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我踏上三尺講臺,便與初中生物教學結緣,至今已有二十個年頭。其間,生物教材多次變更,現行的新課程標準,可謂是要求更嚴,標準更高。所教的學生也換了一茬又一茬,其知識水平、學習能力參差不齊。對此,怎樣才能確保生物教學質量,提高學生學習水平,我不斷地探索,并經常對自己的教育教學進行反思,可謂飽嘗生物教學的酸甜苦辣,但這有效地促進了我的生物教學,教學質量經常位居前列。下面就我的幾點教學反思,與同行們交流一下。
一、教師要與時俱進,轉換角色,不斷更新教育教學理念
新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完成探索性實驗、獨立進行科技制作、研究一些新科技問題并完成相關的科研學習報告、進行社會調查以及擴展性學習等多項課題研究工作,這是舊課程無法比擬的。與此同時,新課程又能讓老師們的教學能力、應變能力、實踐能力、適應能力進一步提升。學生開展課題研究工作成敗的關鍵取決于教師對研究課題的內容、過程、方法以及相關綜合信息的熟悉和掌握程度。因此,要想有效地指導學生開展課題研究工作,我們教師就必須轉變角色,不斷更新教學理念,由“教書匠”轉變為“研究型教師”。要培養高素質的學生,首先自己必須是一個高素質的教師,要善于“反思”,經常回頭看看,才能揚長避短,增加內涵,提高教師的學識和能力,提高教學的效果。
二、突出學生主體地位,促使學生自主學習,提高教學質量
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日益受到關注和重視,根本目的是要引導和培養學生的積極思維。因此,作為教師,不但要研究教材,而且要研究學生,一定要了解學生的發展水平,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激發學生強烈的興趣和求知欲望。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愉快的情緒,并隨著情緒體驗的深化,產生進一步學習的需要,教師可通過生動有趣的演示實驗或者設計簡單的學生實驗,講述生動的生物學史,列舉學生生活中常見的生物學現象等,多種方式設疑,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他們解釋生物現象、探索新問題的求知欲。當學生產生了疑問,有了解決問題的需要后,再讓他們自學教材,他們才能專心研讀,使自學產生好的效果。讓他們通過自己的實踐和心理、情感、體驗,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才能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促使他們自主學習,使學生進入積極思維的狀態之中去。
例如,學習“伸肘和屈肘”,可事先激發學生進行科技制作“肘關節模型”。課堂上,教師不急于講解,而是先展示掛圖和模型,同時演示自己的上肢,讓學生一邊實驗一邊分析,爾后產生共鳴。因此,教師可以綜合運用情景激發,師生互動,直觀演示,將模型、掛圖及自己的上肢對照起來,逐一指出肘關節、肱二頭肌、肱三頭肌、尺骨、橈骨等各結構的位置及名稱,再演示部分結構的作用,讓學生仔細觀察和探討,從而得知伸肘和屈肘動作就是這樣完成的結論。這種開放性的課堂,學生興趣高漲,這樣的課堂,真正的師生互動,促使學生自主構建知識結構,完成認識上的飛躍。在這樣高昂的激情下,順便讓學生再分析健康體育課上的引體向上、俯臥撐等動作的完成就是如此的輕而易舉了。
三、突出情感調節,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
情感往往直接影響認知水平。一個人在愉快時,就容易通過感知覺接受外界信息,一個人在憂郁、苦悶時,往往不能接受外界信息,出現“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的情形。教師就要根據情緒對學生認知活動的影響,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正面情緒來促進學生的認知過程,提高教與學的效益。
四、善于設計演示實驗,創設情境
設計合理的小實驗,教師從創設情境入手,著眼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思維能力。教學實踐告訴我們,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有意識的創設情境,將學生引入情境之中容易激發起學習的動機,培養學習興趣。在生物教學中若能輔之設計合理的小實驗,則將勢必容易達到我們的教學目的,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例如,在學習“食物的消化”時,酶的催化和膽汁的乳化如何區分,確實有一定難度,不妨一試小實驗,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思維。教師可以隨手捏一個小粉筆頭成粉末狀,隨手燒一張小紙片,讓學生產生好奇心,分析及討論這個實驗的現象和成分的變化,在教師的指點下,酶的催化和膽汁的乳化就容易分辨和掌握了。這樣一來,無疑達到了寓教于樂的目的,拓展了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五、利用信息技術助力生物課堂教學
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信息技術逐步融入教育教學,它利用聲、光等多種手段,使學生多側面、多層次地感知學習對象,變抽象為直觀,讓學習變得更加容易,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實現資源共享,因此,它對教育教學助力不小,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已經為大家所公認,成為教育教學的得力助手。作為教師我們都應該掌握這種教學的輔助手段,讓它助力我們的教學。生物教學也一樣,例如我在教學《泌尿系統》時,尿液的形成是一個動態的、不便直觀感知的過程,我就利用信息技術自制了這一過程的動畫,變抽象為直觀,學生們都學得很輕松,教學效果得到了較大地提升,其中信息技術助力不小。
不過很多東西都是一把雙刃劍,有利有弊,就看使用者怎么把握。信息技術也一樣,雖能助力教學,但我們也應適合用才用、該用才用,根據實際需要來確定,把握好一個正確的度,這樣才能助力教育教學。若是只搞花架子,趕潮流,只能是適得其反。
六、端正態度,明確目的
在生物教學中,我們采取諸多措施,目的不是要培養生物學家,初中生物教學的目的是提高所有中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培養他們熱愛大自然,自覺保護環境的情操,提高他們對生物科學的興趣,為一部分今后要從事生物事業的人打下最基本的基礎。也就是說,初中生物教學的目的是全面、基礎、科學素養教育。從這一觀點出發,在我的生物教學中,從我接觸學生的那一刻起,我就一直以培養他們對生物學科的興趣為主要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