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學調控是課堂教學活動的一個重要環節,是確保教學活動順利進行的有效手段。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促進學生有效學習,要求語文教師能夠對語文課堂進行有效的調控。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調控藝術
在新課程理念下,我們的課堂教學存在許多令人擔憂的問題。如,單純追求課堂氣氛而忽視語文雙基知識;由“滿堂灌”走向“滿堂問”,單純追求課堂氣氛而忽視語文“雙基”知識,重文本解析,忽視審美體驗……這不得不引起各位教育者的擔憂。語文課堂迫切需要進行藝術調控,以確保教學活動取得最佳效果。那么,一節語文課上,我們可從哪些方面進行藝術調控呢?
一、目標與內容的調控
目標是實行教學的依據,是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因而,教師在實施調控過程中首先要實行目標調控。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切合實際地把教學內容有機地結合起來,應該是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時深入思考的問題。語文教學的特點之一是以文章教學為主,而一篇文章的內容是很豐富的,倘若不對講授的內容進行調控,在稍縱即逝的40分鐘里,是很難取得好的教學效果的。有些老師侃侃而講的內容,恰恰是學生已經懂了的,或者是學生通過自己的學習完全可以自己解決的;而那些學生不懂,或者似懂非懂,或者自己領會不深理解不透的地方,老師反倒不講了;或者本來想講一講沒有時間講了,這種費時多而收效微的矛盾是語文課堂教學中比較普遍的現象。解決的辦法是一方面依據教學內容將課堂教學總體目標細化為認知、情意、方法、能力四個層面,一方面精心安排授課內容,做到把握要點,化解難點;強化基礎,適時重敲;溫故知新,深入拓展。要達到這個水準的前提是:教師必須“吃透兩頭”。只有這樣,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才能始終保持“和諧共振”,從而大幅度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語言的調控
一節課,都要學生集中精力學習,學生當然疲倦易走神。教師的教學語言在這時就可以發揮出其特有的功效。形象生動,繪聲繪色,具有言辭美。語言要精確、精練、精妙,要將作者文中之情與教者、學者的胸中之情融為一體,才能形成心理共振的場效應,具有情感美。
抑揚頓挫,節奏鮮明,具有旋律美;語速要快慢有間,斷續適當,張弛有度,具有語聲美。這是對教師教學語言的基本要求。與此同時,教師如能巧妙地利用幽默藝術,整節課氣氛就會更加活躍,教學效果就會更加明顯。蘇聯教育家贊可夫曾說過:“好的課堂教學要有幽默,要有笑聲……”課堂上恰當的幽默、適當的笑話,能調節課堂氣氛,調節學生的情緒,有利于和諧課堂關系,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方法有以下幾種:如,(1)利用諧音制造幽默效果。(2)巧解熟語和學生熟悉的其他語言制造幽默效果。(3)有分寸地調侃,制造幽默效果。(4)利用標點符號制造幽默效果。(5)巧拆漢字或詞語,制造幽默效果。
三、課堂節奏的調控
課堂教學,是師生教與學的雙邊活動過程,應注意雙方間信息反饋,并及時加以處理。如學生聽課效果,可從學生面部表情、動作、眼神或回答問題的靈敏等表現出來。因此,教師要善于準確捕獲稍縱即逝的、有價值的信息反饋,洞察學生思維所處狀態,及時準確地調控有效信息輸出,或變講述,或變教法,或及時容納學合理的教學節奏是提高效率的一個重要條件。教學的快節奏只能建立在充分掌握學生情況,合理調配課堂環節,把教學速度控制在最佳狀況的基礎上,否則,教師的快,只能是“一廂情愿”、“單線出擊”,學生或促而不動,啟而不發,或草率跟隨。敷衍了事。這種動機和效果相悖的教學現象,必將使整個教學走向失敗.另一方面,過慢的教學節奏也會對整個教學產生消極作用。所以適合學生情況的教學節奏對提高教學效率有積極作用。
四、教態的調控
美國心理學家艾帕爾·梅拉列斯在教育教學實踐中總結了人接受信息的效果公式:信息的總效果=7%文字+38%音調+55%面部表情。從這一公式中我們可充分看到,教師的非語言教學行為對學生接受信息具有重要的強化作用,教態的適度變化在教學中有著不同尋常的意義。具體來說,教師的情感、聲音、面部表情、手勢、眼神、站立姿勢,甚至服裝、發式等對學生都有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而且這種作用又常常是教學口語所不能替代的。我經常觀摩一些特級教師講課,不難發現他們總是滿面春風走上講臺,之后眼觀全班學生,用準確簡潔、生動形象的語言調節學生緊張的情緒。學生回答問題時,他們微笑地注視正在回答問題的學生,眼神里流露出鼓勵的光芒,及時對學生的發言作出中肯的評價,自始至終洋溢著一種融洽的師生情誼。隨著教學內容的深入,教學節奏的變化,他們的面部表情、目光、聲調都在變化,再輔之以得體的動作、適宜的停頓,使課堂氣氛有張有弛,情趣盎然。他們的成功之處就在于運用了教態的變化來調控教學。教學畢竟不是表演,情態過旺會分散學生注意力,不足又只能是死水微瀾,沒有生氣。因此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不能忽視非語言行為的調控作用,要認真掌握好教態變化的分寸,做到言教身教并重。
一是注意儀表。小學教師的儀表應該是自然、端莊、大方;衣著要整潔、樸素、大眾化,色彩明快而不過分艷麗,總之,以學生樂于接受而又不分散其注意力為準。
二是注意精神面貌。教師一上講臺,就要精神飽滿,情緒高昂,信心十足,表現出一種富有生氣和魅力的精神面貌,以穩定學生情緒,集中注意力。
三是注意教學態度。小學生在接受知識時是有感情參與的。小學教師要嚴肅,但更要親切真誠,平易近人。教師即使遇到不順心的事,也要努力控制和調節自己的情感。其次,還要求恰當地運用體態語言,以姿式助說話。目光應該是親切的,臉部表情應該是嚴肅中帶溫柔,手勢舒展自如,要注意擺動的幅度。
總之,語文課堂是一個復雜的動態過程,它是多種因素協調運行的過程。調控藝術在語文教學中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對語文課堂進行合理的調控,能有效地提高語文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