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個性化學習是指針對學生個性特征和發展潛能而采取恰當的方法、手段、內容、起點進程、評價方式,促進學生各方面獲得充分、自由、和諧的發展過程。本文從英語教學的角度,論述了如何培養英語個性化學習的一些方法,即從課下的預習、課上的各個環節到課下的復習與拓展訓練等環節,給學生提供廣泛自由的發展空間,讓學生的英語個性化學習得以順利實現,同時學生的個性得以充分發展。
【關鍵詞】英語教學;多媒體;個性化學習
信息時代的到來,為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傳統的英語教學模式已經不能順應時代的潮流;同時,它也為個性化學習提供了基礎。我們英語教師可以借助網絡的平臺和多媒體手段,根據學生的需求、能力差異、興趣愛好等提供個性化學習工具和因人而異的學習診斷和評價,從而指導學生進行有效的個性化學習。
一、改變傳統的應試教育模式
《英語課程標準》中明確規定:基礎教育階段課程的目標是以學生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的發展為基礎,培養學生英語語言的運用能力。而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教師往往注重知識的傳授,輕視學生能力的培養;注重試題訓練而輕能力訓練,久而久之,教師很容易成為學生學習的主宰者,學生則對教師產生了很大的依賴性,從而喪失了自主學習的能力。
在以往的教學中,我曾采用過這種應試教育模式,結果導致很多學生只會寫一些題,而不會讀和講英語,更不會自主地學習英語了。一學期下來,教師很累,學生也很累,而且不少學生對英語失去了信心,成績開始下降了,之后 我馬上做出了調整:從課下的預習、課上的各個環節到課下的復習與拓展訓練,都讓學生自主完成,教師只在重難點處予以點撥。這樣教師只充當“導演”的作用,而每個學生都成為了學習的主人。
二、改變“一刀切”的做法,對學生因材施教
學生作為獨立的個體,他們在知識水平、認知水平、心理特征等方面存在著很多差異。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開始制訂課程教學計劃時,要因材施教即根據學生的需要、興趣和潛能來進行教學設計。教師可結合“英語課程標準”由低到高,由簡到難,依次螺旋式有層次地提出,這樣才能滿足不同知識層次學生的需求,使學困生能“吃飽”,中等生能“吃好”,優等生能“吃香”。
三、優化教學方法,注重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能力
作為一名英語教師,應該有自己的個性,要么風趣幽默,能渲染氣氛;要么有自己的一套特有的教學方法,能吸引學生。我在自己的英語課堂教學中,時刻注意優化教學方法,實施個性化教學。我常常采取如下的方法,如英文歌曲欣賞、趣味游戲比賽、利用圖片講故事、情景對話,角色扮演等多種方法創設情景,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自發地去看、去聽、去想、去做。
四、優化課堂設計,進行英語個性化教學
英語個性化教學就是以課程內容為中介的師生雙方具有個性化特征的教與學的共同活動。為此,在課堂教學的設計上,我注重體現個性化的教學模式。我根據每個學生的個性興趣特長需要進行施教,使學生完全自主地學習。另外,根據學生知識水平和能力差異性,對學生進行分層次的教學設計,讓每個學生都能學有所得。例如,八年級英語(下)module 8 的教學設計如下。
1.教學目標的設計
多數學生掌握本課的詞匯;能說出有關美國獨立日的內容;了解中國、美國、英國如何慶祝勞動節;能清楚了解這些節日的日期并能用英語談論中國的一些節日。學習和掌握日期的英語表達法,包括書寫和朗讀方面。能聽懂談論“公共假期”的對話和短文,獲取其中的主要信息;對于英語基礎較好的學生,除了上述目標外,還要求他們了解不同的文化內涵及風俗習慣等,利用資料或網絡平臺拓展知識面;而對于英語基礎較差的學生只要求他們掌握基礎詞匯,了解一些基本句型即可。
2.課堂活動的設計
主要采取學生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習和小組競賽的方式進行活動。首先在課前要求學生自主學習對話,讀熟并掌握對話中的語言點和內容(優生幫差生完成);在課堂活動中,多讓成績好基礎好的學生承擔難度大、具有挑戰性的活動,(如,角色朗讀與對話表演等),而讓其他學生跟讀,并對他們的活動予以評價和模仿;在課堂提問中進行分層次提問,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只讓他們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如在看圖片說單詞的環節中,讓他們說一些常見的假日,像勞動節、春節、圣誕節等,并鼓勵他們大膽地說英語,還允許他們說漢語。相反,對于其他學生,則必須要用英語來回答問題。
3.作業設計
按照學生的差異進行分層次留作業:對于成績好基礎好的學生給他們留一些“拓展型”的作業 Talk about a public holiday and write a passage.you can use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to help you.___What holiday do you like best?why? When is it? What do you often do?…而對于那些基礎較差的學生,則只讓他們完成課后的鞏固練習。
4.個性化評價
打破以往的僅以試卷成績評價學生的模式,用課堂表現如課上回答問題的情況、參與度等過程考核學生,而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則采取跟蹤調查、前后對比的方式考核,并及時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對每個學生的進步及時予以肯定、鼓勵和表揚。讓更多的學生能自信地參與到學習中來。
幫助每個孩子找到屬于他(她)自己的學習之路,這是我們每位教師的職責,我們要從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中、作業中、課堂外,給學生提供廣泛自由的發展空間,促使學生潛能獲得充分、自由、和諧發展,學生個性得以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