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算能力的提高與否,直接關系著學生計算能力和基本技能,而計算又是數學科的基礎。俗話說:“千里之堤,始于足下。”的確,基礎打不好,怎么進行高樓大廈的建造呢?口算,同時牽動著學生學習數學情緒的高昂與否,樂學愿學與否。縱觀優等生與后進生,不難發現學習優秀的學生具有很強的口算能力,于是,做起作業來是迅速自如,輕松愉快,雖是在做題卻似在玩,他們嘗到了學習數學的樂趣,對學習更熱愛;而后進生由于基礎差,口算能力差直接影響著基本計算,于是做起題來就覺頭疼,逐漸滋長了畏難情緒。所以,把好口算關是勢在必行的,尤其是基礎關。
一、重視讓學生通過學具的親手操作,獲得數概念,領會計算方法
認數是計算的前提基礎,反過來,計算可以加深對數概念的認識,兩者是通過數的組成和分解有機地連在一起的。要使學生獲得正確的數概念和計算方法,不能離開學生的親手操作,這是培養學生計算能力的重要環節。正如心理學家皮亞杰所指出的“數學首先是,也是最重要的,是作用于事物的動作。”
從學期開始,我特別重視學生通過學具的親手操作,去獲得數概念,領會計算方法。在教學10以內數的認識部分,每認識一個數后,我們都通過圖畫或實物圖片,使學生了解數的組成和分解,然后再讓學生通過反復的親手操作鞏固數的組成和分解,并且注意讓學生在操作過程中動作、思維、語言密切結合,培養他們的注意力,觀察力、動手能力、數學語言的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在教學20以內的進位加法時,我沒有急于揭示計算方法,而是花了較多時間讓學生進行“圈十”操作,使學生從操作中領會“湊十法”。這樣做,使我班學生都較好地掌握了“湊十法”,為學習20以內的退位減法打好了基礎。
二、理解算理是提高計算能力的關鍵
口算能力是一種綜合能力,它對學生的注意、記憶、邏輯思維(特別是思維的敏捷性)都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訓練學生的口算能力,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記憶能力,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邏輯推理、合理計算的能力,有利于提高計算的準確性。不論是口算還是筆算都應加強算理分析的訓練,只有理清了算理,才能有效地掌握口算的基本方法。
(1)用”湊整法”口算;(2)運用”分解法”口算;(3)運用定律口算,如加法的交換律、結合律、乘法的交換律、結合律、分配律來計算。
在平時的教學中,要突出口算的算理教學,讓學生真正經歷口算算理探究的過程,只要經常運用算理進行口算,學生的思維就會得到有效地鍛煉。光掌握算理還不夠,還應當讓學生學會敘述算理。讓學生說一說口算的過程,以加深對口算算理的理解,又能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通過說理訓練,方法活了,口算速度也加快了。
三、從實際出發選擇練習形式,提高課堂練習效率
在引導學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礎上,形成數的概念,領會計算方法以后,還必須通過及時的,充分的練習,逐步形成熟練的計算能力,為了提高課堂練習的效率,而又不加重學生的負擔,我十分注意選擇練習形式,盡可能使每個學生在課堂上都有較多的練習機會,同時又便于教師及時檢查。除了采用集體視算、聽算之外,還改進了過去教師出幾張卡片選幾個同學口答的練習形式,要求學生制作1—20的數字卡片,并統一涂色要求。
四、游戲練習,激發學生的計算興趣
教學中適時的引入一些小游戲,能將枯燥的口算練習寓于趣味性的活動中,讓學生在學中玩,在玩中學。如二年級上冊學了表內乘法后,可以設計對口令、起立、小鴿子送信、找朋友、開火車等游戲,讓全體學生都參與游戲活動中,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既能很好的熟練掌握乘法口訣,理解乘法的意義,又培養了學生認真做事,遵守秩序,文明游戲的良好習慣,這樣比讓學生死記硬背乘法口訣的效果要好的多。
五、開展競爭,形成技能
開展競賽符合兒童年幼好勝、不甘落后、喜歡表揚的年齡特點,競賽中,通過競爭可以促使學生計算技能的形成。
常見的競賽形式有:奪紅旗、數學接力計算、搶答等。“奪紅旗”比賽,就是將山畫在黑板上,山上有3條路,每條路上有6道算式題,抽出18位“登山隊員”,分成3組,每組一人算一道,最先完成且全對的一組為贏,可奪得一面小紅旗。這樣,讓學生在“玩”中練,既能達到復習舊知提高計算能力的目的,又能培養學生集體主義觀念。“數學接力計算“比賽,分組進行,每組人數相等,各組競賽題相同,開始各組由第一個計算,接著交給第二、第三……,直到做完為止,看哪一組算得又對又快。
六、提高學生計算能力一定要先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
很多教師在教學中經常會發現學生在做計算題的時候會出現很多錯誤,而這些錯誤并不是學生不會計算,也不是學生不懂算理,而是因為不良的計算習慣造成的。這表現為:抄錯數、看錯符號等等。因此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就顯得尤為重要。首先要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要求學生認真書寫阿拉伯數字和運算符號,只有寫對寫好才是計算正確的前提。其次要養成認真審題的習慣,也就是要看清題目要求,在正確理解題意的基礎上去解題,以免出現答非所問的現象,這里還要重視提醒學生做題時要看清運算符號和數字,以免出現因為看錯題目而算錯的現象。最后要培養學生檢查的良好習慣,檢查的習慣不能說說而已,要教會學生檢查的方法,只有會檢查才能去檢查。不管是哪種良好的計算習慣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在教師嚴格要求下的反復訓練,堅持不懈,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逐步形成。
低年級學生的計算能力要靠教師的精心設計、認真指導、形式多樣的練習和良好的習慣相結合才能得到提高和發展,才能達到新課標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