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教多年,為了能給學生更好的課堂,將知識以更藝術的方式傳播給他們,我閱讀了許多有關教育教學的書籍和名著。拜讀名著的同時,我常常在反思自己的蒙語文教學:究竟給孩子們一個什么樣的蒙語文課堂?課程改革對于學生的影響非常深遠,課程改革雖是一個實驗的過程,但它卻關系著千千萬萬個孩子一生的命運! 教育家杜威先生說過:“給孩子讀一個什么樣的教育,就意味著給孩子一個什么樣的生活!”我認為:教師在乎什么,學生就發展什么!教師給孩子什么樣的課堂,孩子就擁有什么樣的人生!如何給孩子一個經典的課堂呢?我有以下幾點看法和體會:
一、情感的課堂
1.一個優秀的蒙語文教師必須在課堂中引導學生,讓學生在課堂中充滿“激情”。在蒙語文課中,如何體現蒙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其基點就在于“情感”。一個充滿激情的教師,才能調動學生的情感,讓學生充滿熱情地學習。教師應該展現給學生一個“充滿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過每一段“燃燒的歲月”! 讓學生在充滿激情的課堂中學習和成長。
2、教學活動中要注重置師生于課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教學當中的“情”猶如教與學雙邊活動的“催化劑”,有了它,學生才會在教師的點撥下進入課文佳境。有了它,才能在課堂中使學生充滿情感,融情于課堂,融情于人生。在“情”中體驗人生,學會成長。
二、交流的課堂
以前的蒙語文課堂,學生只是可憐的傾聽者,談不上和誰去“交流”。為了避免這一點,我們在課堂教學中要還給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面對面的交流,心與心的對話,實現“文本對話”、“師生交流”和“生生交流”。在交流中塑造經典課堂。自讀課文的教學,全部采用當堂達標的教學模式,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獲取知識。
三、開放的課堂
1.讓孩子去“展示自己”。我認為,“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教師給孩子多大的舞臺,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課堂是什么啊?課堂是激情燃燒的動感地帶,是他們求知、創造、展示自我、體驗成功的平臺。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地方。學生的潛力是無限的,關鍵在于教師是否給了學生足夠大的平臺。在教學中應該給學生足夠的空間去展示自己,以課堂為平臺,讓學生展示自己最“真”的情感,最“實”的體驗,最“美”的心靈。
2.注重實踐,多方面實踐感悟語言。葉圣陶先生曾說過:教材無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之后,接下來的應該是大量的實踐,“實踐出真知”。只有在實踐中,學生的能力才能不斷鞏固、提高。基于這個思想,我經常搜集課外閱讀材料,推薦給學生閱讀。教師要做一個牧羊人,把可愛的孩子們引領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盡情享受!教師讓學生通過“說”和“讀”把感情表達出來,課堂在這激烈的情感碰撞中進入高潮。
四、怎樣激活我們的蒙語文課堂
1.自主的教學模式。在蒙語文課上,教師真正把學生當做學習的主體,把教學視為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對話,蒙語文教師應注重對學生的引導和開展課堂討論。蒙語文課堂組織形式本身也是靈活多樣,不拘一格的。教師和學生圍坐在一起共同參與討論是很常見的,師生之間的交流與對話也是無拘無束的。教師應如何為學生營造一個自主的心理氛圍,而不是把自己當成一個居高臨下的權威者。因此,蒙語文課堂氣氛往往輕松活躍,學生的參與意識很強。
2.有趣的作業形式。五花八門的教學內容和名目繁多的作業任務也兼顧到學生的興趣、愛好與理想,并常以自主活動的方式進行。為了解決自己熱衷的問題,學生要做很多的工作,如到圖書館搜集資料、到社會上做調查、寫出報告等等。由于這些活動多是學生自己選擇的,所以在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和獨立解決問題能力的同時,也帶給學生由衷的快樂。對問題的答案教師并不做統一要求,而重在有自己的思考觀點。學生可以探索,可以懷疑,可以批判,也可以標新立異。也許正是這種自主的精神,孕育出創新的火花,也使蒙語文對學生產生了巨大吸引力。
3.生活化的教學內容。在新課程改革理念的光照下,新的蒙語文教學應為學生們提供一個溫馨、和諧的人文環境,傾注更多的人文關懷,激發起孩子們的情感渴望,點燃起孩子們的心靈火花,讓蒙語文成為學生們人生成長的維生素;新的蒙語文教學應用全人類文化的神韻去滋潤孩子們的心田,引領他們登堂入室,領略人類文化大廈的恢弘氣勢和神奇美麗,充分享受徜徉人類文化之中的無窮樂趣;新的蒙語文教學,應是師生共度的生命歷程,共創的人生體驗;新的蒙語文教學,應讓學生在瑯瑯書聲中,用心靈去擁抱語言,和作者作心靈的直接對話,在思維和情感的強烈震撼中領會作者偉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讓學生在瑯瑯書聲中,感受和再現作品的情思美感,體驗語言的節奏感、音韻感,從而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新的蒙語文教學,應讓學生在學習蒙語文的過程中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并期待終身學習所帶來的快樂。經典的蒙語文課堂回會給學生帶來精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