轉化成持久的情感態度。情趣是學習美術的最基本動力之一。美術課程強調突出美術教育的趣味性,充分發揮美術教育特有的魅力,使課程內容與學生的情意和認知特征相互適應,以活潑多樣的課程內容呈現形式和教學方式,改變課程過去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形成對美術課程良好的態度,調動其學習積極性。
(2)評價標準體系對態度的形成。課程標準貫徹素質教育的精神和“以學生發展為本”是思想,宗旨在于促進學生的學習,改進老師的教學。在美術學習評價方式中,要求評價有目的性、注重全面性、全程化和評價方法的多樣化,對學生的成功體驗、積極參與、個性發展、合作精神等做完善、肯定的評價,形成了學生積極向上的態度,以促進其學習積極性。
4.美術在新課改的教育目標、價值
美術新課程標準中提出:課程教學的過程與方法要有體驗、模仿、探究、合作、綜合等,要重視學生的主動參與,將其它他一切可以用上的形式有選擇地用于教學中去,為美術服務。其中美術是占非常主要的位置,在知識與技能的學習中,又要求學生學習和了解美術基本要素。如線條、明暗、形狀、以及色調等基礎形式。要在美術課的臨摹、寫生、創作等表現活動中適當運用感悟教學,一線美術教師非常注重教學過程與方法的提高與嘗試,即大都能積極投身到新改革中去,學習領會課改的精神實質,并有了一定理論上的高度,但真正操作起來卻遇到了許多困難,或多或少地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既要實施新課標的精神實質,又要通過美術課培養學生對美的藝術的興趣,對生活的熱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這些必須是通過美術課的微觀教學目標而實現的。
三、我在西藏中學生教學的實踐經驗
在初中一課中,我依據美術新課程標準對學生積極性的調動的要求和中學生的心理,結合的課程改革新思想,進行了大膽的創新和發揮,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活動中完成本課內容,使學生人人能夠參與并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培養學生的歌曲寫作思維和表現能力、合作能力等。
(1)在教學環境的設計上,安排學生在美術教室按小組,營造一種平等融合,輕松愉快的氣氛,滿足學生的要求,力求讓學生在活動的樂趣中學習知識,增強學生的合作參與意識,真正達到四肢教育的目的。
(2)在活動過程的安排上,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的需要、動機、目標、態度等因素上入手,體現新課程標準的理念。作為一個全面發展的人,必須具備美術方面的知識,但是美術課在普通中學的地位處于嚴重失調的狀態。這就要求課時量的增加,而不應作為可有可無的科目給其他課讓路,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系統的、全面的學習美術,這也使教師有充足的時間對學生進行美術興趣的培養。
(3)教師的重要作用,美術教師在培養學生興趣方面起著直接的、不容忽視的作用。學生主要靠教師來學習美術,這是一個關鍵的因素。對于學生美術興趣的培養并不是簡單的,這不僅是學校和老師單方面的事情,還需要社會、家庭等多方面的協調努力,來轉變某些人對美術的偏見。
【參考文獻】
[1]張方明.“新課標”美術教學存在問題的分析與思考[J].中小學美術教育,2005,(05).
[2]席向陽.淺論美術課堂的創新教學[J].美術天地,2005,(03).
[3]趙敬偉主編《教苑文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