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教育于管理之中,是所有教師應做的事。最有效的教育方法不是說教,而是使班級形成積極向上的良好氛圍。因此,要想帶好一個班,良好的班級管理是關鍵。在班級管理過程中,老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必須以學生為本,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使他們認識到自己是班級的一員,個人在班級建設中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那么,如何充分挖掘班級的和諧因素,有效地進行班級管理呢?我們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平等——教育的核心
1.平等地對待學生就要全面了解學生,承認每個學生都有發展的潛力。面對千差萬別的學生,我們應該全面地了解學生,看到每個學生身上的優點。品學兼優的學生誰都喜歡,但切不可讓學生看出老師的偏愛,對成績較差的學生,我們更應寬容,以誠相待。例如,有的孩子有自卑感,我就對他多鼓勵,表揚,讓他看到自己的優點和能力;有的孩子自滿或自高自大,我就利用有利時機使他看到自己的缺點與不足,但同時還要注意保護他的積極性和自尊心。我的班里有一個叫趙影的學生,成績優秀,長期的優越感造成了她行事自私,做事不為別人考慮的個性。一次,在多媒體教室上課,大家都坐好了,過了有一分鐘,她站了起來,和另外一排的一個學生換了一下位置,我當時不知為什么。課后,我單獨問她,她告訴我她原來的位置太熱。我馬上問她,和別人換了位置,你不怕別人熱嗎?她當時不好意思地笑了,告訴我她錯了。從這件事后,我覺得她變了很多。教師抓住有利契機,對學生進行教育,效果是明顯的。
2.平等地對待學生就要為學生提供公平競爭的機會。在我的班級中,我對學生一向都一視同仁,從來不在學生面前表現出偏愛哪個學生。我對學生的表揚鼓勵,從來不集中到幾個學生身上,而是任何學生只要有了好的表現,我就表揚鼓勵。班里評選“三好學生”“優秀少先隊員”時,我總是發揚民主,經過學生投票選舉進行評定,從不包辦代替。
二、信任——教育的魅力
情的能力,盡可能支持他們,尤其在他們遇到困難、失敗的時候,老師應鼓勵、安慰他們,幫助他們正確處理。其實,很多事情學生完全可以做得很出色,老師管得太寬、太多不僅壓抑了學生的能力,削弱了學生的責任心,有時也會因此造成老師與學生之間關系的緊張。所以,一方面我們要盡量多教學生一些生活和做人的基本技能和常識,同時,也應該大膽地信任學生,給他們為自己做事、做主的機會。班級里的很多事情,比如一些班級的日常管理,像考勤記錄、好人好事記錄、主題班會的組織、日常班級的衛生與紀律檢查工作等,我都大膽地交給班干部和學生去做,結果他們都做得很好。
三、關愛——教育的雨露
高爾基曾說:“誰愛孩子,孩子就愛誰,只有愛學生的教師,他才可以教育他們。”愛是教育的基礎,教師只有熱愛學生才能贏得學生的尊重,從而建立起“尊師愛生”的融洽關系。平時,我對學生察言觀色,班里有學生生病了,我及時對他們問寒問暖。有一次,班里有一個學生上學來沒吃飯,我給她在學校伙房煮了一碗方便面,看著自己學生狼吞虎咽的樣子,我欣慰地笑了。愛心是真情,是溫暖,是無窮的力量。老師的愛往往能感動學生,你的一個暗示,一個鼓勵,一個微笑都會使他們興奮許久。特別是后進生,他們往往敏感而不自信,更需要老師的關愛。同時,良好的師生關系對學生思想,班風的形成起著相當大的作用。我的班里有一個叫張幸的學生,她的媽媽有病,家庭生活比較拮據,她除了上學還要擔當起照顧媽媽的責任,我暗暗號召學生們幫助他,一股愛心之風吹遍了教室的每一個角落,同學們把自己積攢的廢棄品聚集到一起,給張幸換來學習用品……我在班級建設中注意營造這種氣氛,在得到別人的愛與愛別人的同時,同學們增進了友誼,這種友誼使班級的和諧氣氛又得到進一步的升華,這種情感體驗將成為學生良好品德行為,良好班風形成的內驅力。
班級是一種不可替代的教育資源。風氣是一種無形的力量,它能引導人、陶冶人、教化人。學生在良好班風的影響下,能不斷完善自身,為以后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