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的工作是瑣碎的,繁忙的,但能從中體驗到做教師的快樂。著名的教育改革家魏書生曾這樣說過:“班級像一個大家庭,同學們如兄弟姐妹般互相關心著、幫助著,互相鼓舞著、照顧著,一起長大了、成熟了,便離開了這個家庭,走向社會。”一個良好的班集體對每個學生的健康發展有著巨大的教育作用。形成一個良好的班集體,需要每一位教師做大量深入細致的工作。因此使我從中深深體會到要想有新的收獲必須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確立班集體的奮斗目標
班集體的共同奮斗目標,是班集體的理想和前進的方向,班集體如果沒有共同的奮斗目標,就會失去前進的動力。所以,一個良好的班集體應該有一個集體的奮斗目標,形成強大的班級凝聚力。作為教師應該結合本班的實際,制訂出班級的奮斗目標。在實際班集體奮斗目標過程中,要充分發揮集體每個成員的積極性,使實現目標的過程成為教育與自我教育的過程,同時還制定班規和一日常規,結合《小學生守則》和《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進行有效的教育,使學生認識到自己所做的行為規范和不規范,直接影響到班級的集體榮譽。因此,學生都能做得很好:如有三名學生以前思想表現較差的,這個學期因主動協助校衛生環保工作,獲得“校衛生環保小衛士”稱號。學生都能把教室當成自己的家,因此這個學期“衛生評比”、“教室布置評比”、“ 黑板報評比”都能得優。同時獲得“流動紅旗”一等獎。使每個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有集體榮譽感。
二、對學生的教育要以身作則
教師既要教書又要育人,對學生必須進行思想品德教育,使他們具有高尚的思想品質,在處理各種問題時,都要以身作則,機智的教育學生,讓學生容易接收。記得有一次,一個學生在教室里丟果皮,剛好被我發現,正想走上去狠狠地訓他一頓,但念頭一轉,我便拿起笤帚掃了起來,這個學生隨即停止了丟果皮,趕緊跑去拿笤帚也掃了起來,還紅著臉向我檢討。在場的學生看見,趕忙把教室的紙屑撿了起來。從此班上再也沒有出現亂丟果皮、紙屑的現象了。這也就是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吧。
三、開展各種有意義的教育活動
集體活動既能發揮娛樂、導向、育人的功能,又能充分體現素質教育。因此要積極組織、參與學校各項有意義的活動,在活動中,促進學生相互關心尊重理解和協作的關系。我根據學校大隊部的要求,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結合“我能行”活動,在班內開展了小制作比賽、講故事比賽、正反方辯論會、競選班干……通過活動,讓學生展示自己的才能,從中學到知識,悟出更多的道理。這個學期開學時,我組織了一次競選班干活動。以往都是按民主選舉的方法選出班干部,這次競選對孩子們來說是第一次嘗試。剛開始,學生還沒有經驗,都不知道如何展示自己。因此上臺競選的寥寥無幾,在我的一番講解、鼓動下,臺下的孩子們開始動起來了,一個跟著一個跑上講臺競選。就連平時不愛講話和喜歡鬧事的學生也都爭著上來。競選越來越激烈,場面也越來越讓人激動、興奮。在競選學習委員一職時,xxx 跑上去競選,把自己成績如何好、如何聰明、如何適應當學習委員說了一遍,同時還向同學們保證以后不再小氣,不再對同學們兇巴巴了,誰學習上有困難盡管找她。在她一番的演講下,許多同學開始傾向她,投她一票。可遺憾的是僅以一票之差敗給另一名女生。看著她坐在座位上默默地流淚,心想:這孩子兩次上來都落選,會承受得起這樣的打擊嗎?正當我為她擔心時,沒想到她把眼淚一擦,“唰”地從座位站起來,挺著胸、昂起頭,又站在講臺上競選另一職務。這時,全班瞬間響起最熱烈的掌聲。由此可以總結出讓人欣慰的是還能悟出一個個道理呢:今后遇到挫折要勇于面對、勇于挑戰,堅持就是勝利,從哪里跌倒就從哪里爬起來,等等。相信這些道理能讓孩子們受益一生。
因此使我深深地體會到,作為一名教師,最高興的是能看到學生取得好的成績;最快樂的是經過自己的教育能看到學生知錯能改的表現;最安慰的是能看到學生勇于面對一切并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