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經接手一個班級的數學教學,由于這個班級學生少,他們的性格極其內向,都不善于用口語表達,沒有別的老師聽課的時候問十句能回答三兩句,如果有別的老師聽課了就一言不發,不論是課堂上老師提出的問題還是其他課外的問題,即使很簡單張口就來的問題也是閉口不答。老師問急了就張張嘴,老師根本聽不見,聲音小得像蚊子,導致老師每節課幾乎都完不成教學任務。為了能營造一個有效的課堂,我決定從培養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入手,先讓他們無論在什么場合都敢說話,能清楚表達自己的想法,從而提高學業成績。
我認真學習了《數學教學中學生的語言訓練策略》、《小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等相關論文,并研讀了黑柳徹子《窗邊的小豆豆》、李希貴《36天,我的美國教育之旅》、《56號教室的奇跡》等多本教育名著,非常符合我校小班化及學生個性化培養特點,在教學中我學習小林校長的做法,尊重學生、認真傾聽學生,讓他們隨便說、大膽說,取得了顯著的效果,同時也更新了自己的教育理念,提升了自己的理論素養。
一、教師應規范自身語言,注重言傳身教
教師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應注重數學語言的規范,保持語言的純潔性、準確性、激勵性、啟發性。尤其是在準確性方面,一要正確;二要科學;三要簡練。所謂正確,就是要觀點明確,語意清晰,敘述得當,推理符合邏輯;所謂科學,是指語言要符合課程標準和日常的生活實際;所謂簡練,是指語言要言簡意賅。此外,數學教師還應當注意語言的條理性、邏輯性與連貫性。
作為數學教師,備課時,要非常注重組織自己的數學語言,力求嚴密、準確、精煉,思路清楚,敘述有條不紊。在課堂上多采用啟發式提問,用所提的問題來啟迪學生的思維,使他們在老師的引導下,開動腦筋,充分發揮自己的主體作用,積極組織語言,并表達出來。
二、教師應營造良好學習環境,培養學生積極的說話心態
我們要努力改變教師觀、教材觀、教學觀,以學生為主體,面向全體,讓傳統意義上的“教師教”和“學生學”不斷讓位于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讓課堂教學更多地體現動態性、生成性,師生共同來構建。教師要深入了解學生的現實狀態和思維水平,確定教學起點,展開互動對話交流的過程,善于傾聽、捕捉、獲取學生的課堂學習信息,不斷地鼓勵學生,培養學生健康、積極的說話心態,讓他們學會傾聽,敢于表達,激發學生說話的欲望,對不同水平的學生要有不同的要求,鼓勵學生大膽說,盡量給全體學生說的機會。
在實踐過程中,我總結出一些在數學課堂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方法。
1.談話交流法
經常與學生談話,溝通,談一些學生感興趣的話題,鍛煉學生說話的能力。
2.專項訓練法
平時讓孩子多出聲讀題、背公式、概念,每學一項新知就要開展編應用題比賽活動。通過身邊的事編題,訓練了她們的語言表達能力。
3.游戲提高法
我開展了課前3分鐘語言訓練活動——數學樂園。每天讓孩子自由說出自己掌握的數學知識,如對口訣、說定義公式、你問我答等。通過這種快速反應能力的訓練,學生回答問題快多了,基礎也逐漸夯實,成績不斷提高。
4.激勵評價法
課堂上老師多提問一些簡單的問題,增加孩子說話的機會,即使說錯了也要鼓勵,先讓孩子敢說。
5.活動促進法
鼓勵孩子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為她們創造展示的機會。我經常邀請校長、其他班級的老師來我班聽課,使她們逐漸敢在聽課老師面前發言。
通過采取有效的方法,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逐漸提高,成績有了顯著提升。同時,她們能積極參加學校各項活動,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績。許多教師都說,你班的孩子變得活躍多了,不再像以前那樣看到老師躲著走,而是大膽地問好了。作為一名教師,不僅是給學生傳道、授業、解惑,而且對學生的影響是多方面的,以身作則,換位思考,在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潛移默化地對學生施加影響,讓他們在健康、快樂地環境中學習、成長,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