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美術“超市型課堂”是一種開放的、自主的、常態化的美術課堂,通過這種課堂教學,能把課堂還給學生,讓他們成為學習的主人,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實現美術課堂的差異教學,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通過這種課堂教學,讓學生系統地掌握握學科知識,學會學習的方法,促進學生的終身發展。
【關鍵詞】超市型課堂;主題單元;自主學習;小組合作;走組;交流
一、整合豐富而“凌亂”的教學內容,建構主題單元
將教學內容系統地單元化、主題[3]化陳列,就好比超級市場的經營者將豐富的商品有規律,有順序地陳列在貨架上便與顧客取拿一樣利于學生掌握學科知識。
每年的開學之初,我首先解讀本期教材的主干知識、核心技能,以及教學方法要點,對整冊教材核心知識技能進行整體性、系統性的研究,然后把握教學內容的本質,分析教材內容的內在聯系,挖掘它們的思想情感,精選適合學生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內容,將它們對進行解構、重組與整合,最后系統地分成幾個單元并確定其主題,此后,學生就圍繞這些主題進行學習、創作。
二、創設自由的教學空間,讓課堂回歸學生
超市以自選方式給予顧客們自主選取貨物的權利,他們在超市里挑挑、揀揀、比比、試試、無拘無束、自由徜徉,如此的超市文化,給我一種有益啟示:我們應該給孩子們一個開放、自主的課堂。
(一)設置開放性問題,打開學生的多元思維
美術教學不只是教會學生掌握美術知識和技能,更應培養學生的分析、歸納、推理、創造等多元思維。有人說過:“創造性在一致性的要求中慢慢被泯滅”,然而,“思維是從問題開始的”。故此,“超市型課堂”教學就應該是在一種寬松的情境中進行。老師通過設置一些盡可能開放的問題激發學生的思考,打開學生多角度的思維視角,給學生自由思考的空間,充分發揮其個性潛能,進而大膽放開自己的手腳獨自去發現、探究、創新。這樣長期堅持下去,學生就會養成了良好的學科思維方式,學會自主學習的方法。在課堂教學中,我利用孩子們的“教案”里的幾個極富開放性的問題引領他們大膽探究各個內容的技法和知識,發現問題,選擇多種途徑解決問題。
(二)應用“走組”學習方式,激發學生求知的內需
有人說:“自主”與“合作”就象兩個半球,結合起來才能更好地滾動發展。所以“超市型課堂”的最佳學習方式便是小組合作學習。在我的“超市型課堂”的單元學習過程中,學生主要以“流動組”形式開展學習,即他們可以根據自己喜歡的內容或表現形式多次形成學習小組,我稱這種變化形態為“走組”。
(三)開展“巧嘴”評選活動,呈現“百家爭鳴”的思想盛宴
“交流”是實現自主學習的重要手段。小組合作學習是同學之間互教互學、彼此交流知識,發生思維碰撞,生成新生事物的過程。為了激勵孩子們在學習過程中敢于表達,善于表達,大膽交流的學習熱情,提高課堂學習的有效度,呈現一種更生動的課堂學習情境,我在課堂上設計了“巧嘴”評選活動。
三、制定合適的管理制度,保證學習的最大有效性
超市能成為全球成功的大型綜合性零售商場,除了它以顧客自選方式經營滿足人們對日用品的全部需要而深受廣大群眾的喜愛外,很重要的還在于他們管理的高度正規化帶來豐厚的盈利。課堂教學其實就是一門管理藝術,我們在相信學生的前提下也應該借助一些合理的、藝術的管理制度來保證課堂教學的有效實施。
(一)做好常規管理教育,規范學生課堂行為
1、課堂組織的常規管理。每學期開學第一周都是我的常規教育課。在課上,我會長期堅持給學生強調一些課堂常態性的要求,明白我的各種語言(口頭、肢體、神態)的含義,并讓他們按要求行動,養成“一切行動聽指揮”的行為習慣。比如為了駕馭好課堂,我設計了組織課堂的口號:“基本語言—點、線、面或面、線、點”。其含義及操作要求是:課堂上的每個“點”(學生)都按規律排列成多條“線”(列、行),每根線構成一個大的“面”(坐姿形態)。前句蘊意著由小變大,指坐姿,后句蘊意著由大變小,指音量。只要我啟動“基本語言”,他們就會根據當時的課堂情境呼喊口號并付之行動,于是,原本“亂作一團”的教室立即就“鴉雀無聲”,“井然有序”,遠航的風箏便自然落地。
2、小干部的“崗位”培訓管理。“超市型課堂”實行分部門,分權執行管理,其基本單位是小組,小組長是課堂里的關鍵人物,我經常對他們進行培訓。在每個小組里,我設置有學習、紀律和材料3位組長,由于小組隨時在變動,所以組長也有很大的不定因素,于是各位組長在履職前我都要先對他們進行培訓,讓他們明白自己的職權與職責,還要讓他們思考如何管理好小組。比如,基本組的組長負責課前記錄成員們的材料攜帶和預習情況。流動組學習組長負責帶領組員學習、收發作業、登記作業情況等。紀律組長負責記錄課堂上組員的表現(私自講話的、積極發言、認真傾聽)以及下課時督促組員收拾桌面和地面。材料組長負責課前督促組員帶材料,課中協調組內材料,下課時收納材料等。另外,在走組時,原組的組長負責教會新組長用不同顏色的筆寫上新成員的名字,依此法至本單元學習結束。
3、教學過程性評價的管理。“超市型課堂”推崇“人人即教師”,所以新課前每人都得選擇自己偏好的形式(書面或口頭)寫“教案”。學期開始,我就把本學期的教學安排,包括計劃、進度和課時都告訴學生,孩子們把本期所需教案裝訂成冊,然后教他們怎么寫“教案”(見圖)。我希望通過此環節督促學生學會自學的方法,知道自己應該從哪些方面進行學習,形成一定的自學思維習慣。
4、定期總結。為了樹立學習榜樣,點燃孩子們自主學習的激情,每個單元的最后一節課是我們的總結課,展評本單元的作品。這時評價主要從效果的角度進行,然后分析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效果,于是很自然的過渡到自主學習的情況總結。
(二)建立獎勵制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獎勵機制依托于課堂的過程性評價。由此,各個表格對中對孩子學習情況的記錄(包括合作、交流、聆聽、材料、作業五個方面)成了推薦榜樣的依據。通過清點紅色、黑色印章評選出的優秀,獲得皇冠印章一次,一個皇冠換一幅印章畫(局部),畫面的內容由獲獎孩子從我的限量版橡皮章中挑選,小組的印在一個自備的小本上,個人的印制成一張書簽,如果有了2個及以上完整畫面,孩子可以獲得本期的最高獎項——學習刻制橡皮章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