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是班級的領導者和組織者,是學生學習、生活的直接參與者與指導者。班主任的工作方法、直接影響到班級管理的質量。教育實踐證明,一個班級管理工作的成功與否,直接影響到班級學生思想目標和學習目的的確立,以及人格坐標的形成,同時影響到思想方法,審美觀點、良好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的形成。從這個意義上說班級管理是班級工作的關鍵。
那么,怎樣行之有效地進行班級管理工作呢?在我班主任的工作實踐經驗中,發現了這個關鍵之所在—那就是全面細致地進行養成教育。所謂養成教育。實踐中我的理解是對每位學生在思想行為、學習風氣、紀律衛生、日常言行、語言習慣等方面的行為養成和約束,導之以正確方向。糾正錯誤和缺點,規范其思想行為,從而形成積極進取,拼搏向上,努力自強的良好品質。
教育教學實踐中我覺得中學生都有如下一些基本的心理特點:(1)思想上不穩定。波動大,經不起挫折;(2)自控能力差;(3)自我表現欲望強,好說好動,好強好奇;(4)對老師和家長的批評和建議常有反對意見,嘴上不說心里想,當面不說背后說;(5)相當多的后進生不思進取。以上這些心理特點反映出在中學生身上實施養成教育的重要性、緊迫性,以及養成教育引導實施的難度。
在實際工作中,我非常注重全面實施養成教育,深入細致地開展這項工作。實施養成教育中做到目標明確,逐步到位,逐步養成,全面規范。結合我個人工作實踐,分別談談班級管理中怎樣進行養成教育。
一、在思想行為方面抓養成教育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學生的思想行為方面抓養成教育,實質上是思想上養成,對于中學生成長非常重要。尤其是開學初一段時間的日常行為訓練更為重要。本學期開學初,結合學校工作重點,班級管理中重點進行了走廊右側通行,保持室內肅靜等常規內容的教育,要求求學生嚴格要求自己,自覺遵守。隨后又抓了“校內外騎車”“兩操”等,這些雖不算大事,但通過加強管理及長時間的養成教育,使學生形成了良好的思想行為習慣。為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奠定了基礎。同時,在日常工作中,加強學生的思想教育,幫助他們確立學習目標、生活目標,人生目標,使全體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思想觀、道德觀、世界觀,形成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集體,同學之間互相幫助的優秀品質,從而有效地預防校園欺凌和校園暴力事件的發生。通過這些細致的工作,班級全體同學團結、求實、文明、和諧、勤奮、進取,形成了良好的班風。
二、結合班級環境衛生等方面的工作進行養成教育
養成教育要從細微處入手,在環境衛生方面提一些細致的要求,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對學生一生都有益的事情。班級管理中,我不放棄任何一個細小的環節,比如桌椅擺放,我親自示范,并在墻壁上用粉筆劃出記號,確定出桌椅位置,這樣時間長了,大多數同學都養成了清潔整齊的衛生習慣。
三、在學習方面進行養成教育
即學習上的養成。學習方面的養成,可以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在整個班級內形成良好的學風。這個學期,加強了學習方面的日常教育,從學習知識的重要性談起,涉及學習目的,學習方法、刻苦學習的精神等方方面面,學習上提倡做典型習題,努力爭先等活動。這些細致有效的工作,促進了良好學風的形成,使我所任的班級的學習成績在年級組名列前茅。
四、在體育活動和勞動教育中進行養成教育
加強體育方面的督促檢查,強調鍛練身體的重要性。使學生在體育活動及“兩操”方面養成自覺自愿積極參與的習慣。勞動中我作為班主任更是以身作則,親自示范,講勞動的重要性、光榮性,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同時掌握一定的勞動技能。這對于學生個人和班集體都非常重要。通過勞動習慣的養成,形成了班級的事有人管,愿意管,爭著管的良好氛圍,促進了良好的班風的形成。
總之,班級管理中要加強養成教育,把養成教育作為班主任的常規工作。不可平淡如水地工作,不能樣樣放松,而要樣樣都必須行。一個班主任如果不抓養成教育,勢必影響班級的風氣,造成管理上的混亂,形成不了上進的班風。這些都需要班主任抓好養成教育,不放過任何一件小事,細致入微地進行養成教育。養成教育一旦成型,應積極鼓勵,再接再厲,向更高目標邁進。班主任只有時刻以一種負責的態度帶動全班同學去奮斗,才能不知不覺間培養學生獨立自強,不斷進取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