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班風和學風是衡量班主任工作最重要的兩個方面。作為班主任總會遇到一些所謂的“竄男”“痞女”,這類學生是否能夠成功轉變直接影響到良好班風和學風的創建。在轉變這類學生過程中,教師除了用愛心、耐心來感化,更要運用一些心理學策略巧妙的來收服他們。
【關鍵詞】痞子女;心理學;良好的師生關系;轉化
一、公平對待,不戴有色眼鏡看待她
人人不都說她是個痞子學生嗎,怕是她自己也覺得自己痞了,干脆就不用變好了(這是后來畢業時她跟我說的)。人人都有陌生心理,在陌生的環境里都會盡量表現出好的一面,我要充分利用好這次讓她有理由重新開始的機會,因此,我在前一周的課堂上,經常提問她,只要她回答出來,我就狠狠的表揚:“漂亮的薇薇同學答得不錯,看來上課認真聽了”,每次我這樣說時,我都看到了她上揚的嘴角,微笑的眼睛。下課后,我經常把她叫到辦公室,問她班里的情況,而她也很高興的回答,還故意問她以前是不是很乖啊,感覺她很不錯呢,她聽后便笑瞇瞇的說“是啊,是啊”。哈,我知道她離變“乖”越來越近了。
二、我比她拽,用事實證明她的化妝技術差,澆滅她的化妝念頭
因為我剛剛接手7班,她摸不清我的脾氣,對我還處于試探摸索狀態,我決定利用我多年的專業護膚和化妝知識一舉拿下她。我找了個中午,先給自己化了一個漂亮的妝容,然后把她叫到辦公室,她一見到我立馬驚訝了說:“哇,老師你真漂亮,像變了個人”。我一聽有戲,便和她討論起護膚和化妝知識,還給她也化了半個臉的妝讓她和另一邊濃妝艷抹的樣子對比。又給她展示了人的皮膚構造,跟她講了這個年齡該如何正確護膚,應遠離彩妝,她深信不疑,當時便卸了妝,并且從那之后到畢業一直都沒有化過妝。
三、發現閃光點,讓她忙起來,塑造她的正面形象
我很快便發現其實她是一個很有繪畫天賦,又愛表現,喜歡表揚的小女孩。我充分利用這一點,經常讓她出黑板報,布置課室,參加繪畫設計比賽,她做這些事時非常用心,為班級爭得了多項榮譽。如,她參與設計布置的黑板報每次都能拿學校二等獎以上的名次,她在教師節感恩卡設計比賽中獲得了二等獎,初三時和小琪同學一起設計的環保作品還獲得了區的二等獎。我借機大肆表揚,同學們對她也開始刮目相看,原先跟著她“混”的小女孩都成了她工作的小助手,她們對班級活動越來越感興趣,天天忙的不亦樂乎,她的形象漸漸高大了起來。
四、成為她的朋友,幫助她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她在班級里和小怡、小君、曉曉是好朋友,但是由于她總是獨斷專行,有一段時間,朋友們逐漸開始孤立她,整蠱她,她很郁悶。于是我先找她聊天,幫她分析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并告訴她該如何緩和關系;然后我又找羅靜怡等人挨個聊天,告訴她們正確的處理這種問題的方法。經過調解,四人又和好如初。而也從這之后,劉鈺薇就徹底被我拿下了,對我深信不疑,無話不談,經常找我商量她生活、學習上的問題,并經常向我匯報班級情況,成了我的“忠實密探”。
隨著班主任工作的不斷開展,我不斷探索運用心理學原理提高管理效益,我的管理并沒有因為新接班遭遇困難適應期,也沒有遭遇初二的分化情況,而是越管越輕松了。總結起來,與我這些年所讀的心理學書籍有關系。我非常注重運用心理學原理進行管理。
1.魅力的輻射原理
根據Kenneth T.Henson amp;Ben F.Eller在《教育心理學》一書中的闡述,教師的個人魅力影響著課堂內外。一個具有魅力的老師,不僅可以在課堂上引領學生,在課外的管理中同樣可以如魚得水。一個沒有魅力的老師,一個學生不喜歡的老師,不僅課堂上學生不學習,課堂失去控制,課外的管理更是困難重重。
作為課堂的引領者和管理者,我堅持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素質、開闊自己的視野,進而不斷提升自己的個人魅力,學生都非常喜歡我,班級都形成了優良的班風、學風,每個班級都多次獲得文明班。
2.“成功感”激發內在驅動力
動機分為內在動力和外在動力,外在動力是進步的外因,內在動力是進步的根本,兩者相輔相成,互相轉化。根據Maslow(1943)的需求層次理論,每個人都需要心理精神的滿足。對于學生來講,同學們的鼓勵,教師和家長們的認可都是他們需要的那股外在動力。實踐表明,當一名學生做的好事總是能夠得到適時表楊時,他會堅持做下去,而當他的行為不能得到認可時,他就會產生消極負面的情緒。
3.“人群理論”
梅奧的“人群理論”認為,人們的行為并不單純出自追求金錢的動機,還有社會方面的、心理方面的需要,即追求人與人之間的友情、安全感、歸屬感和受人尊敬等,而后者更為重要。因此,作為老師不能單純從考試成績著眼,而必須首先從心理方面考慮合理的組織與管理班級。
要想贏得學生的喜愛、尊敬和信任,管理好班級,教師除了具有過硬的專業知識和個人魅力外,更要幫助學生處理好人際關系,增加學生對班級的認同感、歸屬感。我堅持“和諧、透明、公正的溝通”的處理原則,以情動人,以理服人,化解同學之間的誤會和矛盾,引導學生正確處理人際關系,增強班級凝聚力。所帶班級在學校活動中都能夠團結一致,維護集體利益。
4.滿足學生尊重需求
馬斯洛的尊重需求理論認為,尊重需求既包括對成就或自我價值的個人感覺,也包括他人對自己的認可與尊重。有尊重需求的人希望別人按照他們的實際形象來接受他們,并認為他們有能力,能勝任工作。他們關心的是成就、名聲、地位和晉升機會。這是由于別人認識到他們的才能而得到的。當他們得到這些時,不僅贏得了人們的尊重,同時就其內心因對自己價值的滿足而充滿自信。不能滿足這類需求,就會使他們感到沮喪。如果別人給予的榮譽不是根據其真才實學,而是徒有虛名,也會對他們的心理構成威脅。
我在管理班級時,堅持公平、公正的對待每一位學生,充分尊重學生,對于學生采取公開獎勵和表揚的方式,在布置活動任務時特別強調活動完成的艱巨性以及成功所需要的努力和高超技巧等,頒發榮譽獎狀、在班里的獲獎專欄里發表表揚文章、公布優秀學生和進步獎等來提高學生對自己的自豪感。
沒有一種草兒不開花,沒有一個孩子不完美。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座寶藏,只要老師們用心去發掘一定可以發現原來他們有那么的閃光點!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哲學家,老師要與他們平等的對話才能體會到他們豐富的思想。每一位學生都有一顆敏感善良的心,只要用心聆聽就可以打開他們的心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