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當今時代的快速發展,信息技術日益成為生活和工作當中不可或缺的知識力量。我們生活在一個信息技術的時代,伴著科學技術的廣泛應用,人們對科學的認識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深化。大家都深刻地認識到科學技術在未來社會發展中占有的重要位置,無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學習乃至今后的工作中,科技將無時無刻陪伴在我們的身邊,也就是說在我們的身邊高科技的技術無處不在。如果對一些信息不能及時地掌握,可能會對工作生活產生一定的困擾,所以我們要巧妙地運用科學的網絡教學來彌補傳統教學的不足。
一、網絡教學與傳統教學的相異性
(一)目的相同
網絡教學與傳統教學都是以學生為中心。學生都是受教人,教師都是施教人。
(二)學習工具不同
1.傳統教學中各種教學因素需要固定。空間(教室)、時段(45分鐘)、工具(黑板、粉筆、講義、課本、參資、部分實驗用具等)、教員、知識序列(章節)、學習過程(先聽講、再練習、后考試)、授課媒介(教師講授、黑板板書、學生答問、簡單實驗等)、授課信息量、測驗時機、知識深度、階段進度、班級,直至人群。
2.網絡教學是以網絡、計算機、課件、音視頻多媒體為主要學習工具。
二、管理體制不同
在網絡教學的模式中,不論是教,還是學,從管理體制上都要產生深刻的變化。
1.“教”的人,必須具備對網絡功能的深刻理解,具備一定的計算機的使用能力,同時要結合原有的教學經驗和對學科體系的深刻理解。作為在科技飛速發展時代的老師,就要求我們不僅要有良好的師德、廣泛的知識、教育教學的技能技巧,而且要有能夠在教學活動中應用現代信息技術的能力。
2.網絡教學是開放式教學,完全以受教方自身需求判斷為依據,可能個人的判斷有誤差。但是,相同判斷的人數達到一定量就形成一定的教育市場需求,就會在網絡課程中顯現出來,教學課程的設置必須根據這種變化而變化,不能憑主觀想象和學校自己的實力進行主觀判斷。這些從傳統教學看來是不可想象的、不能理解的。
3.網絡學院更多地應當借鑒IT產業運作模式、企業投入產出成本管理的方法,建立順應市場變化的內部管理體制。政府、企業、學校、教員、學生,各自的目的要通過網絡這個媒介實現:政府要通過網絡實現少投資多擴大高質量辦學,企業希望通過參與辦學獲得回報,或找到更多更適用的人才,教師希望通過網絡教學改善自己的職業前途和職業地位,學生希望通過網絡更容易學到知識取得學歷證書。在這種多角度的社會各界利益關系中,任何一個利益關系沒有滿足都將意味著網絡教學的失敗。學生不報網絡學校投資等于浪費,老師不愿花力氣為網絡付出,課件建設必然無法同步增長,學校不調整管理體制教師積極性得不到調動,政府不投入一定量的資金學校無法啟動。教育界上下整體觀念的轉變成了網絡教學推動的瓶頸。
三、教學手段
信息量、媒介物、形式、技術內含等不同。傳統教學,學生經常發現跟不上老師的授課節奏,老師也不可能在每時每刻永遠保持高質量、高效率的教學,學習效果很不容易得到隨時的反饋。互聯網為教學提供了基本的交互錄音及聲音、影像回放功能,具有經濟、高效、個性化的特征。
四、社會效果影響不同
網絡教學對學生學習的所有載體,包括課本、學校學習工具、師資等,其實并不是沖擊和取代,而是效果的提升。互聯網的發明就是為了讓更多的人在最短的時間和最具有靈活性的環境下獲得知識和進行學習。因為它利用了歷史上最廉價的傳輸媒介,也將是被最廣泛應用的、最能夠滿足學習程序的各種教學形式。因此,網絡學院在中國一出現就得到相當多的用戶的響應,學生范圍之大、對社會影響之深,雖還未全部顯現出來,但已讓人感到其發展的速度和氣勢。網絡的飛速發展,帶來了實現超常規,跨越式發展的機會。
五、網絡教學升華傳統教學
對網絡教學的認識,即使在教育界,很多人還是一知半解。發展網絡教學只會升華傳統教學的效果,使傳統教學效果更加突出。
1.教學資料組織,媒介多樣藝術化,交互靈活性。其實,任何教學,不論是否通過網絡,永遠要有老師。只是老師組織教學材料的方法、采用媒介物的門類的適當程度,在網絡教學過程中可能可以不受教室空間大小、上課時間長短的限制。而且,網絡教學實現了教師可以和學生充分交流的可能性。有問題,學生可以不擔心面對真實人的教師時的恐懼,可以直接向計算機里的教師發問。信息傳到老師這里,可以即時回答,也可以緩時用e-mail回答。各種媒體展現知識的產生,演示物質文化的經歷,遠比傳統教學豐富許多,與其擔心網絡教學取代傳統教學,不如說網絡教學使教師擺脫了傳統教學在組織教學資料上的束縛,升華了教師備課表達知識的想象力。各種知識信息、各種時空感受、各種邏輯結構的展現過去只能用嘴說,現在多了許多的表現方法,有了過去無法想象的表現手段。
2.辦學方式,跨地域,跨時空,學生自主性。網絡教學可以使學生不在同一教室,甚至不在同一城市,寬帶網的普及可能會有更多的城市市民坐在家里就可以上網學習,不論年齡大小,不論有無學歷,不論白天晚上,只要他想上學,想學知識,就可以從網上學到東西,甚至取得文憑或專業證書。在傳統教學看來這是天方夜談。但是現在這已不是天方夜談,這是我們現在面臨的最緊迫的現實。
3.學科體系市場化,優化教學資源。傳統教學學科體系受計劃控制,常常使計劃跟不上市場的變化,學校培養的人才要么正是市場不需要的,要么市場上急需的又沒有。有些專業市場急需,學校也有,但是教師不夠,不能滿足市場需要,等到招進老師,需求又過去了。教學資源的配置總也跟不上市場的需要。有了網絡教學,這些問題就會迎刃而解。網絡教學緊追市場,發現急缺的專業可以緊急組織本校甚至社會上的師資,利用網絡的優勢,以一當十,滿足市場需求。
六、網絡教學依托傳統教學
互聯網是一種技術,只是一種手段。對于一位老師來說,互聯網應該被視為增強教學效果、能力的輔助工具,幫助老師履行他們的職責,并不能取代老師的角色。老師應該了解互聯網環境中學生的心理,擔心網絡教學會威脅教師的就業是沒有根據的,而且網絡教學要從各個方面依托傳統教學,就象春秋戰國時期的刀刻的竹簡被后來的紙張和印刷術取代,教學信息量一下增加了許多;現在紙張可以用光盤來代替,信息量又一次被大幅度增加。但這僅僅是增加了信息量,不能取代生產信息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