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眾文化是豐富多彩的,是國民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在相當時期內是國家軟實力的一個重要展現。上至國計民生,下至人民群眾,無論官員的清廉貪腐,還是百姓的喜怒哀樂,都會融入于其中,成為一個時代的寫照。但好多作品又是良莠不齊,如何去偽存真、沙里淘金,創作出經得住時間考驗的作品,是目前每位文藝工作者面臨的最為迫切的問題。
戲劇也不例外,也是群眾文化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戲劇有著漫長的歷史,經過幾千年來多個國家多個民族的杰出大師的共同努力,形成了千姿百態、五彩紛呈的各種流派,為人類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因為戲劇具有直觀性,是對生活的再創造,并以演員的說白、歌唱、舞蹈、行動以及道具、服飾、樂器等的運用對作品中的場面和人物進行惟妙惟肖、活靈活現地展現,讓觀眾仿佛身臨其境,因而有著更為廣泛的施展范圍和受眾,不像小說、詩歌、散文那樣以純粹的文字出現從而影響了更多層次人的欣賞。古希臘、古羅馬、古印度的戲劇或者以史詩和傳說故事,或者取材于現實生活,創作出了一部部偉大的作品,眾多的神祇圣哲、英雄美女以及各種丑惡的人物和社會現象,如宙斯、赫拉、雅典娜、阿波羅、狄俄尼索斯、阿佛洛狄忒、伊阿宋、美狄亞、赫拉克勒斯、阿伽美農、涅斯托爾、阿喀琉斯、奧德修斯、梵天、濕婆、恒河女神、福身王、毗耶娑、貞信、堅戰、毗濕摩、黑公主、羅摩、悉多、哈努曼等一個個性格鮮明的人物,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展現。中國古代的戲劇也有著綿長的歷史,但黃金時期要晚一些。中國古代戲曲的主流,表現的是活生生的現實中的人,無論帝王將相還是才子佳人,以及普通的士子、婦女,無一不充盈著著純樸的生活氣息和泥土的清香。他們仿佛就生活在我們中間,他們的一舉一動,他們的悲歡離合,都和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也許仿佛就是我們自己身邊的故事的再現!竇娥的淳樸善良而剛烈正直、張奴兒父子的陰險狠毒、張君瑞的才華橫溢而天真坦誠、崔鶯鶯的美麗聰穎而純情羞澀、紅娘的機智勇敢而冰清玉潔、杜麗娘的熾熱精誠而敢作敢為……
在當今網絡經濟和知識經濟的發展已經達到爆炸程度的狀態下,包括傳統文化在內的許多領域都受到了極大的沖擊,但也面臨著新的機遇。戲劇是優秀的文化遺產,網絡給我們的學習工作和生產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從而可以借助這一有效工具,在新形勢下繼承和發展戲劇文化,普及戲劇知識,弘揚社會主義的主旋律,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但要實現這一目標,卻又困難重重,僅憑少數仁人的熱心或組織的贊助是遠遠不夠的。如何走出困境,實現戲劇文化的復興?古希臘伯利克里時期,為了鼓勵人們去看戲,政府甚至會給觀眾發放“戲劇津貼”,這不妨作為我們的參考。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如果沒有博大精深的文化產業作為后盾,是很難想象的。因此,國家要有相應的政策倡導、社會各團體的扶植以及百姓的大力支持,是很有必要的。
優秀的劇作,可以使觀眾和劇中人一起歡笑或者一起哭泣。美國一個劇院曾經上演莎士比亞的著名悲劇《奧賽羅》,當演到美人苔絲德蒙娜被害死那一幕時,臺下一位將軍悲憤難抑、怒不可遏,拔槍擊斃了扮演挑撥離間壞蛋戈雅的演員,一時全場驚愕! 將軍登時冷靜下來,意識到犯了無法補償的錯誤,悔恨交加,舉槍自盡。事后,人們將這兩位合葬在一起,他們的墓碑上寫著:“世上最好的演員和最好的觀眾。”在中國,也有類似的情景,戰爭年代的窮苦士兵們觀看《白毛女》演出,激起了對地主黃世仁的深仇大恨,劇場也曾多次發生過類似的悲劇,以致不得不規定:士兵觀看《白毛女》時一律不許帶槍入場!活生生的舞臺藝術中,人與人之間的直接交流最為難能可貴。我們不要整天在口頭上探討克拉提諾斯、歐波利斯、阿里斯托芬、埃斯庫羅斯、索福克勒斯、歐里庇得斯,不要空想陀羅迦、缽顛阇利、跋娑、馬嗚、迦梨陀娑、薄婆菩提給古印度曾經帶來的榮耀,也不要因為我們的祖先有了關漢卿、王實甫、馬致遠、白樸、鄭德輝、湯顯祖而沾沾自喜,更不要因為有了維加、塞萬提斯、莎士比亞、莫里哀、歌德這些閃耀的巨星望而卻步。我們要保持“勝不驕、敗不餒”的謙虛謹慎的作風;要具備“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迎難而上的勇氣,從古今中外的藝術寶庫中不斷汲取營養,并且要走出書齋,放棄象牙塔,深入到群眾中去,和他們同呼吸、共命運,想他們之所想、急他們之所急,和他們共同生活,并從中尋找創作的素材,不斷鉆研、不斷積累、不斷提煉,激發創作的靈感。我們堅信:大家喜聞樂見的作品,就會不斷涌現。從而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陶冶人們的性情,凈化人們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