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學階段進行經典誦讀活動,能使人文性與工具性有效地結合起來,不僅符合兒童學習的天性,而且自幼就開始接收五千年文化的熏陶,能奠定一生優雅人格的基礎,同時也是學生人文素養,提升的有效載體。讓孩子們在享受“與經典為伴,與圣賢為友”的吟誦樂趣中受到教育和啟迪,趁年幼能強記之時,加強誦讀中國傳統文化經典,提高他們的人文修養,積淀他們的文化功底,為孩子們打好人生起步的根基,必將受益終生。
一、在班級、校園內開設古詩文園地
在學習園地上開辟一個“經典詩文”小專欄,方便學生閱讀,還使學生受到潤物細無聲的文化熏陶,每周定期更換內容,讓學生在這個濃郁的環境里潛移默化中修身養性。每次語文課前進行“三分鐘一吟”,播放古詩配樂朗誦,讓學生感其聲,領其情,熟讀成誦,并檢查學生背古詩的情況,在每周的語文早讀課上抽一個早讀課作為“誦讀經典”的內容,全員參與。還利用每周的班隊活動時間以個人、小組或班級為單位進行誦讀競賽,其內容可以是多種形式,如歸類的詩、詩句接龍、你問我答,對歌競賽、游戲表演……舉行評選誦讀小能手,讓他們為誦讀的持續開展注入活力。
二、活動促進,多維感受
除了在班級上開展誦讀經典,我們組織學生每天家誦讀十分鐘古詩文或者背誦一段,每天用十分鐘用鋼筆或毛筆臨摹一段書法作品,每天用十分鐘講一個簡短的中國傳統文化典故,每周向同學或家長表演自己這一周拿手的作品。班級定期組織一次以中國傳統文化經典為主要內容的文藝匯演,形式包括朗誦、吟唱、講故事、背誦比賽、合唱、相聲小品、游戲等,用活動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多種感覺參與學習而不敢于感覺到單調乏味,提高對古詩文的感受,并用此來檢讀了活動的效果。每周推薦一本好書,引導學生誦讀精品,讓好書成為學生閱讀的引路人。
三、家校聯系,有效開展
采用“大手拉小手”的聯合,家長與孩子們一起誦讀經典,鑒于目前外來文化、網絡文化等流行對孩子的影響,孩子們在文化素養方面表現欠佳,并在性格方面也顯露了很多缺陷,中國優美詩文意存高遠,可以培養孩子們的古典文化底蘊和優雅情懷。其中不僅有文學,還蘊涵著美學、哲學。用這些優秀的傳統文化資源充實孩子,就是給孩子一把開啟心智的鑰匙。剛開始進行誦讀經典時,家長們不理解,認為這樣詩文對學習沒有多大幫助。經過實踐,學生們的行為舉止有了實質性的變化:原來自私的孩子知道關心生病的父母,是從“誰言寸草心,報和三春暉”懂得道理;原來懶惰的孩子知道在家幫媽媽干些力所能的家務;原來性格浪費的孩子知道撿起掉在桌上的飯粒,還念念有詞:“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種種的變化,家長們意識到了是誦讀經典讓傳統文化走進孩子的日常生活,走進他們的家庭,規范著他們的日常行為,成為孩子們成長路上的“指南針”。看到這樣的變化,家長們紛紛自覺加入誦讀經典的行列,父母與子女攜手誦讀,一起穿越時空與古代大師對話,與圣賢交流,接受傳統文化的熏陶,有了親子共誦,誦讀古詩文成了孩子生活中的一件樂事,家長與孩子一起誦讀,一起感受,一起成長,在家庭中也營造了學習古詩文的良好氛圍,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家庭文化的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