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標準的實施,是基礎教育的一場革命,新課標下的數學教學是教師組織和引導學生主動掌握數學知識,發展數學能力,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的認識與發展相統一的過程,而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雙邊活動要教材為主,在數學學習上不是人人都能整齊劃一地發展,社會環境、家庭環境等諸多因素使人在學習上存在個性差異,承認差異才能結合實際,承認差異才能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發展,使每個學生都能在學習上發揮他的才能,獲得他應該得到且能夠得到的數學知識。遵循這一教學新理念,我在數學教學中進行了因材施教的一些探索。
一、在備課過程中,教師要找好“因材施教”的著力點
在數學課的教學準備階段,由于小學階段教材難度不大,數學的表述形象通俗,研究對象是常量,側重于計算和形象思維,學生易于接受,而初中數學教材內容的深度、廣度和能力要求都有了較大的變化,許多內容難度大、方法新、對理解和分析能力的要求較高,易于形成兩極分化的問題較為突出。教師應先充分了解學生的知識基礎和數學認知能力,分析學生,研究學生。根據學生的數學基礎和思維能力,把學生分開層次進行教學,對學生進行個性化教育,較好地提高數學教學效果。具體操過程中盡量減少由于分層對學生造成的心理負擔,不能示形于表,對學生分層的具體情況教師就要做到心中有數。針對某一節課,分層又具有相對的靈活和穩定性,可在教學過程中適時調整。分層教學的實質不是“分學生”而是“分問題”,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差異,將教學目標進行分解,確定知識點和不同能力要求,設置由淺入深,由低到高,由易而難,低起點、多層次的問題,制定相應層次的教學方案。在備課中教師應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圍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制定針對不同層次學生而設計不同的教學方法。在備課中注意編選內容的趣味性、探索性和應用性,利用數學學科的表象美、知識結構內在的邏輯美、數學語言的簡潔美、思想方法的殊途同歸美等,來激發不同層次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抓好“因材施教”的切入點
在教學中,教師怎樣因材施教來提高各層次學生的數學能力;怎樣指導他們預習、復習和自主學習等方面都要做到心中有數。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時不僅講教材,還要立足于學生的思維,仔細揣摩他們學習的心理,體察學生可能發生的困惑和錯誤之處,做到未雨綢繆;在課堂上要隨時從學生的神態、表情中觀察、揣摩,掌握學生的思維進展程度,并做出相應的教學對策。因為學生的學識水平不同,掌握的知識深淺不一樣,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采用合理的教學方式,一般以講授為主,輔以合作學習、研究學習等其他方式。在教學中對學困生采取適當降低要求、低起點、小步子、多鼓勵、少批評和“少吃多餐”等方法為其創設成功的機遇。講授時可多提問,盡量照顧到好、中、差三種學生,教學中,實行低起點、多歸納、勤練習、快反饋的課堂教學方法,在評價學生回答問題和批改學生作業、試卷時,要注意評價的及時性,公正性、激勵性。
三、在作業布置中,教師要把握“因材施教”的均衡點
教師在給學生布置練習作業時,要注重任務導向,提出待定問題,面向全體同學把問題分解成多個不同的“單元層次”,以任務的形式,把因“任務而導”的時間安排好,讓學生的練習機會增多,提高學生的成功率和學習信心。可以分層次、有梯度設置練習和作業,對學困生布置概念、公式的簡單應用題,對中等生可布置一些概念、公式的變式題、對優秀生可布置一些綜合應用題或探究題,以解決“吃不飽”或“吃不了”的問題,保護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選擇練習題時,教師應了解哪些題容易出錯,哪些題比較典型,哪些題屬于一題多解,哪些題綜合性較強,反復推敲,在體現數學基礎知識、突出適合學情的前提下,力求使每道題都具有代表性、實用性和層次性。如果是新授課,教師可以在課前為學生提供有關本課學習內容的概括引導性材料和適量問題來幫助學生自主預習。如果是復習課或習題課,可以設計如“再現變形型”、“復習鞏固型”和“提高深化型”具有層次性的習題組來訓練。
四、在教學評價時,教師要掌握“效果層次”的突出點
教師對于學生的課內外作業要及時進行查閱和批改,必須重視復習、測試、講評工作,通過作業批改、檢測閱卷可以了解各層次學生的學習效果,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以便進行分類輔導。同時能及時發現教學的不足之處,及時反思改進。數學教學重在解題運用能力的培養,通過“效果層次”的掌握,教師可以有的放矢的加強對各個層次學生的“因材施教”,可以通過一題多解、多題一解的訓練來體現數學解題的建模優勢,對各個層次學生提出掌握不同層次的建模方法,重視數學建模在教學中的運用,幫助學生形成數學解題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復習時要幫助學困生歸納總結知識點,理清各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在每次命題時都加上10-20分的附加題,以滿足優生的需要;在評分時可以80、70、60分為及格線評判不同層次學生的成績,對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總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利用自己的教學方法和經驗對課堂上各層次學生隨時出現的效果信息做出靈活處理,適時動態評價,這樣不僅可以發揮激勵的導向作用,增強學生(尤其是學困生)的自我效能感,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及時調整對學生的分層不當的情況,利用“因材施教”方法來達到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