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作為學校教育活動的直接承擔者,是學校落實班級工作的執行者,在開啟學生的心智、塑造學生的心靈、陶冶學生的情操方面,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班主任如何發揮自己的重要作用,這就需要注意同學生、家長溝通。
我認真學習人際交往的知識,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在與家長溝通交流的過程中,我堅持兩個原則:以禮待人和以情動人。
一、以禮待人
1.禮節周到熱情
家長來訪時,要起身歡迎,端椅遞茶,家長走時要起身相送,而且要盡量使用文明用語,如“請坐”、“請喝茶”等等。這樣就會為彼此間的交流奠定良好的基礎。
2.選擇良好時機
我和家長進行溝通時,都是采用事先約定的方式。在家長太忙或自己抽不出時間接待,都不是合宜的時機。
3.謙虛誠懇,面帶微笑
家長有時對我不理解,我會克制自己的怨氣,不和家長爭執,更不挖苦諷刺學生而傷及家長,臉上要充滿微笑。我認真耐心地聽家長傾述,表現出對家長心情的理解,坦誠地與家長交流。
二、以情動人
1.讓家長知道我對他的孩子特別重視
我事前要充分了解學生,包括學習成績、性格特點、優點和缺點、同學交往情況以及為這個孩子做了哪些工作等,有時會擬一個簡單的提綱。這樣在與家長交流時,就能讓他產生老師對他的孩子特別重視的感覺以及班主任工作細致、認真負責的好印象。
2.讓家長對自己的孩子充滿信心
和家長交流時,班主任最感頭痛的是面對“差生”的家長。對于“差生”,我不會用成績這一個標準而否定學生,而是盡量發掘其閃光點,語氣熱情、有力度,要讓家長看到孩子的長處,看到孩子的進步,看到希望。對孩子的缺點,不能不說,但不會一次說得太多,語氣舒緩婉轉,不言過其實,更不用“這孩子很笨”這樣的話。只有家長對自己的孩子有了信心,他才會更主動地與老師交流,配合老師的工作。
要做好班級管理工作,必須深入學生實際,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必須經常和家長聯系,做好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協調工作,從而才能成為一個讓家長放心的成功教育者。要達到這個目標,竊以為必須以下幾點:
1)班主任治理在學校治理方面是很重要的內容,根據中職學生紀律觀念差、學生學習動力不足的特點,治理工作難度大、責任重,這就要求班主任除了工作盡心以外,更應講究工作的科學性、藝術性、方式性和針對性。只有這樣,才能把學生培養成有知識、有修養、競技能的深受社會歡迎的應用型人才。
2)新生進學校后前幾個月的管理很重要,應深入學生的中間,傾聽他們的呼聲,了解他們的真實思想狀況,幫他們重樹自信和希望,老師應有足夠的耐心,細心和誠心,要放下架子,以年輕的心態與學生交流,要做一個傾聽者和表率者。這個階段是學生評價班主任最多的時候,而這些評價會直接影響班主任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形象和威信,對日后開展班級工作影響深遠。盡管中職學生整體素質不高,但他們心里清楚,哪些老師是真誠、真心待他們的。
3)有的老師認為新接一個班,首先要把學生“鎮”住,這樣以后的工作才好開展,我覺得正確的說是老師要首先樹立威信是對的,但這個威信不是通過“鎮”來實現的,應該是老師的親和力和個人魅力。我開始擔任班主任時,剛接了新班,對學生要求嚴格,制訂了結合校情和班情的班規,涉及學生在校的各個方面,對于班里出現的一些壞苗頭,從嚴處理,效果很快就顯現出來,只要班主任在學校,學生一般相安無事,假若不在校,回來之后其他老師就會給你反映這樣或那樣的問題,這些說明班主任工作沒有做到位,使學生形成了和你躲貓貓的習慣。沒有真正的信服你,用愛心往往能感受學生的心靈,才能讓學生接受你。老師只有確保了在學生心中的地位,才能保證今后學生治理工作得心應手,卓有成效。
4)學生治理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學生治理工作的效果跟班主任自身的角色定位有很大的關系,否則就會事倍功半,達不到預期的教育效果。有不少老師,認為只要自己跟學生搞好關系,成為學生的知心朋友就可以萬事大吉,這種角色定位雖然有利于師生間的情感交流,但往往會忽視對學生的嚴格管教,不利于樹立自身在學生心目中的威信和地位。另外,有的老師又是走極端,常以嚴師的形象出現,對學生嚴格要求,對學生高標準嚴要求,這對學生綜合素質的進步有一定的好處,但由于師生間缺乏良好的溝通平臺,久而久之使雙方隔閡變大,導致師生間關系不暢,老師威信降低。
由此可見,理想的班主任的定位應該是三重角色:既是老師,又是父母更是朋友。這樣不僅可以使學生感受到慈父母般的關愛,來自朋友間的親密和放松,而且使學生時刻感受到嚴師之威。只有這樣,班集體的凝聚力、親和力、戰斗力才會增強,師生間的關系才會融洽,治理效果才能得到最好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