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試圖通過對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整合內涵的理解,總結我們課題組幾年來在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整合的途徑與方法上的四點策略,以及四點應關注的問題,作一些初步探討整理,力求整合達到“1+1>2”的效果。
【關鍵詞】整合;策略;能力并行
一、對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整合內涵的理解
整合是指系統內各要素的整體協調、相互滲透,并使系統內各個要素發揮最大的效益。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的整合,就是將現代信息技術有機地融合在小學數學學科教學的過程中,使信息技術與小學課程結構、課程內容、課程資源以及課程實施等融為一體,成為與課程內容和課程實施高度和諧的有機部分,從而更好地完成課程目標,并提高小學生的信息獲取、分析、加工、交流、創新、利用的能力。
這里需要特別強調的是,整合對教學而言,信息即資源,它是教材內容的一部分,信息資源應滿足小學數學教學的需要;對教師而言,信息技術應是得心應手的工具,就像黑板、粉筆、三角尺和圓規一樣使用方便;而對學生而言,信息技術是理想有效的學習環境,就像圖書館、資料室一樣;有時還可以是提供答疑解惑的“老師”,也是學生自主探究、學會學習、創新的有力工具。
因此,“整合”應是現在就能看得見、實實在在的教學過程。它要求師生能在不同的學習階段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選擇有效的信息技術,而不是盲目追求先進的“教學化”、網絡化的學習環境。只有這樣談“整合”,我們才會真正理解、操作;才不會覺得“整合”高不可攀,才會真正容易地進入“整合”的教學實踐。
二、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整合的教學策略
1.知識切入點
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的整合,我們應充分利用可切入的知識點,圍繞知識點的揭示、闡述、展開、歸納、總結等環節,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有效的整合教學,我們認為:小學數學當中的幾何知識、統計知識、一些行程問題等都是非常好的知識切入點,現行的小數教材中,最大的弊端就是經常出現1996年(甚至更久遠的年代)統計的信息,數學內容明顯偏舊,落后于時代的發展。當今世界上最鮮活的、具有明顯時代特征的數學科學素材和教學內容,由于教學大綱和編寫的限制,很難在教材中反應出來。華羅庚曾經說過,對數學產生枯燥乏味、神秘難懂的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脫離實際。然而現實的生活材料,不僅能夠使學生體會到所學內容與自己接觸到的問題息息相關,而且能夠大大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學生認識到現實生活中隱藏著豐富的數學問題。所以我們在小學數學第五冊《兩步應用題》的教學中,首先通過上網查詢資料,從學生最關注的有關奧運賽事出發,注意從學生熟悉的現實生活中尋找數學知識的“原型”,依靠學生對感性材料的直接興趣,激發學生去創新。又如教學小學數學第八冊《億以內數的讀法和寫法》時,課前我們安排學生自己通過各種途徑(包括上網),搜集有關數據,課上學生代表匯報。他們帶來的材料:有的是某兩個星球之間的距離,有的是中國土地面積大小,有的是今年中央電視臺春節晚會的收視率……通過生動的、富有教育意義的、有說服力的數據、統計材料,學生不僅輕松的完成本節課的教學任務,而且成功地接受了一次愛祖國、愛社會主義、愛科學的思想教育。
2.能力并行策略
在“整合”中還應考慮學生的實際能力水平。對小學低段的學生,教學中應以教師使用信息技術進行演示為主,演練結合,精講多練。“演”是指教師對于一些操作性的技能邊操作邊解說;“練”是指演示后通過具體練習讓學生模仿并鞏固相關操作。并提高學生運用信息技術的實踐操作能力。對于小學中、高段學生,可以逐步引導學生使用信息技術開展多向交流,自主學習。當然只在課內有限時間內完成這些,肯定有些勉強,我們可以向課外延伸,課內與課外互相結合、互相補充,鼓勵學習利用所學的信息技術,在日常生活與小學數學學科中進行豐富多彩的創作和信息交流活動。如用Word編緝文章、學習小報;用Powerpoint制作簡單的教學課件,用學校網站進行留言交流,用Internet進行信息交流、查詢資料……這些不但有利于鞏固已學知識、擴展相關知識,還可以培養學生利用信息技術自主學習數學的能力。
3.效率優先策略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使用信息技術還應注意形式要靈活,效率要高,在教學中使用哪些信息技術,到底是是用傳統的小黑板,還是網絡化教室,在什么環節上使用,都應該由我們的教學目標來決定,而不是圖新鮮,搞“花架子”。如教學行程應用題:有一列火車長200米,若以每分鐘800米的速度通過一段1400米長的隧道,要用多少分鐘?“教學時,教師先用媒體在屏幕上出現鐵路、山、隧道背景的畫面信息,接著有一列火車正開過來,在車頭接近洞前時及車尾剛剛出洞時,讓學生觀察火車和隧道,并閃爍其線段圖,分析火車通過隧道的距離與隧道的長度有什么關系?學生通過觀察形象化的火車運行的動態演示,好象正站在一個制高點上觀察這一運動過程,這種化靜為動,既能活現教材內容,又能把知識形成的全過程淋漓盡致的呈現在學生面前,是一般的出示卡片、模型、掛圖或線段圖難以比擬的,當然極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益。
4.自主探究策略
“整合”的主旨是為學生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學生不但可以通過傳統的教師、課堂、借閱圖書,實驗室實驗,還可以通過檢索數據庫、專家教學系統、專門的學習網站等自測自學,而對于在現實世界中時間或條件不允許或成本費用太高的實踐活動,通過信息技術可以模擬出相關的逼真的情景,從而使學生既有在實際生活中學習的體驗感受,又能便捷高效地獲取相關知識經驗,這就能使體驗式學習、探究性學習、發現式學習等自主探索的學習方式充分地走進課堂,走進學生的學習世界。
三、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學科整合值得關注的問題
(1)計算機作為輔導助手段引入課堂教學,但計算機基本知識與技能的掌握需要一個較長的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師和學生掌握信息技術的基本知識與技能還欠熟練,尤其是小學生,往往因相關同步知識不具備而使輔助教學本身遇到障礙;(2)從數學學科的角度需求出發來使用計算機,而不是為了用計算機而使用,要強調教師的心理學、教育技術學和學科教學基礎,要在充分了解傳統教學的基礎上使用計算機,發揮計算長處,而不是拋開一切只要用計算機就行。關鍵還是教學設計。總的來說,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課程整合無疑將是信息時代中占主導地位的課程學習方式,務必將成為21世紀學校教育教學的主要方法。因此,我們會積極倡導和探索信息技術和課程整合的教學,力求在最短的時間里找出最佳途徑。讓我們共同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