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進生的轉化是一個永久性存在的教育難題,不管教育如何改革,它始終是教育者探討的焦點之一。小學階段是基礎教育的開始,幾乎每個班都有后進生,其缺點多、影響面廣,成為了影響班風的消極因素。那么如何抓好后進生的轉化工作呢?
一、幫助學生自立自強
1.要樹立自信心。信心是成功的前奏。樹立目標就要充滿信心去努力奮斗,尤其對思想、道德、行為差的學生要進行充滿自信的教育。后進生往往是不被眾人看好的團體,他們已經習慣了人們各種嘲笑的眼光,覺得自己不如別人。對學習有困難的同學,積極引導他們參加教學活動,鼓勵他們,發現閃光點。通過一句句簡單的話語來加強師生間的情感溝通。師生之間應在合作、平等的基礎上建立起互信融洽的師生關系。促進后進生學業的進步和思想的轉化,樹立他們的自信心。多問他們簡單的問題,讓他們有機會體會成功的喜悅。讓他們充分發展自己的才能,充分展示自己的長處,樹立自信心。
2.要有恒心。后進生在進步的過程中,常常會出現反復,這是一種合乎規律的正常現象。后進生往往松懈慣了,再讓他們繃緊了弦來學習,肯定會產生厭煩的心理。因此,當后進生出現反復時,一定要正確對待,做到不急躁,不厭棄,不灰心。譬如可以每天給他們制定小小的學習目標,別的同學一天能完成的作業讓他們在兩天里完成,這樣,他們有了明確的目標,也不費力,也就有了學習的動力,不會產生厭煩的心理。其次,在課堂上優先對待他們,多關注他們。設計一兩個簡單的問題請他們回答,吸引他們參與課堂教學,培養學習興趣。最后,督促他們認真完成當天的課堂作業。如有問題,及時進行輔導,直到他們弄懂為止。這樣循序漸進,他們便能堅持下來了。
3.用鼓勵的態度對待學生。我們應該讓差生看到希望,讓他能看到自己的能力在班級中有所體現,抓住他的幾個閃光點樹立個人威信,不要成為生活在班中最底層的小人物。所以老師要對他們的進步給予肯定,適時、適當的表揚、鼓勵他,讓同學們學習他們的優點,使他們的自信心得到恢復,看到自己的進步,看到自己的長處,有繼續向前的欲望。
二、聯系家長互幫互助
加強家訪制度,是密切學校、家庭聯系,提高家長教育能力必要的途徑。一直以來,家訪這一途徑都是與家長溝通交流的好辦法。對于想讓學生提高成績卻不知道方法的家長,我們可以進行良好的溝通,教會他們方法;對于溺愛孩子的家長,我們要讓他們知道溺愛往往是沒有好處的,獨立自主的孩子往往才會活得更加精彩;對于經常忙于工作對孩子不聞不問的,我們要適當的提醒,促進家長與孩子間的交流。
幫助家長重新認識自己的孩子。學校可以組織后進生家長會,在會前,班主任更多地展示學生的優點給家長看,幫助家長樹立信心,讓他們知道,自己的孩子也有優秀的一面。從而對孩子充滿信心,在孩子身上多花些心思。
三、力排社會不良影響
加強對后進生的管理,杜絕后進生參與社會一切不良風氣的活動。學校、家長共同努力,少讓他們接觸不良活動,嚴厲杜絕他們參與其中。
學校要排除一切困難,與社會各單位、部門取得聯系,堅決抵制社會上不良風氣的侵蝕。只有社會上不良風氣漸漸散了,孩子們才不會受到影響,才能健康成長。
利用身邊真人真事對后進生進行感化教育。讓學生實際體會,增加切實感。在班會課上,班主任要多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讓他們知道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多講一些名人故事陶冶他們的情操,讓他們有信心改正不足,努力向上。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在學生的心里,老師既是敬愛的師長,又是最能了解和信任他們的朋友,也是最能體貼和愛護他們的父母親。瑞士心理學家榮格認為:“學校教育在青少年個性形成中起著主要作用,對青少年來說,學校是他們接觸到的第一個大世界,是對他們進行系統教育的重要陣地。”在轉化后進生的過程中,老師應當做學生的良師益友,對待孩子充滿無限的愛心,調動孩子身邊的各種有利條件為他們服務,創造良好的成長環境,只有這樣,才能使每一朵花都展開美麗的花瓣,每一輪朝陽都發出燦爛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