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能培養出一批又一批出類拔萃、品學兼優的學生是教師的職責,也是教師的任務,更是教師無私奉獻的動力。教師的手中掌握著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只有認識到這一點,教師才能胸懷祖國、放眼世界,肩負起歷史的重任,自覺擯棄一切私心雜念和物質的引誘,努力加強自身的品德修養,做到教書育人,為人師表。
【關鍵詞】弟子未必不如師;老師有做一名優秀教師的雄心;學生才有成才報國的志向
人們常說:“受教育者是教育者的一面鏡子。”從這面鏡子,我們無疑可看到教師性格在學生身上的折射。教師良好的性格是一顆種子,它一旦撒播在學生的心田上,就會綻放出燦爛的花朵。我兒時的老師張新菊、王玉珍,都是溫和、謹嚴、教學認真的人,即使是嚴肅地指出我的過錯,而態度依然是十分和藹可親。老師的高尚人格,給我留下了終生難忘的印象,直到如今,我還時時想起老師的音容相貌及老師的叮呤,想起自己鼓起奮斗的勇氣成為一名教師;老師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偉大的,雖然她們的姓名并不為許多人知道,但是她的熱情、耐心、溫和、樂觀、幽默、深沉、堅毅都具備優秀教師的性格特征。這也是我為師以來行動的準則。
優秀的教師不僅是學生的良師,也是慈愛的長者,更是學生的知心朋友;他們不僅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也關心學生的思想品德與行為習慣,更把學生的喜怒哀樂、寒暑冷暖放在心間。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過:“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譏諷中有愛迪生。”陶老先生的話告訴我們,對待學生方法簡單粗暴,只能導致教育失敗,從而使教師的形象受損。平等的對待每一個學生,還包括既不能優待優生,也不能歧視差生,而應一視同仁。通過以上事例及我幾年的教學經驗證明:世界上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缺乏科學方法的老師。我覺得師生之間雖有長幼之分,知識多寡之別,但在人格上卻是完全平等的。作為教師,要想真正實現教書育人的目的,就不應該唯我獨尊、對學生頤指氣使,而應該尊重學生,以平等的態度處理好師生之間的關系。只有具備善良和慈愛的老師才會在平等的基礎上善待每一個學生,他們不會因為學生學習成績的好壞與家庭背景的不同高看或歧視。
記得在一次畢業典禮會上一個孩子是這樣說的:老師,您的愛,太陽一般溫暖,春風一般和煦,清泉一般甘甜。您的愛,比父愛更嚴峻,比母愛更細膩,比友愛更純潔。您——老師的愛,天下最偉大,最高潔。您不是演員,卻吸引著我們饑渴的目光;您不是歌唱家,卻讓知識的清泉叮咚作響,唱出迷人的歌曲;您不是雕塑家,卻塑造著一批批青年人的靈魂 …… 老師啊,我怎能把您遺忘!您對我們嚴格要求,并以自己的行動為榜樣。您的規勸、要求,甚至命令,一經提出,便要我們一定做到,然而又總使我們心悅誠服,自覺行動。這就是您留在我心中的高大形象。孩子們的心聲讓我堅信身為一名黨員教職工,無論何時都要熱情似火,滿懷激情地對待工作,熱情地服務師生,熱心于解決教育教學和管理工作中的問題,不怕麻煩、不怕困難,對事業充滿熱愛,對學生、同事滿懷熱誠。在那一瞬間我看到了希望、感受到了教師的偉大。人人都擁有一個事業的舞臺。“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教師這一職業是從事造就民族棟梁的偉大事業。為此,我們要有“強避桃園做太古,愿栽大木柱長天”的雄心壯志,要有接受挑戰的勇氣,要有嚴謹縝密的作風,不能得過且過,一事無成。一名老師的漫不經心,得過且過,耽誤的就是幾十甚至上百名孩子的前程和他們家庭的幸福。老師有做一名優秀教師的雄心,學生才有成才報國的志向。因此,老師的責任重大,每一位老師都應該樹立追求卓越的雄心壯志,無愧于“人類靈魂工程師”這一光榮的稱謂。常言道“教學相長”,“弟子未必不如師”。我們要努力做到給學生一碗水,自己是一條常流不息的小溪。即便如此,在當今高度信息化的時代,誰都不要以知識權威自居,而應該處處虛心。特別是對待同事、學生家長,甚至比我們資歷淺的人都應該表現出虛心好學的姿態。
熱愛學生是教師職業道德的核心。有人說,愛自己的孩子,這是母雞都會的事情;愛別人的孩子、愛有缺陷的孩子才是高尚的行為。我們移民鄉的學生來自于不同背景的家庭,知識基礎不同,性格各異,對同樣的問題會產生不同的認識;對同一個要求不可能達到同一個標準。當他們有了不足或犯錯誤的時候,我們站在理解、愛護的角度,指導、幫助、教育他們,確保師生關系融洽。時不時孩子們會說:在我的心目中,您是最嚴厲的父親,又是最慈祥的媽媽,在生活的大海上,您就像高高的航標燈,屹立在遼闊的海面上,時時刻刻為我們指引著前進的航程!他們滾燙的言語,他們身上的點滴進步,充分的體現了熱愛學生是教師的天職和美德。失去了對學生的愛,教師也就失去了生活的樂趣。教師的工作對象是學生,教師的事業始終是和學生聯系在一起的,教師的生命歷程也是伴隨著學生的成長而走完的,愛是師德最本質的內涵,是師德的靈魂。師愛是蘊含教師對教育事業和學生的一種博大而深沉的愛,它是教師高尚情感的結晶,是熱愛教育事業的具體體現,是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因此,熱愛學生是教師愛祖國、愛人民、愛崗敬業的具體體現。
許多功德卓著的老教師,他們在講臺上送走了自己的青春歲月,又在講臺上迎來了自己的白發暮年,有的甚至歷盡磨難,雖九死而不悔。他們幾十年如一日,埋首教案,駐足課堂,一杯清茶,兩袖清風,是什么力量給了他們永不衰竭的原動力呢?不是別的,正是對下一代深沉執著的愛,這種愛是那樣純潔、那樣熱烈,隨著時間的推移,會自覺的升華為一種神圣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激勵教師如通亮的蠟燭一樣,為了照亮學生的前程,而耗盡自己的全部光和熱。我們應以他們為榜樣,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為培養祖國的棟梁,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不僅如此教師還要忠誠于自己的崗位、忠誠于學校,堅持集體利益至上;拒絕家教,誠信做人;遵守教育教學法規,對自己所從事的教育事業充滿忠誠。能培養出一批又一批出類拔萃、品學兼優的學生是教師的職責,也是教師的任務,更是教師無私奉獻的動力。教師的手中掌握著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只有認識到這一點,教師才能胸懷祖國、放眼世界,肩負起歷史的重任,自覺擯棄一切私心雜念和物質的引誘,努力加強自身的品德修養,做到教書育人,為人師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