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PPT演示教學在高中英語課堂已逐漸取代傳統單一教學模式,成為了目前高中英語課堂最受教師歡迎的教學模式。PPT演示教學實踐研究對高中英語教學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以三節高中英語公開課的同課異構為切入點,著重從多模態化和語篇類型等方面進行了嘗試性的探討,對PPT演示教學多樣化進行了深入的思考,并分析PPT演示教學的優點以及不足,旨在使PPT演示教學課堂更加合理和高效。
【關鍵詞】PPT演示教學;高中英語;同課異構;多?;?語篇類型
一、個案分析
1、PPT教學課件的基本情況
所謂同課異構,就是對于相同內容的一節課,采用不同的教學思路,教學方法和設計風格,最終達到同樣的教學效果。同課異構在對教材的把握和教學方法的設計上強調“同中求異,異中求同”,讓我們清楚的看到不同的教師對統一教材內容采取不同處理方式,不同教學策略所產生的不同教學效果,并由此打開教師的教學思路,彰顯教學個性,是集成和批判的統一,真正體現了資源共享,優勢互補。12月中旬,本校舉辦高二年級英語學科同課異構公開課活動,三節課的授課內容同《牛津高中英語》模塊六第二單元Project,授課老師分別為同一學校的A,B,C三位老師。三位老師均使用了PPT演示文稿進行英語教學,整個教學過程基本是圍繞課件內容展開。三位教師的課堂教學課件共用76張,其中最多的A老師,課件31張,最短的是C老師,課件20張,三位教師課件的平均篇幅為25張。
2、導入話題
課堂導入是英語教學的重要環節。好的課堂導入可以引起注意,激起動機,構建教學目標,明確學習任務以及建立聯系。三位老師采用了不同的方式導入話題,筆者則從多模態的角度對三位老師的導入設計進行分析。張征(2010)認為,多模態PPT演示教學是指在教學設計過程中把包含兩種及以上的符號的系統資源,制作成PPT課件供課堂教學演示的教學模式。三位教師的話題導入從多模態角度大致可以分為兩類:
(1)視覺模態
三位老師所有PPT 演示文稿都設置了特定的視覺模態,大致可分為三類:
類型一 圖片模態
教師B在導入環節共使用3張關于幸福的圖片,教師分別從a happy family,an attractive place,a charming figure三個角度談及自己對于未來幸福生活的想法,并配以三張圖片,直觀的圖片比單純抽象的解說更能激起學生的興趣,且很自然的引入了本節課的主題——My future happiness。
類型二 文字模態
教師A在導入環節使用了文字模態,僅單一呈現了一張關于幸福的英文詩歌,What is happiness? 教師在使用過程中用不同顏色的字體來強調什么是幸福,提醒學生課件中強調的顏色是重點,讓學生一目了然的接收信息。
類型三 圖片+文字模態
教師C呈現了4張關于幸福的圖片,并在每一張的圖片下面配有一句與寫作相關的黃金句型,讓學生看圖說話,根據圖片內容補充句子。比如第一張圖片是關于童年幸福時光,圖片下方配有文字:My happiest days were_________ and the most interesting thing,I think,is _______.筆者認為這種圖片+文字模態能更好的激起學生對圖片的興趣,但又不僅僅局限于激發興趣,通過短句填充,學生也對與幸福相關的句型在歡樂的課堂氣氛中得以練習和鞏固。
(3)聽覺模態
只有教師A在導入教學中使用了聽覺模式,即在呈現詩歌的過程中配有背景音樂love story,學生邊欣賞音樂,邊欣賞英文詩歌,使得整個導入環節很溫馨。
3、過程設計
胡壯麟分析認為,PPT的語篇類型可以分為四大類:直觀型,分析型,提示型和勸誘型。三位教師的PPT演示文稿都涵蓋了這四種類型,下面分別對三位教師過程設計中的語篇類型進行描寫性分析。
(1)直觀型
直觀型主要采用直觀的圖像,將真實世界展現出來,給受眾一目了然的印象。如B教師用三張幻燈片演示了不同人對于幸福的定義,而這些圖片所展示的內容都是本節課學生需要掌握的知識點,教師通過圖片讓學生非常直觀的習得目標內容。
(2)分析型
分析型主要利用圖表對某一事物進行分析,讓受眾根據圖表更清楚的了解事物。如C教師在對于文章結構的分析中,利用幻燈片把全文分成3部分,并讓學生去劃分段落和總結關鍵詞,通過圖表的呈現方式,學生能夠對于文章結構有一個直觀而又快速的把握和理解。
4、目標達成
高中英語文本教學至少應包括三個部分:文本輸入,文本理解,文本輸出。所以學生對于文本的理解必須要以顯性的方式進行評價。三節公開課的文本輸出環節基本使用了兩種模式,一是制作幸福手冊(Make a happiness handbook)并進行投影展示,二是描述自己未來的幸福(My future happiness)而PPT演示文本也在課堂教學的最后環節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一是投影功能。通過投影學生制作的幸福手冊,使得學生更深刻的理解幸福的含義,鞏固夯實的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更使得整節課的情感目標得到升華。二是關鍵詞提示功能。學生對于未來幸福生活的描敘往往是毫無目標或是不著邊際的,通過關鍵詞提示,使得學生能從不同的側面去理解并闡述幸福。課堂的最后環節正是因為PPT演示文本的多樣性才得以豐富和升華。
二、PPT演示教學的優勢
胡壯麟認為,PPT演示作為一種新的語類,是借助PPT工具創建多種模態語篇,包括圖像,圖表,音頻,視頻等模態。在高中英語教學中,PPT演示教學的優勢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增加了課堂知識容量,有效節約空間及時間,提高課堂效率。傳統教學主要依靠一本教材,一根粉筆和一塊黑板,信息量小,教學時間長,教學效果不佳,而多媒體教學能夠整合很多相關內容,讓學生快速理解及掌握課時內容。
影音媒體的應用使課堂豐富多彩,有利于學生興趣的激發。興趣和好奇心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動機之一,也是最直接動機,多媒體可以創設情境,用生動,形象,感染力強的畫面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有效的解決教學重難點。許多枯燥無味的知識點難以用語言去完整的表達,而PPT演示教學就可以通過不同的呈現方式另辟蹊徑,從另一個角度幫助學生更好的解決重難點。
三、PPT演示教學存在的問題
容量過大,學生難以接收。傳統教學進度相對較慢,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有足夠的緩沖時間,但PPT演示教學的課件都是提前準備好的,課件容量大,播放速度快,導致學生思維跟不上,筆記記不全,一整節課都在觀看課件播放中度過。
聽覺模態使用過少。在三位老師的76張課件中,僅有三張使用了聽覺模態,整節課基本都是在老師的教授下完成的,聽覺模態似乎可有可無。而在PPT演示教學中,音樂或視頻等聽覺模態的作用不可小視,因為音樂能夠烘托,深化主題信息,創設情境,促進形象思維,因此,在PPT課件制作中可以適當增加聽覺模態。
PPT課件設計不合理。在三位老師的76張幻燈片中,有38%的幻燈片界面過多的使用了不相關的圖片和背景,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此外,有27%的幻燈片的排版布局過于復雜,并不能使學生一目了然,快速的獲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