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學習“學困生”的數(shù)量隨著年級的升高會不斷增加,因此,有效轉化語文“學困生”,已成為全面提高語文教學質(zhì)量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之一。所謂“學困生” 是指在一個班級中由于教師的偏見或由于家庭及學生自身等原因造成的,被老師或其他學生所輕視的學生個體或群體。而教好每一個學生是我們每一個教育者應當努力追求的目標,因此,有效改善他們學業(yè)不良狀況,是我義不容辭的職責。如何讓他們不再是老師都覺得很頭痛的“學困生”呢?
一、感情拉攏,樹立自信心
學困生對學習不感興趣,不積極,不主動,畏難情緒重。即使是教師布置的簡單作業(yè),也懶得動筆,以“不會”為借口。對此,我給這三個學生布置較容易作業(yè),每次都面批面改,還發(fā)動家長合作,鼓勵幫助學生完成,一但完成,就在班上大力表揚,還發(fā)小獎品來進行鼓勵。在語文課上,就簡單的問題,提問他們,讓他們有成就感,成功感,樹立學習的自信心。在大課間或課間跟他們談他們喜歡的東西。如跟樂凱聊跳繩,跟慧珊聊值日等,拉近與學生間的距離。在做練習時,鼓勵他們盡力完成一些簡單的填空題和選擇題,只要有點滴進步,就適時表揚,增強他們的自信心。讓學生從感情上喜歡上了你這位老師,久而久之,學習積極性自然會提高。
二、創(chuàng)設氛圍,提高積極性
學困生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有的上課好動,不專心聽講,有的缺乏自信,不能正確認識自我,總覺得自己不如別人,害怕出錯。所以我在上課時,要給學困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不是把目光總是盯住一些好學生,更不是歧視“學困生”,既發(fā)揮優(yōu)等生的主體作用,同時也調(diào)動學困生的積極性。個性差異畢竟存在,所以上課時,我除了關注好學生之外,更多的是關注那些學困生的學習。如果學困生在課堂上被老師提問時,他們答非所問,或啞口無言,在一些同學的哄笑聲中坐下,這對他們的心靈挫傷可想而知。假如讓學困生能正確回答老師的提問,對他們來說是一個成功的喜悅。在教學中,我會幫助學困生說,使他們敢說、能說,逐漸達到正確、完整地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如一些比較簡單的讀詞語、讀課文盡量讓他們來讀,讀得好及時表揚上一兩句“你讀得聲音真響,你這個后鼻音讀得很準確”。哪幾個地方他們?nèi)菀族e的也讓他們來回答。如果錯了以后再讓他們聽聽正確的應該是怎樣的。一些比較難的地方知道他們回答不出來,先請好學生回答,等好學生回答好以后,再請他們來回答一遍加以鞏固。這樣有意設計一些鞏固性的、難度較小的問題,讓“學困生”能夠主動參與回答,并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增強他們的自信,使他們嘗到了成功的喜悅,盡可能地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整個學習活動中去,這是不產(chǎn)生“學困生”、轉化“學困生”的根本。
三、投入時間,輔導上傾斜
作為“學困生”,40分鐘的上課時間是根本不夠的,這就要求老師必須開小灶,炒冷飯,充分利用邊角料時間為這批學生輔導。我常用早讀、午讀時間叫我班三個孩子來給我讀詞語,讀課文,遇到不會的,先讓他們自己互相教,都不會時我再告訴他們答案。做到每一課書都能正確流利地認讀。再利用大課間的十分鐘時間給他們聽寫每一課的生字詞,不會寫的就當我的面寫三次,然后讓他們再互相聽寫一次,直到全正確為止。這樣一學期下來,有一個已經(jīng)完全轉化了,還有兩個,繼續(xù)堅持著。我相信他們遲早會不用扶我這支拐杖的。
我知道只要我對他們有信心,肯投入時間、精力、愛心幫助他們,他們對語文的學習熱情會燃起,學習積極性會提高,學業(yè)成績會提高,在學習上最終會走向自立。
四、加強鞏固,練習上反復
老師講時,學困生覺得懂了,自己做時卻不會;今天會做,明天又忘了;這次考試答對,下次測試又錯了。針對此種現(xiàn)象,要讓學生適度反復練習。抓題型練習,根據(jù)每年中考整理一些必考的簡單類型題,讓他們反復練習。根據(jù)中考中必考的知識點,去尋找一些簡單類型的題目,組合成幾套試卷,讓學習困難者達到熟能生巧的程度。俗話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對學困生的教育轉化,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短時間內(nèi),他們會在進退中反復,所以我們要摸清他們的底細,確定恰當?shù)慕逃椒ǎ瑘猿肿龅綄W生反復不放棄,問題嚴重不急躁,屢教不改從頭來。只有在學困生身上多花力氣、多動腦筋、多想辦法,有一點出成績的可能,都不要放過,才能幫助學困生提高學習成績。
五、互幫互學,建和偕班級
營造和諧的班級氛圍,構建合作而非競爭的人際關系,對于“學困生”的轉化,有著重要的意義。在和諧的班級氛圍中,學生都是敞開心扉的。在和諧的班級氛圍中,我讓那些學習較好的同學和學困生結對,借成功學生的典型經(jīng)驗來感染“學困生”。
同時,組成幫扶小組。經(jīng)常碰到有的“學困生”三番四次地來請教同一個問題,但最后還會在考試中出現(xiàn)相同問題時依然出錯的情況。我們教師在多次解答之后往往身心俱疲,從而使對“學困生”的幫助無法繼續(xù)。其實,如果確定了重點幫教對象,就把他們分到各學習小組,由同學幫助,用中上生帶動后進生,營造互幫互助班級氛圍,樹立成功典型以點帶面,帶動全班“學困生”的學習,這樣不僅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達到共同進步的目的,而且可以減輕我們教師的負擔。
六、家校溝通,形成合力
學校教育離不開家庭的支持和配合,良好的家庭教育更重于學校教育。通過家訪,使家長能及時了解學生在校的學習、生活、紀律等情況,架起學校與家庭的橋梁,真正做到學生在校由老師管,在家家長管。調(diào)動家長的積極性,配合老師輔導孩子的學習。學校里有老師督促學習、作業(yè)。但在家里自覺地孩子能叫認真地完成家庭作業(yè),但碰到這種不自覺地孩子或者智力差點的孩子,如果沒有家長地督促、幫助,學習對他們而言也是很困難的,家長的配合非常重要的。我及時指導家長要讓督促孩子一定按時完成回家作業(yè);及時告訴家長你家的孩子這幾天哪些方面跟不上(如詞語默不出了,或課文背不出之類),同時也要鼓勵家長,告訴他們你的孩子很努力在學,只是比別人慢了些,需要多練習就可以跟上,這樣家長也有信心。
總之,通過自己的努力,我們班的三個語文“學困生”都有了一定的進步。但也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如我的教學、教育方法、教學手段還有些粗糙,還有待改進,學困生的進步還不是很大。我堅信只要我們老師曉之以理,持之以恒,教學得法,自己對這些“學困生”有信心,相信他們有一天會摘掉語文“學困生”的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