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是國家必須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業,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對調節不同群體的利益關系,構建和諧社會具有重要意義。教育均衡發展是一個看上去簡單,做起來相當復雜的問題。教育要想均衡發展,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可能要出現短期內影響到高考升學率的問題。個人認為做到教育均衡發展,無非是教育資源配置均蘅的問題。需要做三個方面的工作:即優質教師資源和優質教學環境盡可能均衡配置以及學生生源的均衡配置。優質教師資源均衡配置比較重要,但通過我們的策略,經過約三年時間是容易做到的,優質教學環境短期內無法一步到位,學生生源均衡配置也不容易做到。
一、優質教師資源的均衡配置
優質教師資源的均衡配置是教育均衡發展的首要問題。一個學校質量的生命線在于是否具有眾多的優質教師,優質教師多學校才可以留住眾多的優質學生,做到“三優”的均衡發展,才能真正做到教育均衡發展。優質教師的培養可行的實施方案之一是采取把重點學校任教的優秀教師和二類、三類學校的教師進行輪換教學。如果能進行輪回3年,教師師資質量就會有很大的提高。其次,學校要給教師現有的充分展現自我的條件和機會,如加大教師的培訓,這不僅是指新教師,也包括教學多年的老教師,特別是新一輪課程改革的到來,教師必須一改過去的教育觀念,把全新的新課標理念貫穿到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中,以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為根本,我們可以通過假期外派學習、網絡培訓等來提高教師教學質量和水平。教師質量普遍提高了,學生的擇校要求自然會降低,優秀學生均勻分布的可能性增大,教師的教學積極性提高。形成良性循環。我們現在的實際情況恰恰走入惡性循環的怪圈。
二、優質教學環境的配置
優質教學環境不可能在短時間內解決,由于歷史原因和現實條件,很難達到相同的條件。也可以說永遠不可能將所有學校達到同樣的級別,完全使用和實施同樣的教學環境。但是我們盡可能在大的方面不要相差太大。目前我們可以現代化技術手段及網絡的使用來較快地解決此問題,這就需要上級部門要在這方面加大投入,不要怕花錢。優質教學環境的配置,可使沒有條件出去學生或想外出擇校的學生得到一樣的優質教育,會有更多的學生安心學習,大多數學生不一定非到我們現在的一流學校上學。這有利于優秀學生的均勻分布。
三、優秀學生的均勻分布,同樣是教育均衡發展不可或缺的部分。
只有優秀學生均勻分布,才能使大部分教師脫引而出,造就持久的優秀教師。“優秀學生造就優秀教師”,這話可能看上去與常規不符。但我們仔細想一想,從現實中可以舉出大量實際事例。由于重點學校的學生基礎較高,平時教學的深度和廣度也會不同,久而久之,教師的發展也會不同,不利于教師的均衡發展。所以學生生源均衡分布也是教育均衡發展必要條件。
四、亟待提高認識
教育信息技術已經滲透到學校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特別表現在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智能交互工具軟件提高學生的學習績效,網絡支持校本教研、教師專業發展,資源共享促進教育均衡發展、激發學校創新活力,教育管理軟件提高學校的管理效能等方面,可以說,沒有信息技術就談不上學校發展。教育信息化不僅有利于提高教育質量和教育效率,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而且從主觀和客觀兩方面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全體發展和個性發展提供了條件和保障,這對培養新世紀國家現代化所需的創新人才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大力發展教育信息化,是提高教育綜合實力的必由之路,是教育跨越發展的根本之路,是解決縣區之間和校際之間教育發展不平衡的最好、最快的捷徑。
但是,推進中小學教育信息化,面臨系統龐大、功能復雜、投資巨大、見效周期長、成果呈現慢等困難,加之客觀條件的限制,一些教師和學校領導沒有立竿見影的體驗到教育信息化帶來的變革,這直接影響著對教育信息化重要性和緊迫性的正確認識。中小學教育信息化所占有的戰略地位必須在社會上形成廣泛的共識。沒有這樣的一個共識,恐怕要推進這件事情是非常困難的,甚至可以說是舉步維艱。
終上所述。教育均衡發展首先要解決教育資源均衡配置的問題。這里有硬件和軟件均衡配置的問題。硬件就是教學設施和教學環境。軟件就是優質教師資源的均衡問題。相對好解決的問題是教師資源配置均衡問題。用輪回調劑優秀教師到下面教學,只是在創造教育均衡發展初期可以使用,不是長久之計。此辦法在教育均衡發展的初期使用,目的是為了優秀學生的均勻分布。在同類學校主要的硬件相同和優秀學生的均勻分布的情況下,會造就出優秀教師,進而良性循環,從而達到大面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