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程理念強調培養學生全新的學習方式: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師生互動,在關注知識與技能的同時,使學生體會到學習的樂趣,注重過程體驗,培養學生積極的學習態度和情感,結合化學教學的學科特點,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這就要求教師教學方式的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以及師生交流方式的轉變,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自主學習教學策略、合作學習教學策略、探究學習教學策略就是這種要求在教學實踐活動中的具體體現。
【關鍵詞】新課程;化學;課堂教學;有效教學策略
教學策略是指在一定的教學思想的指導或在一定的教學實踐經驗的基礎上,為完成教學目標而采用的教學活動程序、方法、形式和媒體等因素的總體考慮。不同的教學目標需要不同的教學策略,不同的教學環境需要不同的教學策略。新課程理念強調培養學生全新的學習方式: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師生互動,在關注知識與技能的同時,使學生體會到學習的樂趣,注重過程體驗,培養學生積極的學習態度和情感,結合化學教學的學科特點,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這就要求教師教學方式的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以及師生交流方式的轉變,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自主學習教學策略、合作學習教學策略、探究學習教學策略就是這種要求在教學實踐活動中的具體體現。
一、自主學習教學策略
以往的教學設計基本上是以教師為中心的,這樣很容易導致相當一部分學生處于一種被動應付、機械訓練、死記硬背、簡單重復之中。自主學習作為一種教育教學模式,更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學生主動性和積極性的發揮,真正讓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培養他們主動探求知識,自愿學習知識的能力,從而更好的適應新課改的要求。教師在教學中不妨從以下幾點入手,發展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1.創設情境。可供選擇的學習情境素材包括與學習內容相關的各種背景資料,日常生活中生動的自然現象和化學事實、化學科學與技術發展及應用的重大成就、化學對社會發展影響的事件等。運用這些素材創設學習情境,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幫助學生理解學習內容,體驗化學與技術、社會的密切聯系,引導學生認識化學在促進社會可持續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2.問題引領。一方面,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創設問題情境,通過實驗、觀察、閱讀教材等途徑引導學生發現和提出問題,將新知識置于問題情境當中,通過有針對性的問題討論,推進學生的思維;另一方面,通過問題促進學生多種形式的交流互動,讓學生在發表自己的探究成果和方法、傾聽他人探究經驗的過程中進行客觀的比較和鑒別,從不同的角度改進自己的經驗和認識,克服原先獨立探索中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最終完成對所學知識意義的完整建構。教學過程能否有效推進,師生、生生能否有效互動,取決于這兩方面問題設計的質量。
3.實踐活動。通過學生親身的活動和事件,變被動消極地學為主動積極地學,使學習成為學生的自主活動。
二.合作學習教學策略
合作學習是對班級學習方式的補充和改進,它強調以集體授課為基礎,以合作學習小組活動為主體形式,力求體現集體性與個體性的統一。但目前有相當一部分教師在教學實踐中的“小組合作學習”往往存在重形式、缺實效的現象。
1.合理分組,優化組合。將學生進行“異質”分組即按照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能力、性格特點的差異進行分組,讓不同特質、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優化組合,從而將一個班級組建成若干個最優化的合作學習小組。這樣有利于組內成員之間取長補短,共同提高,又便于開展組間競賽,公平競爭,發掘小組群體智慧,實現優勢互補。
2.精心設計,有效討論。教師要善于觀察學生的合作需要,有選擇地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一般來說,較簡單的學習內容,只需要個人獨立學習或開展全班教學,而較復雜、綜合的學習內容,則可以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教師要認真鉆研教材、精心安排合作學習的最佳時機,把合作落到實處。在課堂討論中,常常會遇到一些突發的情況,比如討論變成了個別人的發言,而絕大多數人只是沉默不語,或者干脆出現無人發言的冷場,這時教師就要引導,把討論的問題做進一步的化解,降低難度。再有遇到個別學生根本不參與討論,在做與討論無關的事情,教師要及時提醒,使其盡快加入到小組的討論中。
3.及時評價,促進發展。每次小組活動之后教師都要及時進行總結評價,一方面是對小組學習的情況進行總結,讓學生把小組討論的結果進行匯報,把小組討論拓展為全班交流,允許學生互相質疑,讓學生在思考和探討中,使思維得到充分發展。另一方面,對小組的活動情況進行評價,分階段在小組內對每個同學的表現進行評價,主要從參與是否積極、合作是否友好、工作是否認真負責等方面進行,目的是讓每個學生了解自己在小組活動中的表現。同時在組與組之間進行評比,看一看哪個小組的活動開展得最好,哪個小組的同學最積極主動、團結友好,尤其要特別關注那些在學習上有一定困難的學生,他們是否積極參與。還可以評出“最佳合作小組獎”、“最佳創新小組獎”、“最佳組員獎……為合作學習步入成功注入了新的催化劑。最后一月一總結,表揚優秀組和個人。讓每一個學生不斷獲得成功的喜悅,進一步增強合作意識,更加熱愛合作,并在合作中得到積極主動的發展。
三、探究學習教學策略
探究式課堂教學是以探究為基本特征的一種教學活動形式,就是以探究為主的教學。由于它順應了“學生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蘇霍姆林斯基)的心理需求,因此具有明顯的科學性、實用性和高效性。特別把它與化學這樣一科本身以科學探索、實驗為知識獲取的手段的學科有機的融合,更能體現它的優越性。教師應為學生創設探究活動的必要條件,努力挖掘蘊含于教材中的可供探究的素材。教學流程一般為: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定計劃→進行實驗→搜集證據→解釋與結論→表達與交流等要素。學生通過探究活動,增進對科學的情感,理解科學的本質。
引導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分組討論、合作交流,設計實驗方案,并對方案進行評價和實施,為學生拓展自主學習的空間,提供動手、動腦的機會,培養學生實驗探究的能力,讓學生充分體驗探究的過程,感受探究的樂趣。最后進行歸納總結、遷移應用,培養學生對問題整合應用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