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化教育即以人為本的教育內涵,就是個性化、個人化教育。生命化的語文課堂教學的落腳點在哪里?我覺得就是教師能否引導學生在課堂上自主學習、主動地發展。“把課堂還給學生”,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地參與課堂,自主探究、自主學習,使他們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讓課堂教學充滿生命力,在生命體驗中提升快樂指數。
一、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是構建生命化課堂的前提
教學是一項雙邊活動,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不能使學生參與是教師的最大過失。”創設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是學生主體積極參與課堂學習的前提。“親其師而信其道”,學生對教師的情感遷移到學習上,就會產生巨大的學習動機,在這樣的和諧氛圍中,學生才能處于最佳的思維狀態,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發揮潛能,顯露才華。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態度要親切一些,多一點微笑和鼓勵,多給學生肯定性的評價,要充分相信學生,使每一個學生都感到自己能行。特別對學習困難者,要善于發現和挖掘他們的閃光點,及時的表揚和鼓勵,這樣的課堂才能充滿活力,才是真正的生命化課堂。
講《出師表》一課時,我有意識的將“先帝不以臣卑鄙……”講解為“先帝不因為諸葛亮品行惡劣……”,同學當即質疑:“‘卑鄙’現在一般做品行不端正、惡劣講,可諸葛亮躬耕南陽,無意功名利祿,足見其品格的高遠,怎么能是品行惡劣呢?”這一問,課堂氣氛一下子活躍起來,經過一番爭議,明白了“卑鄙”一詞的古今詞義有很大差別。這樣就啟動了思維,加深了記憶,提高了學生辨別是非和大膽質疑的精神。學生的疑問最終幫助學生主動的參與到課堂中,在參與的過程中輕松的解決了疑問。因此,教師要先鼓勵學生敢于發問的勇氣,而后給予點撥和啟發,使之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
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自主探究,是構建生命化課堂的主要方式
“好奇心是一種天生的和強有力的動機因素。”教師應當鼓勵和保護學生的好奇心。學生只有對解決問題充滿信心,才能在探究過程中不論成功或失敗,都能勇往直前,取得探究的最后成功。對探究的問題,教師要根據難易程度給予適當的提示。講《月亮上的足跡》時,讓學生從已有的知識講起,介紹有關月球的知識、神話傳說、科幻作品等,甚至讓學生想象未來的自己登月球的情景,總之,讓學生有話可說……這樣通過本課的學習既可以培養學生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又可以與本單元的綜合性學習“探索月球奧秘”相結合。這一設計喚起了學生的主體意識,激起學習興趣,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增強自主性,進入自主學習的角色中,每個豐富多彩的個性都迸發出絢麗的火花,體驗到生命成長的快樂。
對話是建立在民主、獨立、平等之上的教師與學生、學生與文本、作者間精神的相遇、情感的交融。作為引導者和合作者,要積極營造多向交往的對話空間,形成師生互動的心智對流,共享生命對話的“師生場”。戈爾泰說“不是錘的打擊,而是水的載歌載舞,才使鵝卵石臻于完美的。”師生思想互相砥礪,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讓課堂演繹出生命的活力。
三、通過自主學習與探究,實現自身發展,是構建生命化課堂的目的
學生參與討論問題,是展開思維的翅膀,進行爭鳴,達到解決問題、深入學習、發展自我的目的。講《羚羊木雕》時,結合“我應不應該要回木雕”展開討論。課堂上爭論激烈,但最終統一了認識:孩子遇到事情需要做決定的時候要先征求家長意見,學會和家長交流、溝通。討論問題的目的就是要發揮全體學生的智慧,激發全體學生的主觀參與意識和主體作用。討論使學生認識到看問題應該全面,提高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現在所追求的合作學習,是真正意義上的合作學習。那種為了合作而合作,小組合作學習形同虛設,對學生有害無益。實際上,合作學習更重要的是培養合作精神。未來社會要求學生必須具有與人合作的意識。生命化的語文課堂教學,應著眼于學生未來發展的教學,把目光放長遠,用靈活實際的方式,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比如學生答錯了,教師不要急于說錯,可以問:“還有其他想法嗎”、“誰能幫幫他?”等等。這無形中也是在暗示學生互相幫助,合作學習。
課堂教學藝術的最高境界是教學生命化,語文教師以學生的生命發展為基礎,通過對生活世界的關注,使學生情感獲得體驗,人格得到塑造,個性充分張揚,教師的職業生命力也得以煥發,教師、學生的生命質量得到同步提升,語文教學就能充滿活力,語文課堂就提升了快樂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