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先生說過:“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可見生活教育是很重要的,對于處于幼兒園階段的孩子們來說,亦是如此。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有效培養,對于其身心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生活自理能力,簡單而言就是自我服務,自己照顧,它是人應該具備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小班幼兒初次脫離家庭,走向幼兒園這個社會組織中,離開了家人們的細心呵護,時時事事都要嘗試自我去完成,對他們來說既是挑戰,又是一種成長的好契機。如廁、飲水、飲食、穿脫衣物等都是小班幼兒應當具備的生活自理技能,針對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社會環境等因素,就如何培養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提出以下策略:
一、理念引導,行為滲透
讓幼兒樹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生活理念。家長的包辦代替,使孩子形成一種錯誤的觀念:自己不愿意干的事情,家長會幫著干,于是我們在孩子入園初期時看到了各種伸出手的等待。為此,教師選取朗朗上口的兒歌、淺顯易懂的故事等,幫助幼兒充分理解作品內涵,通過作品中角色的行為,讓幼兒知道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培養幼兒初步自理能力。班級里還開展了很多有關自理能力的活動,如“我是小老師”活動,讓幼兒充當教師角色,將幼兒園學習到的生活技能以教師身份傳授給家長,激發幼兒的上進心,培養幼兒自信心,用時達到鞏固生活自理能力的良好作用。
二、一日生活,實時行動
(一)在一日生活中訓練幼兒自理能力的行為
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將一些生活自理技巧編成兒歌、歌曲以及設計成有趣味的情節等,讓幼兒在游戲、娛樂中訓練自理能力的行為。例如,在每次洗手時幼兒都會邊念兒歌邊挽袖子“洗小手,打肥皂,手心搓,手背搓,手指交叉搓一搓,沖沖水,沖干凈,甩一甩,擦毛巾,比比誰的小手最干凈?!蓖ㄟ^兒歌的學習,孩子們在洗手時都能養成良好的洗手習慣。還有穿衣服的兒歌:“小手握成拳,鉆鉆鉆,甩甩甩,嗨!”這些順口又好玩的兒歌在幼兒的念誦中,不僅讓孩子們感受到了游戲的樂趣,并幫助解決了自理技能的學習難點,使幼兒很快的便掌握了自理能力的方法。
(二)在區域活動中練習幼兒生活自理的技巧
1.在生活區的鍛煉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
為了便于幼兒更好地探索生活,更好地掌握技能知識。在區角中為幼兒
準備了許多這樣的材料:比如提供塑料珠子、動物線板、鞋帶、衣服、褲子等,讓孩子進行穿珠子、穿線板的練習,提高手眼協調性;提供蠶豆、勺子,讓孩子掌握拿勺子的正確方法;提供衣服,讓孩子練習拉拉鏈和扣紐扣,提高生活服務 能力;提供拼插玩具,鍛煉孩子的耐心和思維等等。通過一系列的區域活動,讓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得到提升,同時鍛煉幼兒的動手能力也得到了鍛煉。
2.在角色游戲中練習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
角色游戲是幼兒反映社會、反映成人活動的一種游戲。角色游戲來源于幼兒的生活,如爸爸媽媽常常會帶著孩子去超市購物,在購物中孩子會很清楚父母怎樣與售貨員交易;頭發長了,爸爸媽媽帶孩子去理發。這都是孩子看到的,甚至參與過的事情,因此在幼兒園開展的角色游戲中,孩子就會把自己在平常生活中看到的、聽到的及親身經歷的,統統在游戲中通過逐步想象反映出來。例如在觀察某寶的活動中發現了這樣一件有趣的事:班里后入園的孩子在接受老孩子的關心和照顧,為她穿衣服、系扣子,以大姐姐的身份,讓她乖,聽話不要著急,有姐姐照顧你。這樣的角色游戲不僅為幼兒提供游戲的環境,更為幼兒的自我能力的提升起到良好作用。
三、家園合作,共育共贏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家庭是幼兒園的合作伙伴?!币囵B幼兒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必須取得家長的支持,家庭成員必須端正教育觀念,這樣才能促進幼兒自理能力的發展進步。為此,幼兒園主要采用家長會、家園聯系冊、家園聯系欄、日常交流、親子活動等方法,加強家園配合。如,學期初根據對幼兒的短期觀察,掌握幼兒自理能力發展的技能水平;針對有的孩子是隔代教育,我們不只教育幼兒的爸爸媽媽,對祖輩更是要提出嚴格的要求;學期末,通過召開家長會,讓家長觀摩幼兒自理能力發展水平掌握的情況,再填寫表格。家園合作,使得家園之間做到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達到一致,以免幼兒產生“依賴”父母的習慣。很多家長在與我們交流時提到:“沒想到我們的孩子有這么能干,是我們小瞧了孩子,也耽誤了孩子的發展。”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幼兒自理能力的養成亦是如此。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生理素質、家庭環境和教育方式,不能要求每一個孩子都一起達到某一標準,慢慢培養,適時滲透,及時強化,合理安排,相信孩子們都會實現一個個“小小的自我”,達到生活自理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