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課時閱讀課
教學目標:閱讀課文,深刻理解。讓學生了解文藝復興產生的背景和影響,了解文藝復興在政治經濟文化中產生的影響,并能完成相關練習。本課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完成有關閱讀練習,訓練學生的略讀,找讀,詞意猜測,推理判斷等各項能力。
教學方法:語篇整體閱讀教學法
教學設計:
一、學情分析
一方面,高中年齡段的學生對周圍的事物較為敏感,有自己的觀點和看法,他們不滿足于教科書上的知識,想獲得更多的信息。在英語學習上,他們不只是想把英語作為一門死記硬背的課程來學,更希望能學到知識性和趣味性兼有的內容,從英語學習中獲得更多的知識和能力。另一方面學生對蒙娜麗莎這幅畫比較感興趣,對文藝復興有一定的了解。因此,應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主動學習,學有所獲。
二、教材內容分析
本節課使用的是教材是外研版選修8,高二下半學期使用,該教材對前七冊所呈現的語法內容進行進一步的深化和拓展,增大了閱讀量和詞匯量。
三、教學內容分析
(一)知識背景及新課程、新教材
本單元以文藝復興為中心話題,以達芬奇的名畫為代表,重點討論了以達芬奇為代表的藝術家在藝術、建筑、音樂以及文學領域等方面的發展。
本課時是本單元第一課時——“閱讀課”,也是本單元的重點。文章的主題是“The Renaissance”其內容介紹了文藝復興不僅僅是對過去文化的復興,實質上是打著古典文化復興的旗幟而進行的思想解放運動。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1.了解記敘文的文體特點并以此指導閱讀;訓練skimming,scanning,careful reading等閱讀微技能;2.培養鑒賞記敘文的能力及評價人物的能力。(2)難點:1.閱讀技能的訓練;2.對記敘文的鑒賞能力及人物評價。
教法分析教學方法:問答法(question and answer) 討論法(discussion)辯論法(debate)
任務教學法(task-based method)
五、教具教學手段
(1)Multi-media computer;OHP(overhead projector);tape recorder;PowerPoint
(2)多媒體輔助
六、具體教學步驟
思維導圖(圖略)
一、Leading-in 在導入階段充分調動學生閱讀積極性
導入時,播放文藝復興的圖片和視頻,這樣既增加學生的感性知識,又極大地引發學生思考,激發了學生學習課文的文藝興趣。
其次,就閱讀材料向學生提出有關問題讓學生思考,引發其閱讀興趣。
導入后,我這樣設計了閱讀任務——Skimming.
本部分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而設計,首先讓學生借助圖片,了解文藝復興的歷史背景。其次,讓學生了解以達芬奇為代表的藝術家,然后思考問題。這種方式有淺入深,由感性認識到理性思考,了解文章當中提到的歷史影響,降低閱讀難度,為下一步閱讀理解做好充分準備。
二、合理安排教學步驟,有層次地推進
第一次閱讀:速讀法。要求學生快速閱讀課文,尋找問題的答案。
通過速讀,學生了解文章大意,對課文有一個整體認識。大部分學生都能完成這項任務。
第二次閱讀:詳讀法,猜測詞意法,推理判斷法。
1.Task one精讀法:要求學生先閱讀Para.1,學案中的問答題,指導學生用找讀法閱讀全文,并完成練習。通過練習訓練,學生知道如何找到重點細節,然后播放聽力。
2.Task two查讀法:要求學生閱讀Paras.2-3,學案中的問題,指導學生用查讀法閱讀全文,了解重點細節并能分清文章中的事實與觀點。做完練習后播放聽力。
3.Task three找讀法:要求學生閱讀Paras.4-5,填表格了解知識點,播放聽力。
4.Task four跳讀法:要求學生閱讀Paras.6-7,用跳讀法閱讀全文,了解重點細節并能分清文章中的事實與觀點,完成練習后播放聽力。
四、讀后設計一系列的任務,讓學生進行自我鞏固
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允許學生爭論,并為學生創設自由、寬松和活潑的討論氛圍,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激活其思維,使其創造力得以發揮,并培養其將所學的語言轉化為用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學生能用關鍵詞把文藝復興的背景、成就及歷史影響復述下來,這就抓住了文章的中心。
五、教學時間分配
導入部分用5 分鐘,
第一部分用8分鐘,
第二、三部分用20分鐘,
第四部分用10分鐘,
最后用兩分鐘總結本課內容和布置作業。
六、課堂板書設計
將黑板劃為左右兩塊,左邊板書題目和小組活動,右邊教學步驟。輔助閱讀,掃除障礙。
教學反思:我所講授的內容是外研版高中英語選修八“Module2 The Renaissance”。一節課上下來,基本如期完成所制定的目標。通過精讀、查讀、找讀、跳讀閱讀策略,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訓練。這節課的各個教學環節比較清晰,大部分學生能參與到環節中去,為學生創設了自由、寬松和活潑的討論氛圍,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本課以文藝復興為中心話題,以達芬奇的名畫為代表,重點討論了以達芬奇為代表的藝術家在藝術、建筑、音樂以及文學領域等方面的發展。以學生為主體,以任務型教學為主線,合作教學為原則,以多媒體為教學手段,突出交際性,重視讀寫的實用性,重視學習策略的培養、重視個體差異和結果與過程并重的評價方式。
1.讓學生明白學習目標,站在學生角度,精心設計活動。精心設計可操作性強的任務化活動是成功組織任務型教學的首要條件。學生可以通過完成具體的任務來學習和鞏固語言,積累學習經驗和享受成功的喜悅。
2.本堂課使用多媒體教學,能夠調動學生英語學習的積極性,為學生創設了良好的英語交際環境。
3.課堂設計合理,結構流暢,成功的達到教學目標。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還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指導者、組織者、幫助者、參與者和合作者,還要重視學生的個性和培養學生的興趣。在這堂課中,教師通過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創設各種語言學習環境,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拓寬了學生的學習渠道。
4.以任務型為教學原則,本案例的每一個任務都是圍繞學習者“學”來設計的。通過小組活動,培養合作探究能力。學生的每一個活動都具有明確的目的指向和具體的操作要求,實現了英語在真實情境中的應用。本節課我基本上能夠結合所教學生的實際,注重語言的實際綜合運用,合理地使用多媒體課件,擴大了教學容量,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有效地完成了本課的教學目標。著力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成功和快樂。促進了學生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提高。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打算多聽各位名師的課,多鉆研教材,多了解學生,努力學習,不斷完善自己,爭取不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