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早戀問題不僅是青春期學生一直存在并無法回避的問題,而且也一直是困擾老師和家長的一個棘手的問題,由于社會大環境的影響,學生的早戀問題更加突出,如何疏導是家長和班主任必須面對的問題。應關注學生日常舉動和思想狀態,盡早發現早戀事件并及時給予心理疏導。
學生狀況分析:
初中男女生年齡14——15歲,正處在青春期過渡時期,男女同學相互吸引,互有好感,本是正常情況。但有的男女同學過于輕易的,或是盲目的將這種自己都還沒弄清楚,原本純潔無瑕的單純的情感誤當做他們以為的“愛戀”或“愛情”,并為其付出情感去用心呵護和構筑。一旦陷進去,將難以自拔,無論對男女同學的學習、身體健康成長,將百害而無一利。
案例:
一天,一名學生家長一早打電話,約我見個面,說有很急的事談,這位家長反映,偶然從手機短信里發現孩子在和一個男生交往,證據是男孩用手機約自己的女孩子出去,女孩出去過。于是打了孩子,請班主任幫助管管這件事。如果男孩再糾纏,他就自己將對這位男生如何如何。我首先感謝這位家長對學校和老師的信任,先找老師反映情況,沒有擅做主張,或采取魯莽行動。并承諾:一定會妥善處理好此事。會告知調查的事實真相和解決的辦法,并請家長配合。
調查真相之前我對這兩個同學的主觀印象:
女同學,學習優秀,乖巧,工作認真,品行端正,不會主動與男孩子交往。但近兩天物理老師反映該生物理作業有兩道錯題,沒有像一往一樣認真訂正,正打算找她談談。男同學,品行不壞,愛好運動,但學習一直不用功,做過多次思想工作。效果不明顯。這個事件中,他主動提出交往有可能。
事實真相:
分別找兩人了解情況。先找女同學,直截了當問,女生承認是男生主動叫她去打籃球,并曾一起去過兩次,還有其他同班同學在一起。沒有單獨一起外出。問是否對男生有好感?有!有點出乎我的意料,問為什么會對男生有好感?人也不錯,學習也可以。其他方面沒有多想。典型的女孩青春期特征。然后,找了男同學:側面問,不承認。干脆切入主題,還好沒有抵賴。問他:幾次三番發短信叫女同學出去,超出正常,說真心話,喜歡女生?有點。果然不出所料。這種情況老師和家長就是要發現得早,及時給與疏導,以便他們以正確的、健康的心態度過青春期。防止他們誤入歧途。
解決途徑:
明確告知這兩位學生。他們兩人會這樣,是人的青春期在作怪,他們并沒有錯。只是要明白在青春期男女之間相互會有愛慕之情,是正常的一種生理上的本能的反應。每個人到了這個年齡階段都會發生,很正常。這種情感非常純潔,很美,應當珍惜。但不是“愛情”。更不能稀里糊涂把它當做愛情。青春期的你們無論身體、心理、思想都不很成熟,還無法完全理解什么是“愛情”。應耐心等自己長大一些,比如21、22歲以后,身體,心理和思想都成熟了,就自然有理解或體驗“愛情”的權利了。但如果,您們自己還都沒弄清楚什么是愛情,卻誤將青春期男女一種本能的純潔的愛慕之情,稀里糊涂當做“愛情”,并陷入其中,后果將是:為了呵護和構筑你們認為的所謂“愛情”,兩個人都無心學習,學業荒廢,并會無視周圍一切,最后由于你們的所謂愛情無法被父母、老師、社會和法律的接受,而身心疲憊,而當你們兩人醒悟之時,已悔之晚矣。
疏導結果:
女同學表示放棄這種交往。一定全心投入學習。男同學表示能做到放棄。并保證說到做到。
過了一段時間,我與男同學、女同學及家長再次溝通,均沒有再發現異常。兩位同學都已進入正常學習狀態,尤其男同學,比過去學習更認真許多。當然,我一直繼續關注他們直到中考,女同學以優異成績考入市區重點高中重點班,這名男生也考入了高級中學。
體會一:幸虧這位家長發現的及時,我做了或許是我認為對的事情,也不一定。但至少通過這件事,在家長與學校之間增進了更多的互信。
體會二:老師做這類心理疏導,前提條件是學生對你的認可度,非常關鍵。只有當學生對你高度信任,你才能如魚得水,處理好復雜的問題。否則可能適得其反。
體會三:感謝這兩位同學。有了這件事,使我有了體驗處理這樣事件的機會和獲得經驗。沒有學生,就沒有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