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是基礎學科,也是人文學科。要改變傳統語文教學中學生被動的局面,要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下面從“‘課堂主體教學’模式探究”和“學生自主探究學習”這兩個方面來闡述我的見解:
一、“課堂主體教學”模式探究
在充分掌握學生最近發展狀況的基礎上,要充分挖掘學生內在的潛能,培育和發展學生獨立自主性和積極創造性。在學習過程中,強調教學民主,引導學生的合作意識,采用適當的學習方法,解決問題,掌握知識,發展獨立閱讀能力。
小學語文“課堂主體教學”模式的構想和制定環節可包括“樂學新知—自讀質疑—細讀研討—自我評價—練習運用—拓展延伸”六個步驟。
(一)按“課堂主體教學”模式的六個環節實施教學
1.樂學新知:讓學生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要有強烈的求知欲望。教師可根據不同階段的學生特點,采用游戲、范讀、出示圖片、播放音樂等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適當的提供有關學習的背景材料,創設問題情境,為新知識的學習作準備。
2.自讀質疑:自讀是培養自學能力的第一步,要引導學生自己去讀,去思考,去領悟。學生根據目標或教師導讀整體感知課文,初步認識文章結構,并自覺針對重點詞句加以圈點批注,把握文章重點詞句及相互聯系,記錄自學思考的初步結論。
3.細讀研討:在學生自己自讀后,讓學生表達自己明白了什么,還要講一講是怎樣弄懂的。學生要圍繞教學的重點、難點自覺運用學法熟讀精思,主動研討,領悟文章的思想內涵;品評文章語言、結構的完美,并主動積累語言。讓每個學生都參與討論,進行思想和信息的交流,更能活躍學習氣氛,調動群體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學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往往在自我表現中得以增強。
4.自我評價:包括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也包括對學習結果和學習過程的評價。讓學生,主動回顧自己的學習過程,主動領悟語言文字的規律,并主動完善已有的認知結構。教師要啟發學生主動整理學習新內容的規律和方法,為促進學生學習能力打好基礎。
5.練習運用:練習是指閱讀課堂中的練習。這種練習以質勝量,抓住知識的相互聯系,有利于知識向能力的轉化。
6.拓展延伸:教師可根據教學需要和學生的實際需求推薦讀物;引導學生參與課堂教學內容有關的讀書、讀報、視聽或參觀、訪問、調查、做實驗等實踐活動,使學生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
(二)“課堂主體教學”模式在教學中操作的變通方法
課堂教學是一種智力活動,對不同的學生,教學方法應是靈活多樣的有針對性的,靈活多變的。為此我們依據學生認識事物和學習語文的基本規律,按照“整體——部分——整體”閱讀課堂教學的基本策略,設計了基本模式,并提出適應具體課授課情境的調節變通方法。
1.基本模式中各階段的具體操作內容和方式,可根據學生年級段的不同,由低到高逐步加大自學自悟表達和質疑、討論的獨立性。對低年級學生,教師可適當增加自讀提示和表達指導,選擇或增加有關的字、詞、句以及看圖、觀察、朗讀、說話、表演等教學操作內容;中年級著重選擇和增加有關自然段、簡單的結構段,以及背誦、復述、深入理解、讀寫結合、質疑問難、小組討論、有序表達等項目;高年級則著力于較復雜的結構段和篇,以及理解語句內含和表現手法,把握結構,領悟中心,體會情感,認識事物,質疑爭辯,美讀鑒賞等教學操作內容。
2.基本模式中各階段的具體操作內容和方式,還可根據具體課文的教學目的進行調節、變通。一般來說,側重體會情感的,要增加理解語句內涵、朗讀欣賞、背誦復述等練習;側重提高認識的,要增加理解思想內容、體會情感,質疑問難、把握中心等練習;側重結構聯系、表現手法和讀寫結合的,要增加認識段、篇層次關系、理解語句含義、學習寫作技巧、體會表達效果、讀后寫練等練習。
二、如何讓學生自主探究學習
根據心理特點,放手讓學生在動手、動口、動腦的協調之中,進行自主探求知識的活動,可發展學生的認知結構。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改變課堂教學模式,實行開放式教學,讓學生自主地探究性學習。
(一)讓學生盡可能去“想”。
培養學生一個“敢”字,鼓勵他們盡情去想,合理的去想。
(二)讓學生盡可能去“看”。
“看”就是讓學生觀看、觀察,給充足的時間去觀察,在此基礎上去主動學習知識。
(三)讓學生盡可能的去“說”。
學生思維的合理性通過語言表達出來,這樣通過他們的說,了解學生是怎么想的,是如何達到思維的合理性的。老師給學生創設了暢所欲言的自由空間,真正做到課堂教學的氛圍和諧、民主,給學生一片自主探究的藍天。
(四)讓學生盡可能去“做”。
學生自己動手做的過程,實際上也包含了思維與探究的過程,在此就要為學生設計、提供做的時間和必要的物質條件。
(五)讓學生當小演員,表演課文內容
第一,是由孩子們自己進行以動作為基礎的表演,能更直接地使課文聯系自己的生活感受。第二,這種情節教學本身包含很多因素,促使孩子思維發展,激發了孩子的創新意識。表演使孩子們由“本角色”變為“他角色”,在新奇、好奇中,學習成為一種智力活動,創造活動。
總之,在教學中應依據學生認知發展的規律和教材的實際特點,抓住時機,有效學習,教學效果會更好。并且經過這幾年的教學經驗和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所出現的問題,我深刻的認識和領略到小學語文的重要性。教師和學生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相互學習的。教師所起的作用是引導者和學生的朋友。教學方法固然重要,但是學生是否在語文的學習過程中學到了東西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