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數學是重要的基礎學科,在當前推進素質教育的過程中肩負著自身的歷史重任,對培養和發展中學生素質意義重大。在數學教學中,如何面向21世紀,培養和提高學生數學素質,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是廣大數學教育工作者面臨的重大課題。本文圍繞這個熱點課題,就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中學生數學素質作一些探討。
一、數學素質的內涵
關于什么是數學素質,眾說紛紜。根據目前的研究結果,一般認為是在先天的基礎上,主要通過后天的學習所獲得的數學觀念、知識、能力的總稱,是一種穩定的心理狀態。具體地說有以下幾種提法:
(1)張奠宙教授《數學素質教育設計》(草案)中的一個界定:即從數學知識觀念、創造能力、思維品質、科學語言等4個層次進行分析研究;朱成杰教授《數學思想方法教學研究導論》指出數學素質包括:思想政治、科學文化、心理健康和勞動技能素質等4個方面;
(2)就“大眾數學”的教育目標來說,可分為:數學知識、公民意識、社會需要、語言交流等4個方面,這是著重從人生活的實際需要出發而提出的;
(3)我國傳統提法:基本運算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空間想象能力、應用數學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能力,有人建議應增加一項“建立數學模型能力”;
(4)美國數學課程標準認為,數學教育的目標應是具有以下5點數學素質:①懂得數學價值;②對自己的數學能力有信心;③有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④學會數學交流;⑤掌握數學思想方法。
二、中學生數學素質的培養
1.面向全體,因材施教,重視數學意識的培養
素質教育的要義即面向全體,全面發展,主動發展。面向全體,“為一切人的數學”已成為國際數學教育改革的主流。數學要面向全體,就是要對每一位學生負責,在對大多數學生進行教學的同時,兼顧學習有困難和學有余力的學生,“使所有學生都達到基本要求”并且盡可能地提高。而現代教學要求以人為本,對“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進行有機結合,立足學生主體,實施因材施教即教師根據學生在知識、技能、能力、志趣、特長等方面的個性差異,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有區別有針對地進行教學,讓不同程度的學生都能有所得,都能盡最大努力。就拿藏區初中生來說:學生的數學基礎差,部分學生知識結構斷層,對數學學習毫無興趣。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數學的興趣,讓每個學生數學素質都能得到全面和諧發展,教師應及時利用課堂這主陣地不斷地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樹立學生學習自信心,向學生傳授數學知識,數學思想方法,使他們形成科學的數學觀。
2.加強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
“如何在增長知識的同時,不斷提高思維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數學教育不僅要注意具體的解題技能方法,更應注意數學知識發生過程中的思想方法,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和優良數學品質。讓學生在初中數學基礎上,學好從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繼續學習所必需的代數、幾何、分析和概率統計的基礎知識,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基本運算能力、基本計算工具使用能力、空間想象能力、數形結合能力、思維能力和簡單實際應用能力。
教學中應重視知識的形成、發現過程。數學本身是一門演繹性很強的學科,然而根據學生年齡特征和本著學生可接受的原則,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前深研教材、精心設計、重新組織教學內容,教學中應改變駕輕就熟的“題型+方法”的教學方式,讓啟發式教學進入數學教學活動,克服學生思維的被動性,選擇自覺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展示知識的發生過程,暴露知識的背景,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教給學生發現、創造的方法,啟發引導他們去思考、創造,讓他們在創造中學習,在發現中獲取,在成功中升華。
3.加強思想方法的教學,教會學生猜想,培養創新能力
現今中學校普遍采用的數學教材沒有擺脫學科型的框框,不能為學生的就業及專業發展提供良好的準備,使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專業、與學生的就業走向脫節。
“一個沒有創新能力的民族,難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這是江澤民主席所提出的。培養中學生創新能力是跨世紀人類發展和社會進步的要求。在數學教學中,加強數學思想方法教學,教會學生不斷實驗,大膽猜想是一種好方法。
數學思想方法是數學的靈魂與精髓,是核心,是學生獲取知識的手段,是聯系各項知識的紐帶,是知識轉化為能力的橋梁,它比知識更具有普適性、抽象性、概括性。學生掌握了數學思想方法就能更快捷地獲取知識,更透徹地理解知識,并能終身受益。
4.強化語言訓練,促進信息交流,提高綜合能力
數學教學中,要加強概念教學,豐富學生語言詞匯,提高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不僅要讓學生記住數學概念、表示符號,更重要的是要掌握其所揭示的具體內容。隨著社會數學化、科學數學化程度日益提高,數學語言必將成為人類交流和信息存儲的重要手段,從而使學生掌握數學語言,就是為學生提供了將來更好地工作和生存的一種工具。
加強中學生數學素質的培養,培養他們“愛學”態度、“樂學”情緒、“會學”技巧、“自學”能力,突出“優化思維品質,培養思維能力”是時代的呼喚,歷史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