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正逐步走入課堂,它彌補了傳統教學在情境營造、時空轉換、情感滲透、思維創新等方面的不足,以一種鮮明的教學特點,豐富的教學內容,形象生動的教學情境為特征的新型課堂教學模式,顯示出它得天獨厚的優勢。信息技術與思想政治課的融合已經成為現代教育模式的必然要求。
一、政治課與現代信息技術融合的必要性
所謂信息技術與課程融合,就是通過學科課程把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將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教與學融為一體,將技術作為一種工具,提高教與學的效率,改善教與學的效果,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信息技術與思想政治課教學的融合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創造性。
1.信息技術與思想政治課教學的融合符合思想政治課的時代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隨時關注時事、政治理論的新動向。而網絡技術的運用能夠最大限度的利用網絡巨大的信息量,使網絡技術教學能在巨大信息量的前提下開展學習活動,保證了學習者涉足知識的時效性。
2.信息技術與思想政治課教學的融合符合思想政治課開放性的要求。無論是中學生接觸社會、了解時事,分析問題,培養完善德育,研究性學習與網絡技術教學通過政策分析、社會調查,具體通過研究性學習和網絡技術有利于學生開拓視野,發展興趣,完善人格。我省政治中考實行的開卷考試方式,題目比較開放,主要考察“學生與時代和社會息息相關,與個人成長息息相關的實例”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3.信息技術與思想政治課教學的融合符合思想政治課實踐性的要求。研究性學習本身具有極強的實踐性,而信息技術教學,同樣需要較強的社會實踐活動,從教育、教學信息的收集、整理,到學習網站建立,資源庫、網絡平臺營運,都需要學生親自動手,親自參與其中,充分體現實踐性。
二、信息技術與中學思想政治課程的融合改變了教師的教學行為
信息技術的廣泛使用要求教師必須更高的素質。在教材的處理上,要求教師更注重與時代的聯系,如很多教師在上課之前都會用媒體手段與學生一起了解國際國內的大事。在對待學生的新特征上,信息時代下的學生知識面相對比原來要廣泛一些,有許多知識是老師不知道而他們卻耳熟能詳,這時不妨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自己來談,這就對教師的駕馭課堂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法的變革上,師生之間的關系如何定位,師生互動如何實現, 都要求 老師進行必要的教學設計,做到心中有數。這些方面的變化改變了教師的教學觀念、教學行為開始轉變,課堂教學面貌正以嶄新的姿態出現。在課堂教學上,教師不僅注重“教”,更加注重“導”,千方百計讓學生學會自學,學會提出問題,在“無疑——有疑——無疑”的循環往復中學習,讓學生自學、自思、自練。教師十分注重創設融洽的課堂教學氣氛,學生們無拘無束,暢所欲言,課堂氣氛十分活躍
三、信息技術與中學思想政治課程的融合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能力
新課程的理念強調要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對知識的主動探索、主動發現。學生參與教學過程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都得到了大大的提高,學生的個性也有了廣闊發展的空間。課堂上,學生不必正襟危坐,他們在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中,“親其師,信其道,樂其學”,敢說、敢想、敢做,情緒高漲,思維活躍。同時,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很好地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給他們的再造想象和創造想象提供了生動形象的表象基礎,培養創新思維品質。
四、信息技術在中學思想政治課中的具體運用
以湘師版《思想品德》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提升自我,適應社會》第三節《自信讓我如此美麗》為例,筆者在與學生學習這一內容中,充分利用了信息技術,融合優化思想政治課教學,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1.情景導入。運用動畫、聲音、視頻等手段,設置情景或利用設問情景引起學生的注意及興趣。多媒體展示世界著名交響樂指揮家小澤征爾勇敢自信而摘取世界指揮家大賽桂冠的資料,調動學生對學習思想政治課的興趣。
2.自主學習與交流。課前布置學生運用網絡查找有關自信方面的圖片、視頻、歌曲和收集自信的故事資料。通過教師提供的演示平臺,讓學生進行自主的、互動的學習和探討。如讓學生看完圖片事跡后,交流感受各自的感受,進而使學生體會到自信的重要性,要提升自我、完善自我、適應社會。從而展示“自信的我”讓那些有才能自信的同學有表現的機會,也讓其他同學去感受那種自信的美。
3.反饋總結。播放零點樂隊MTV《相信自己》,在音樂聲中,升華本堂課的主題,并為下一堂課做鋪墊整節課內容豐富,通過聲音、圖像、影視、色彩等多媒體教學手段吸引和調動學生的參與,達到教學的最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