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是教學改革和優化的核心問題。隨著教改的不斷深化,我們正在逐步實施“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作文教學是一項核心極強的實踐活動,通過寫作可以展現自己的個性。將創作權交給學生,使之暢游在自由創作的海洋中。下面就作文寫作方面談幾點方法:
一、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
要想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首先要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那么,如何培養呢?可以利用課外時間,每天讓學生讀報和看一些課外書籍,培養學生“天天讀報、看書”的好習慣,這樣便于擴大視野,增長知識,了解國內外大事。也只有認清形勢、明確方向,才能發揮筆桿子的宣傳戰斗作用。學生就知道“話怎么說,文怎么寫”。其次,學生開始寫作時,教師盡量讓學生寫一些跟自己有關的人和事的文章,也可以讓學生多寫一些有關家鄉特產的文章。這樣,學生就覺得有話可說,就會主動去寫,慢慢地興趣就培養起來了,學生就會主動去寫,這樣就有助于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
二、開辟第二課堂
第一,引導學生積極參加有意義的社會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認識生活、了解生活。堅持引導學生積極投身到火熱的生活實踐中去,組織學生參加春播、秋收、夏種等活動,使他們能在勞動中受到感染,體會到創造的艱辛,喚起他們熱愛人民,熱暑勞動熱愛生活的感情。第二,利用節假日組織學雷鋒志愿者的活動,幫助孤寡老人買菜、打掃衛生等。讓他們感到為他人服務的樂趣,從而增強新、老兩代人之間的情感。這些活動中的經歷場面,獲得的知識和感受。
三、列提綱,練構思
有些作文可以先不必寫出來,而讓學生只列一個作文提綱,這也是平時作文教學訓練的一個重要內容。思維能力是寫作的核心能力,構思訓練是寫作訓練中的基礎訓練。練習作文時,要讓學生想清楚了然后再寫,不要隨便一想就寫,以有點朦朧的印象為滿足。我常常有這樣的體會,學生辛辛苦苦寫的文章,我一看,或是審題錯誤、或是立意不當,就好像一座大樓蓋錯了地方,還得扒掉重來,幾百字也就白寫了。為什么不讓學生動筆成文之前,先對“建筑施工方案”好好把把關呢?有些作文不一定讓學生全寫,作文題目布置以后,可以讓學生先列綱,提綱列好后,再進行修改,可對提綱進行總體的或局部的修改,修改后的提綱,要使學生在腦海中仔細過一遍,一篇作文的輪廓就出來了。這是提高寫作能力不可少的一個步驟。
四、擴大閱讀視野,積累豐富語言
現在的初中生,在升學壓力的氛圍中,閱讀活動較多的限制在教科書中,學生閱讀的面和量都是十分有限的,語言的積累較少,寫作水平較低,一遇作文常有“茶壺里煮餃子,倒不來”的困惑。古人云:“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背Q裕骸扒蓩D難為無米之炊?!笨梢?,語言的積累是非常重要的。對于初中生來說,我們一方面讓他們學習教科書,另一方面要想方設法讓他們適度閱讀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閱讀他們喜歡的同齡人的優秀作品,通過擴大閱讀面和量來豐富他們的語匯,來培養他們的“悟性”,形成個性化的語言。從而做到“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五、訓練題目
“題好一半文”,題目是作文的眼睛、窗口,是文章內容和讀者情感心理之間的第一個接觸點,是讓人一見鐘情的因子。美的題目像磁石,一下子就會吸引住讀者的雙目,激起讀者強烈的閱讀欲望。若文不對題,眼睛無神,總是缺憾。一個出彩的題目定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吸住閱卷老師的眼球??傊?,擬題非常重要。它是考生在寫作上呈現給閱卷老師的第一個見面禮,直接關系老師對作文的第一印象;它又是考生寫作水平高低的重要標尺,直接體現寫作者的智慧與匠心。所以,一篇作文要想成功,擬題也是關鍵。我的做法是:每學期抽出四五節課的時間練擬題,具體做法是,每節課給學生10個“話題或半命題”的題目,讓學生擬出題目來。經過長時間的訓練,學生擬出來的題目就有新穎性,這也是提高寫作水平的一個步驟。
任何知識的獲取,都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寫作也不除外。老師要帶領學生走進生活,鼓勵他們在社會現實中觀察、體驗、實踐,不斷獲取素材,用適當的詞語和句子把要想表達的用文字寫出來,然后在此基礎上加工、提煉,去粗取精、去偽存真,長此以往,寫作對他們來說就是一種樂趣,信手拈來,無一不是佳購,讀來余香滿口,受益終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