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目標:使全體學生了解不同的包裝方法,利用正方體和長方體表面積,合并正方體和長方體等有關知識,探索多個相同長方體疊放后使其表面積最小的最優策略。體驗策略的多樣化,發展優化思想;(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拼一拼,擺一擺,算一算發展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空間想象觀念,培養積極思考、探究規律的能力,能用不同的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體驗解決問題的基本過程和方法,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體驗包裝學問策略的多樣化,滲透節約的意識。了解包裝的學問在生活中的應用,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學情分析:《包裝的學問》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五年下冊的一節綜合實踐課,學生已經學習了正方體、長方體的表面積計算,合并、分割正方體和長方體的有關知識的基礎上設計本課教學內容的。本課是組織學生探究發現、總結規律,開展有關“包裝學問”的數學活動,在活動中重點解決怎樣節省包裝紙的數學問題,使學生體驗策略的多樣化,發展優化思想。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是:利用表面積等有關知識,探究多個相同長方體疊放最節省包裝紙的包裝方法;難點是:靈活、快速地找出最節省包裝紙的包裝策略,發展學生的優化思想。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談話導入:母親節快到了,淘氣要送給媽媽一包糖果,至少要用多大面積的包裝紙?(接口處不計,單位:cm );2.課件出示糖果盒的尺寸圖;3.揭示課題:這節課我們就來探究一下包裝的學問。(板書課題:包裝的學問)
【情境引入,在開課伊始,提出現實的、有意義的學習內容,緊緊地抓住學生的身,抓住學生的心,抓住學生的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誘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求知欲,同時讓學生感受數學就在身邊,為進一步的探究學習新知打下良好的情感基礎與知識基礎。】
二、動手操作,探究規律
(一)自主探究
包裝一包糖果,至少要用多大面積的包裝紙?
1.求包裝紙的面積就是求什么?(求表面積);2.怎樣求包裝紙的面積?大家有什么好的辦法?3.找學生匯報;4.師引導學生選擇最佳優化的解決問題的方法;5.引入:老師想把這樣的兩包糖果包成一包,有幾種包裝方法?至少要用多大面積的包裝紙?(接口處不計,單位:cm )
(二)自主探索,合作研究 (略)
(三)運用拓展,體驗優化
1.課件出示:包裝3包糖果有幾種包裝方法?怎樣包裝最節省包裝紙?2.小組合作探究;3.學生展示交流;4.教師課件出示幾種包裝方法,加深理解;5.不用計算,你知道哪種最節省包裝紙?(進一步體驗策略的多樣化,發展優化思想。)
(四)深入探究,回歸生活
1.課件出示:包裝4包糖果有幾種包裝方法?怎樣包裝最節省包裝紙?
2.小組合作探究。
生:通過拼一拼,擺一擺四個相同的長方體,探究有幾種包裝方法?
3小組交流匯報,學生用學具展示。
4.教師課件出示六種拼合方法。
5.學生小組討論:哪種方法包裝最節省包裝紙?
重點探索四個大面四個中面重合與六個大面重合這兩種包裝方法,哪種包裝最節省包裝紙?
[學情預設] 學生可能有不同的答案,一種認為四個大面四個中面重合最節省包裝紙,第二種則認為六個大面重合最節省包裝紙,教師可適機設疑,引導學生進行討論,深入探究,進而總結規律。
6.學生小組交流。
7.教師小結:這兩種包裝方法的比較,實際上是四個中面與兩個大面面積的大小比較。當兩個大面面積大于四個中面面積時,第二種包裝節省包裝紙;當兩個大面面積小于四個中面面積時,第一種包裝節省包裝紙。
8.在社會生產和生活中,包裝問題除了注重節約外,還要考慮哪些因素?
(要留出接頭處,注重美觀,便于攜帶等。)
三、走進生活,走近包裝,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一) 夯實基礎,注重應用
1、淘氣把兩個相同的長方體拼成一個長方體后,少了( )個面,把三個相同的長方體拼成一個長方體后,少了( )個面;2、淘氣把一個長方體切成兩個長方體,多了( )個面,切成三個長方體,多了( )個面;3.一本童話書長20厘米,寬15厘米,厚1厘米,把這樣的5本童話書包成一包,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包裝紙?
(二) 能力創新
把特殊的四個長方體一起包裝,如何包裝最節省包裝紙?
(三) 拓展延伸
探究:找來若干個相同的長方體,通過擺一擺,拼一拼,算一算,探究一下長方體的表面積與體積之間有什么關系?
四、全課總結
包裝的學問可真不少啊!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和疑問與同學們共同分享一下?
五、課后實踐活動作業
深入商場超市中調查研究,看看哪種商品的包裝不節約包裝紙,為它設計一個最節約包裝紙的包裝方案,并思考:廠家為什么要這么包裝?
1.創設情境,激發探究欲望
布魯納指出:“學習的最好刺激就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本節課我創設了母親節是哪一天,從而引出給糖果包裝的數學問題,從學生已有的生活體驗入手,提出現實的有意義的學習內容,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同時讓學生感受數學就在身邊。
2.層層遞進,提升探究深度
本節課的理念是“動手操作、合作交流、探究規律,體驗生活”從包裝1個長方體引入復習舊知,提示課題,到包裝2個、3個、4個相同的長方體、探究新知,從而逐漸完整最節約包裝紙的包裝方案。各環節之間環環相扣,層層遞進、學生的學習不止停留在淺層次,而是不斷迎接著新的挑戰。
3.主動參與,開放探究空間
本節課我設計了五次小組合作探究學習,為了保證探究的實效,而不是走過場,我充分開放課堂,讓學生去猜想,并通過合作學習是驗證猜想,在最后一個環節,探究包裝4個糖果盒時,我更是大膽地把課堂的空間讓給學生,進行大膽的猜想,讓持不同意見的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探究活動不斷地達成共識,課堂達到了另一個高潮,從而學生鞏固了認知,發展了思維,體驗了成功,培養了樂趣。
4.注重應用,體驗回歸生活
這節課在知識運用上,我設計了不同層次的習題,讓學生走進生活,走進包裝,體現數學與生活的聯系,為了給學生更廣闊的學習空間,我把課堂學習與課后實踐活動作業相結合,設計了深入超市調查研究活動,這樣注重了知識在生活中的運用與延伸,同時讓學生經歷了完整的包裝過程,體驗到不是為了學習而包裝,而是為了包裝而學習,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要的數學,人人在學習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一目標,從而體現數學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增強了學生學習數學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