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倡導資源共享,資源整合。課程的整合,一直以來,作為一線教師,我們認為是很“高、大、上”的,是“空中樓閣”、“海市蜃樓”,是可言傳但難意會的東西,是教育行政部門和專家們的事,研究被認為是專家們的“專利”。但在探索課改前行的道路上,我們發現課程的整合,有利于減輕學生的負擔,高效地完成教學任務,促進我們老師課程觀、教材觀、學生觀的改變。北京十一學校的“走班選課”,清華附小的“1+x課程”等的課程改革的成功也告訴我們,走進新課程,不再是一門課程的“獨木”,而是學科知識之“林”。
我身兼《語文》與《品德與生活(社會)》教學,在實踐中,我發《品德與生活(社會)》和《語文》有許多地方存在共性,發現有許多在《語文》課堂上無法實現的夢,可以借助《品德與生活(社會)》這個平臺,拓展教學的外延;同時,可以利用《語文》這個陣地,豐富《品德與生活(社會)》的內涵,讓以前枯燥單調的思品課教學也更加有“汁”有味。在教學中巧妙地進行學科間的整合,讓我感受到了教學的樂趣,品嘗到了成功的快樂。這正驗證了亞里士多德曾說的那句名言——“整體大于部分之和,1+1>2 !”。
一、整合的意義
《品德與生活(社會)》第四部分實施建議指出:“要充實教學內容,本課程的教學內容要注重與語文等學科教學內容緊密結合?!倍鴏t;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重視提高學生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庇纱丝梢?,《品德與生活(社會)》與語文學科教學活動是完全可以整合起來的。它們的整合,可以實現學科信息共享,學科教學互補,學科共同促進。在實踐中,我也發現兩門課的整合之后,形成了一股活力,能夠促進思品與語文教學的共同發展,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二、整合的方法
學科的整合講究的是水到渠成、自然妥帖。哪里需要整合,我們才到哪里“修枝剪葉”。不需要整合的,則不能“強扭”。所以,尋求整合的方式方法,使其優化組合尤為重要。
(一)找準結合點
《思品與生活》課程標準與《語文》課程標準有許多相似之處,它們的德育目標是一致的,都是知、情、意、行的統一。同時,《思品與生活》課程內容要求的“能與同伴交流、分享反思探究的過程”、“能對問題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學習利用圖書、電視網絡等多種方式收集需要的資料”等要求和語文學科口語交際等要求是一致的。因此,兩門學科的整合不僅使德育教育有層次地進行,還可以節約我們的教學時間,提高課堂效率。
(二)用好連接點
在我們的《思品與社會》教材中,有許多課文是和語文教材相輔相成的。
如何利用好這些連接點,也是我們整合需要關注的。我在執教六年級《品德與社會》下冊的“關愛世界”中故事與思考有一篇《瑞恩的井》,學生在學的時候,會說起我們五年級語文課本中學習的《夢想的力量》。因為內容是一樣的,教學中,可以以語文學習為基礎,在思品課上充分利用時間,讓學生自薦作為瑞恩的代言人或作為媽媽的代言人,開展“和瑞恩面對面”的活動,然后把最想對瑞恩說的一句話寫下來,從而省去對內容的理解。通過活動,既讓學生認識到生活在地球村的每一個小公民都能夠而且也應該去關心和幫助世界上有困難的人,從而形成對世界的責任感和全球意識,也通過這節思品課,加強了學生說寫的訓練。做到了品德教育和說訓練的統一。
其實,只要我們用心鉆研,就不難發現品德教材有許多方面和學生學習的語文課程是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的。教學中,我們教師只要善于捕捉這些連接點,挖掘出這些聯系,適時恰當的運用,就會讓我們的思品課更有“汁”也有味,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落實基訓點
《品德與生活(社會)》的課程標準要求,“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各類活動來進行教學”、“兒童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是通過活動主要進行建構”,而《語文》新課標要求:“善于通過專題學習等方式,溝通課堂內外,溝通聽說讀寫,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我們品德教課書上有很多教學活動設計,包括體驗、調查,研討等,而我們語文書上的綜合性學習,許多也是要學生通過調查研究去學習實踐。在《品德與社會》的教材內容中,有許多也可以作為我們語文訓練點的深化。
《品德與社會》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除加強思想道德教育的同時也應該關注學生學習《品德與社會》課過程中的相關于《品德與社會》的語文能力,如及時糾正其在學習此門課程過程中出現的字詞等小錯誤。為此,教學《品德與社會》過程中也可以破例地開展一些聽寫或抄寫有關詞語活動。雖然安排的時間簡短,但有效地糾正了學習《品德與社會》課中的重要錯別字,也提高了學習《品德與社會》知識的準確性。這種學習對于重視語文學習的學生來說,應該是他們樂于接受的;對于語文教師來說,這可以幫助語文教師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當然,這種識字不是《品德與社會》課教學的主要內容和目標,但在《品德與社會》課教學中,一旦發現學生學習《品德與社會》過程中出現字詞等錯誤應該及時糾正,或是與語文教師密切合作,選擇學生出錯率高的字詞重點攻關!因此,只要我們整合得當,既讓思想品德教育得到了深化,又讓語言文字訓練得到了落實。
當然,學科整合不是簡單的事。如何進行有效的整合,需要我們去關注、實踐、探索和反思。整合得好,錦上添花;整合不好,我們的課也將成為“四不像”。度的把握仍將成為我們研究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