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質量是一所學校的生命線,一所學校聲譽的好壞都取決于這所學校的教學質量。
第一部分 現就如何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談談幾點看法
(一)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要端正學生學習態度。一是向學生講道理,告訴他們我們來到學校就是為了學習;二是告訴學生他們這個年齡就是最適合學習知識的年齡,如果現在不好好學習,長大了會徒傷悲的。
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首先可以從教師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方面著手。教師在備課時不僅要熟悉文本內容、準備教學內容,還要精心設計教學方法,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刺激他們的感官,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其次可以從心理學方面來考慮,我們要給學生自信心,學生有了錯誤,不宜過多指責從而打擊他的積極性,使他產生厭學情緒。
(二)教師認真鉆研教材,引導學生查閱課外資料;認真備課,設計最佳方案
在教學中,學生起著主體作用,而教師起著主導作用。一個好的教師就是一個好的節目主持人,一個好的組織者,好的領導者。因此在課堂教學前,教師先要吃透教材,先是把課文讀幾遍,然后再看各類教學參考書,在查閱相關資料,然后根據自己的領悟備課。同時也鼓勵學生在學習新課以前通過課外書籍查閱相關資料,在上課時給予表揚肯定,使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通過自覺的學習獲得知識。這樣教師學生同時運用得來的知識會更牢固,而且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能力。
(三)打好語文基礎知識
1.重視對學生的文化熏陶和人文感染。作為教師,我們應用學生的眼光看世界,用學生的思維想問題,特別關注學生心靈的成長;我們應尊重學生文化,貼近學生生活,走進學生世界,憑借教材用中華民族文化的瓊漿玉液澆灌學生純潔美麗的心靈,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其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幫助學生在學習語文過程中學會做人。
2.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巧妙地借助學生已有的口語經驗和相關的生活經驗,使之與所學知識建立聯系,寓學于樂,化難為易,既增添學生情趣,又滲透了文化素養的培養。
3.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學習能力的核心是“感悟”,朗讀與背誦是“感悟”的有效方法。對于漢語言的精髓,在學生學習書面語言時,一開始就讓他們接觸這些精品,讓他們熟讀成誦,不僅能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品位和語文素養,而且能增加其文化底蘊,使其受用終身。
(四)及時批改作業,加強培優補差工作
布置了作業以后,教師要及時批改,最好是面批面改。這樣才能及時發現問題。發現問題后,要及時讓學生訂正。對于不會訂正的同學,教師要從旁指點,進行補差。做到日日清,當天清。學生就沒有拖拉、偷懶的問題。這是一個補差的好辦法。
(五)影響質量的其他因素
1.教師評價單一,重結果輕過程,重考績輕能力。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也是教師的生命線。如果一位教師的教學質量不好,那么無論如何,他不會被認為是一位非常優秀的教師;相反,如果一位教師的教學成績非常突出,往往就會一俊遮百丑,他就可能是一位獲得過很多榮譽的“優秀教師”。以學生考試成績代替了對教學質量的評定,導致了教學管理工作只重結果,不重過程以及獲取成績的手段。教師的教學質量,除了學生的考試成績外,還應包括學生是否愛學、樂學、會學等學習因子及動手操作、演示,參加實踐活動等學習能力方面。
2.教學設施與教學需求矛盾。許多教學工具、設備老化、滯后、虛設嚴重。
3.學校制度在制定和實施時也都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影響了教師的教學積極性。一是還存在著見分不見人、見章不見人的現象。好像在實施這些制度時,只是為了完成任務、完成賦分,缺乏制度的實施者與教師的溝通、交流、指導。二是制度的實施都是學校的管理者(教干),實施的對象就是被管理者,使兩者處于一種對立狀態,都是一種自上而下的行為,或者說是一種權力行為。
4.教師激勵機制要加強。對教師表揚的形式、次數太少,影響教師積極性。可以設立優秀班主任、優秀教師(優秀青年、老年教師)學科帶頭人、學科骨干教師、先進教育工作者。農村教師福利待遇幾乎為零,學校辦公經費嚴重不足,制約了學校發展和教師工作積極性。教師收入太少,低于農民工40元/天的基本標準,和其他行業差距更大。教師政治地位不高,社會尊師重教氛圍不濃。
5.對教師培訓流于形式,教師沒有學到真本領,多數教師仍沿用舊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學手段來教新教材,來教育社會化的學生。
6.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和學校教育嚴重脫節,甚至背離。
第二部分 提高小學教學質量的建議
在實踐中不難覺察到,小學素質教育難以推進,深層次的癥結是課堂效率不高。我認為,只有通過課堂教學的高效率,狠抓教學質量,才能保證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有較充裕的時間和空間。
(一)學校工作以教學為中心,領導充分重視教學工作
1.每周校辦公會都安排研究教學工作的時間,針對存在的問題,商定有力措施。
2.領導深入教學第一線,及時了解教學工作情況,每位校級、中層干部都擔任一門學科的教學,每周深入教研組指導教研工作,每學期聽課不少于30節,課后就教法、學法問題提出有價值的建議。
3.備課檢查分定期查和抽查兩種形式。定期查分期初、期中、期末三次,檢查后留有記錄并及時向教師反饋情況。個別教師還需跟蹤檢查,督促其整改;抽查是在推門聽課后隨機檢查,在定期查、抽查情況的基礎上于期末評出優秀教案。
每學期定于期中階段檢查作業情況,分作業量大小、作業設置是否有層次、學生書寫情況、教師批閱情況等幾項,評出優秀作業。
4.加強教學管理,嚴格執行教委下發的教學課程、課時計劃,做到三表立法。每天值日校長都要巡視每班的上課、下課情況,對隨意調課、空堂、拖堂、不備課上課等違紀現象做嚴肅處理。
(二)加強教學研究,重視師資培訓
1.科研先行,全員參與。開學初傳達了教科研計劃,提出實驗要求,每位教師都根據學校教科研總課題,結合素質教育的目標任務,找出本學科的重點、特點及學生自身發展中的不和諧因素,確立實驗的子課題,有目的地在課堂教學中摸索實驗經驗。教師在期初有研究計劃,過程中有記錄,有階段小結。
2.教研組形成網絡,教研活動有落實。學校成立了語文、數學、英語、音樂、美術、體育、思品、勞動、自然、活動等十二個教研組,每周一下午大科組活動,每月一次小科組活動,研究教法、教材,開展說課、一人一課、評課活動。學習有關的教學先進經驗,并將其結合到實際教學中,增加教學中的科研成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