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藏區鄉村學校小學生的語文水平差強人意,較之其它地區的小學生差距不小。究其原因,主要是藏區鄉村的小學生的語文應用機會較少,缺少漢語語言的交流與溝通,缺乏應用的語言環境。故而如何讓學生學好漢語文,增強語文教學的有效性是值得藏區的每一位小學語文教師認真探索研究的重要課題。下面,我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就這一問題談談自己的看法,以求與各位老師共同進步。
一、立足教材,科學取舍教學內容
教材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參照,也是教學內容來源的依據,想要很好的提升藏區鄉村小學漢語文教學質量,首先要明確并分析所使用教材的單元編排情況。教學過程中在選取了一本好的教材后要對教材內容加以良好的應用,首先教師要對教材展開深入的研習與分析。可以以年級語文組為單位對于教材的單元編排情況展開研究,教師間可以就教材單元編排方式的目的與要義展開探討。教材的單元編排方式肯定是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的,編排的順序也對教師的教學順序提供了指引。教師們只有領會到教材單元編排的要義,才能更好的在課堂中利用教材,從而提升課堂效率。
除了指定教材外,教師也可以引進或者為學生制定一些好的教參或教輔內容,這不僅是對于教學內容的一種拓寬,也能幫助學生復習與鞏固課堂上所學知識。小學階段的學生處于十分重要的基礎知識積累的過程,在這個啟蒙階段教師應當對于學生給予更多的關懷與指引,培養他們對于語文學習的興趣,這對于提升學生的漢語言水平,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是很有幫助的。
二、精心設計教學過程
要想使漢語文課堂成為有效課堂,達到既活躍氣氛,又不失嚴肅有序的理想狀態,我們必須在課前進行充分準備。準備的內容應至少包括熟悉教學內容、了解學生實際情況、檢查教學用具、認真書寫教案,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最恰當的教學方法。如果在課堂教學中使用多媒體、電子白板等現代教學手段,還需要提前熟悉這些設備的使用,并在上課前對設備的運行情況進行檢查,看設備能否保證上課時的正常使用。在所有的準備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對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導入、板書、提問、討論、小結、延伸等具體過程進行精心設計,對課堂可能出現的突發情況進行科學預測,并準備課堂突發事件的應急預案和應對辦法。
三、合理選擇教學方法
在課堂準備中,有很多方面需要我們去準備。根據我的經驗,在藏區要想增強我們漢語文教學特別是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其中一條至關重要,那就是對教學方法的選擇。教學方法有很多,而且很細,如閱讀法可分為朗讀法、默讀法和背誦法三種;講授法又能分成講述法、講解法、講評法、講演法、復述法、講讀法、講練法和說書法等;對話法又可分為問答法、談話法、討論法以及辯證法等;實踐法又可分為觀察法、調查法、訪談法、參觀法、實驗法、考察法、考證法、游戲法、交往法、旅游法、實習法、見習法、練習法和作業法等;研究法又可分為問題解決法、課題探究法、實驗論證法等。方法可謂多多,但這些不一定都適用于我們藏區的小學生。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應該從我們藏區的實際教學條件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著眼于教學的有效性和課堂教學效果的提高,靈活選用那些實用、合適的方法。只有這樣,才能構建小學漢語文教學的有效課堂。
四、多與學生接觸、溝通
想要提升鄉村學生的漢語文水平與能力,需要教師平時多和學生交流溝通,教師要樂于對學生投入全身心的愛。每一位學生都希望從老師那里得到關愛與指引,尤其是漢語基礎較差,學習上有較大障礙的學生,教師如果能夠多和他們展開溝通,了解與認識到他們學習中存在的問題與障礙,可以使他們的自尊和情感得到滿足,愛心得到點燃,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教師需要關心、愛護學生,做他們的知心朋友,讓他們意識到漢語文能力的提升最重要的是要具備良好的學習態度及正確的學習方式,此外,教師也要增加他們學習漢語文的興趣,幫助他們樹立學好漢語文的信心和熱情。漢語文教學中不僅要培養學生對于相應的知識的掌握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培養他們具備良好的學習習慣及認知能力,這對于他們今后的學習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師生關系能夠讓學生感覺和老師更貼近,教師只有在對于學生有充分了解的基礎上才能給予他們更多有效的指引與幫助。
藏區小學漢語言教學是我們的教育體系中非常重要的部分,藏區的很多小學生即使進入高年級學習后漢語言掌握程度仍然很有限,這和實際的漢語言教學理念與教學方法是有很大聯系的。一直以來,藏區的小學漢語文教學都存在著一些問題,想要切實提升教學效率,首先需要教師對于所使用的教材的單元編排有深入的了解,對于學生的漢語基礎也要有全面的認識,針對不同層面的學生因材施教才能讓更多的學生有提升。此外,教學方式上應當更多元,教師要更多的和學生展開交流溝通,只有從多方面一同改進,才能夠有效的推進藏區小學漢語言教學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