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新《語文課程標準》在總目標中明確指出:要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想象力是影響創造性思維能力的非認知因素,它基于對知覺感知的推測,對現實感知的超越,富有想象力的學習將各種想象力具體化,善于想象從未發生過的事物。培養學生的想象力,不僅有利于學生認知能力的發展,而且能夠促進學生非認知能力,(如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提開。愛因斯坦曾說:“想象比知識更重要,以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眮喞锸慷嗟乱苍赋觯合胂笫前l現、發明等一切活動的源泉,小學生的想象力猶如一個尚未開啟的寶藏,只要善于挖掘,就會找到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藏。如果沒有挖掘那么就可能把寶藏埋沒于地底,如何挖掘這些寶藏,發揮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呢?
一、啟發學生創造想象,自主創新的能力
一切創造都伴隨著想象,豐富的想象是創新的翅膀。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在語文教學中應充分發揮想象功能,找準想象的切入點,激活學生的創新思維。如在教學《狐貍和烏鴉》一課后,可設疑延伸想象:“如果烏鴉再到一片肉,狐貍又想得到這片肉,情況會怎樣?”同學們思維活躍,紛紛爭著發言。有的說:“狐貍姑忮重演,加倍奉承烏鴉,烏鴉接受上一次教訓,不再理睬,狐貍只好夾著尾巴灰溜溜地爬進洞里去了?!庇械恼f:“狐貍先說好話,烏鴉豪不理睬,狐貍眼珠子骨碌一轉,隨即破口大罵起來,誣陷烏鴉偷人家的東西,追害小麻雀,造小白兔的謠言……”這時烏鴉沉不住了,立即還擊:“你是胡說!”剛一張口,肉片就掉到狐貍的嘴里……這位同學的想法多豐富有創意,他沖破了定勢思維的束縛,邁入更廣闊的思維空間,點燃了創新意識的火花。于是教師緊接著設疑:“狐貍第二次得到那片肉,烏鴉又一次上當,我們應當如何認識呢?學生發言十分熱烈。有的認為狐貍實在太狡猾,防不勝防;有的認為烏鴉太老實,不能識破奸計。其中有一個同學說得更準確,也更深入:”這說明我們即不能愛聽奉承話,也不能經不住造謠陷害,受不得一點委屈,遇事要冷靜分析,排除各種干擾。象這樣在教師引導下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對知識理解的更透徹,思想和思維都得到升華。教師創設條件,讓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自己去發現新問題,探求新知識,在獲取知識過程中學會學習,學會創造,使課堂真正成為學生自立活動和實踐創造的天地。
二、激活學生思維,培養想象力
小學生的思維具有靈活性、創造性、敏捷性和形象性等品質。思維與想象是相輔相成的。想象力越強,思維就躍活躍;思維越活躍,想象力也就越強。教師可采用以下幾種方法激活學生思維。(1)腦筋急轉彎訓練。利用課前三分鐘,出示一些腦筋急轉彎或開發智力的問題讓學生積極動腦,開拓思維。如:“”、“”、“”像什么?讓學生自由峽谷內項說話,再編一個小故事說話;“”想一想用一筆連接這九個點有幾種方法?(2)編字謎。在教學生時,可以引導學生根據字音、字形或字義想象編字謎,猜謎。如:學生在記“燦”時就說:火山爆發;用“一點一橫長,口字在上方,中間禿寶蓋,幾字在下方”記住了“亮”。(3)聽故事。讓學生聽一些發明發現的故事,培養學生的創造欲望。如給學生講19世紀著名的化學家和發明家諾貝爾如何發明炸藥的故事;告訴學生由于愛迪生堅忍不拔,后終于發明白熾燈泡的故事。還可以在課中或課余時向學生介紹一些小發明:如盲人用的自控飲水桶、定位墨水瓶、無淚蠟燭、新型方便衛生的膠水瓶等等,激發學生發明創造的欲望。
三、編童話講故事,提高學生想象的興趣和能力
小學生的生活離不開童話,童話使孩子們的想象插上翅膀,童話使孩子們熱愛生活,童話使孩子們的心靈變得純潔。通過編童話講故事,讓學生生活在童話里,想象在童話里,使學生們愛編童話愛講故事。(1)續編童話性課文的結尾。經過合理想象續編課文的結尾,如:學了《狐貍和烏鴉》后,再讓學生想想如果烏鴉第二次找到肉時,它和狐貍之間又會發生什么故事?它的頭還會不會被騙走?并讓學生以《上了一次當的烏鴉》為題編個故事。又如《坐井觀天》,可讓學生續編故事的結尾:想想青蛙最后有沒有跳出井口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如果跳出去了,它會怎么說怎么做?如果它不肯跳出去,還會發生什么事?(2)看圖說童話寫故事。教師在課外找些既生動有趣又有教育意義的圖片,來訓練學生說話寫話的能力和想象的能力。如:《神奇的蘑菇傘》、《出租一塊晴天》、《小猴學電腦》、《一朵三色花》等。先讓學生整體感知圖意,再對圖進行分步觀察、想象說話,接著發揮想象編一個自己的童話故事,最后把自己想象出來的童話故事寫下來。
四、開啟學生求異思維,促于創新
求異思維是創造性思維的核心,“異想天開”是未來發展的先導,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變成現實。語文教學中,注意開發學生的求異思維,有利于培養學生思維的多向性,激發學生的創造離。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獨立見解,甚至展開爭論,不能滿足一個答案,教會學生多方面、多角度地思考問題,求得多種結論或答案,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求異中創新。如在教學《烏鴉喝水》一文后,引導學生想:“烏鴉的辦法挺好的?你能想出其他辦法讓烏鴉也能喝到說嗎?”有的學生說“找來一根空心草的桿子,伸入瓶子,就像我喝可口可樂一樣。”有的學生說:“撿個塑料袋,把水倒到塑料袋里,烏鴉就能喝到水了。”學生紛紛發言,創造思維的火花自然進迸發出來了。如此層層深入地進行求異思維訓練,不但使學生學懂了課文,而且還在生動活潑地氛圍中培養了他們的創造力,促進創新能力的發展。
總之,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時代的要求,語文教學應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善于挖掘教材中蘊含的新素材,把創新教育具體落實到課堂教學中的每一環節,使學生的創造力得到充分的開發與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