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創設情境,渲染氣氛,點燃興趣之光
布盧姆說過:“學習的最大動力,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童第周說過:“天才就是強烈的興趣和頑強的入迷。”興趣是學生進入知識殿堂的向導。信息技術教學手段的運用,可以創設優美的課堂情境,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
這是我在教學《荷葉圓圓》一文時,借助信息技術手段創設的情境:
上課伊始,一曲柔美的輕音樂《荷塘月色》在教室里緩緩流淌,在舒緩悅耳的旋律中,大屏幕上由遠及近,出現了滿滿的一池荷葉,荷葉挨挨擠擠,又大又圓,綠得耀眼,一顆顆圓溜溜的水珠在荷葉上閃閃發亮。荷葉下,一條條金魚若隱若現,快活地追逐嬉戲。微風拂過,滿池的荷葉輕輕搖曳,婀娜多姿,美麗極了。此時,學生已被眼前的荷塘深深吸引住了,我隨即動情吟誦起《江南》一詩:“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吟誦完畢,我問學生:“喜歡眼前的荷葉嗎?” 學生不約而同地說:“喜歡。”“為什么?”有的說:“因為荷葉那么圓,那么綠,像一個個碧綠的大圓盤。”有的說:“因為荷葉就像魚兒的涼傘。魚兒笑嘻嘻地在荷葉下乘涼呢!”有的說:“因為荷葉就像水珠的搖籃,小水珠躺在荷葉上,眨著亮晶晶的眼睛。”還有的說:“因為這滿池的荷葉讓我想起了一句詩: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我趁勢引導:“不僅你們喜歡這又大又圓的荷葉,還有一群小精靈也特別喜歡荷葉,他們被荷葉給吸引過來了,荷塘里面可熱鬧了!到底是哪些小精靈也喜歡這圓圓的荷葉呢?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到課文中去尋找答案吧!”學生頓時興趣盎然,迫不及待地打開書讀了起來。
著名特級教師于漪說:“課的第一錘要重重地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起他們思維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在這一片段教學中,我采用現代化的信息技術教學手段,以其悅耳和美的音樂、色彩鮮明的圖片、靈動鮮活的視頻,結合老師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強烈刺激著學生的視聽感官,激發起他們求知的興趣,讓學生從心理和知識上進入聽課的最佳狀態。
二、釋疑解難,直觀形象,突破教學難點
語文教學中,有些內容比較枯燥抽象難以理解,在教學中,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教學手段,能為釋疑解難巧設突破口,將課文中抽象的內容、教學重難點化難為易,化抽象為具體,化古板為鮮活,從而增強語文教學的直觀性、形象性和生動性。
如在教學課文《稱象》時,如果只通過課本上的描述,一年級的孩子不足以理解曹沖稱象的這個過程,而這一段恰好是本課的重難點。教學時,我采用了動畫分步演示曹沖稱象的方法:第一步,趕象上船,在船身下沉處畫條紅線;第二步,趕象上岸,裝石頭,裝到畫線處為止;第三步,稱船上石頭的重量;第四步,計算石頭的總重量。通過直觀演示,可愛的動畫圖像、形象逼真的音效,條理清楚的步驟、簡單易懂的語言,使稱象過程歷歷在目,栩栩如生,學生對曹沖的聰明才智贊不絕口。
再如教學 《詹天佑》一文時,詹天佑設計的“人”字形線路是世界鐵路建設史上的創舉,集中體現了詹天佑的杰出智慧和愛國情懷。光憑教材上的一段文字,學生很難體會這一設計的獨具匠心。為此,我運用動畫技術,直觀再現帶有兩個火車頭的火車在“人”字形線路上運動的場景:由于青龍橋附近坡度特別大,北上的列車到了南口就用兩個火車頭,一個火車頭在前面拉,一個火車頭在后面推,過了青龍橋,火車折向西北前進,原先拉的火車頭推,原先推的火車頭拉。
三、視聽結合,入情入境,深化情感體驗
語文教學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培養目標,就是培養學生的語感,即對語言文字的敏銳感覺和迅速領悟的能力。語感的訓練關鍵在于將文字轉化為生動可感的形象。信息技術教學手段的恰當運用,正好解決了這一問題。鮮活的畫面、優美的音樂,恰到好處的色彩運用,能將課文中抽象的文字,轉變為具體可感的審美形象,讓學生入情入境,不僅可以培養語感,而且可以深化情感體驗,接受美的熏陶和感染。
朱自清的散文《匆匆》是六年級下冊的一篇膾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細膩地刻畫了時間流逝的蹤跡,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逝的無奈和惋惜。六年級的孩子生活閱歷較淺,要深入領悟作者對時光易逝的感傷是有一定難度的。備課時,我想到了自己曾經看過配樂朗誦的電視散文《匆匆》,就將視頻下載下來,做成課件,在學習課文時播放,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唯美清新的畫面中,在凄涼憂傷的小提琴旋律中,在時起時伏的朗誦節奏中,學生情感的脈搏和作者一起躍動,時而如飆風急雨,激流勇進;時而如山澗小溪,溫婉細膩,學生的情感和朱自清產生了強烈共鳴。
四、啟迪智慧,拓展思維,培養創新精神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小學語文教學必須重視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更要重視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及探究精神的培養……”而創造性思維的培養離不開想象能力的培養。想象是思維的體操,是拓展思維空間的內軀力,是人們對頭腦記憶表象進行加工改造而建立新形象的心理過程。
五、節省時間,拓展空間,豐富閱讀視野
葉圣陶說:“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單靠教材中所介紹的內容,完全滿足不了學生學習的需要,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來彌補不足。語文教學可以借助各種信息媒介提供的豐富的信息源,把課本知識向課外延伸,拓展語文學習的空間,豐富學生閱讀視野,讓學生徜徉在文學的海洋之中汲取豐富營養。
六、及時反饋,資源共享,加強交流學習
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補充,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衡量學生是否掌握所學知識,形成能力,成長進步的有效手段。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教學手段,可以及時展示和評價學生作業,提高作業講評效率。
寫字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內容。新課標指出,各年級都要重視寫字指導。每次學生寫字前,我都會在習字本上先做示范,將寫好的字通過實物投影儀進行展示,學生能清晰地看到老師端莊優美的字跡,這種美會潛移默化地浸潤著學生的心靈。作文教學一直是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習作講評特別能幫助學生發現問題,進行修改。每次評改作文,我先把學生的作文都看一遍,挑選好、中、差三個檔次的代表作文,利用實物投影儀展示習作,師生共同閱讀,一起評改例文,學生七嘴八舌,各抒己見,提出修改建議,教師直接在作文本上圈點勾畫,反復地改,反復地議。這種方式充分調動了學生修改作文的積極性,大家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受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