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課程改革在課堂教學層面遭遇到的最大挑戰就是無效和低效問題。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課堂教學形式也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落實“有效教學”才是首當其沖,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最佳途徑。當下的課堂教學并不缺少新的理論、新的觀念和改革的熱情,也不缺少新的方法和技術手段使用。效果是課堂教學活動的結果與預期的教學目標相吻合的程度;效率是指投入和產出之比,以較小的投入,花費較少的時間和精力,獲得較大的教學效果;效益是產出、收益,即通過課堂教學活動促進全體學生素質和個性的最優化發展。那么,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呢?作為一名小學的語文老師,我有一些這樣的思考。
一、課前準備是保證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前提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要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首先要在課前下功夫,即深入研究教材和學生,精心設計教學方案,引導學生認真有效地進行預習。
1.重視文本內容的品讀
新課程提倡開發與利用教學資源,其實最重要的教學資源就是語文教科書。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均具體地體現、落實在語言文字上;語文一旦離開了語言文字,‘工具’也就無法成為工具,‘人文’也就無所依附,只能是虛無縹緲的空中樓閣。因此,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根本途徑在于教師必須先鉆研、理解文本,要“在文本中走幾個來回”,明確教學目標,確定教學重點,挖掘訓練要素,并選取符合教材與學生實際的教學方法。如果教師自身對文本沒有吃透,不了解編寫意圖,教學目標不明,教學重點不詳,便很難做到以文本為憑借,這樣的課堂教學自然是不可能取得高效的。
2.重視解讀每一位學生
“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作為充滿活力的孩子,帶著已有的知識、經驗、思考、靈感參與課堂活動,并成為課堂教學中主要的一部分,使課堂呈現出豐富性、多變性和復雜性。語文課堂教學要保證有效性,必須仔細揣摩學生課堂的學習情景,刪繁就簡,做好教學方案的預設。教師要研究學生的智力背景和非智力背景,尤其是關注學生的知識儲備,要善于在新舊知識之間為學生搭建橋梁。
3.精心設計教學預案
教師在解讀了學生、品讀了文本的基礎上,還要研究書后習題,同時又要站在學生的角度,揣摩學生學習課文可能會遇到的問題,制訂出合理的教學目標之后,再參考、借鑒別人的教學設計,在自己的教學預案中充分引導學生深入研究,學會學習,讓即將實施的多邊對話充滿激情與智慧,充滿情感的交流與心靈的溝通。
二、課堂教學是保證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關鍵
小學語文學習的主陣地在課堂,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同時教師也是自我專業成長的主體。教師在課堂中要樹立服務意識,做到把“玩”的權利還給學生,把“做”的任務派給學生,把“說”的機會讓給學生,把“創”的使命留給學生。從而將學生由被動接受知識的地位推向自主探索獲得知識的舞臺,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定目標,并根據目標進行預習、嘗試、操作、探索、歸納等。努力做到:凡是能讓學生自己學會的,教師不教;凡是能讓學生自己去做的,教師不替代;凡是能讓學生自己講的,教師不暗示。這樣的課堂教學才會有高效率。
1.適時激趣,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讓學生主動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誘發良好的思維情感,可以使學生的思維更積極,感知更敏銳,想象更豐富,記憶更牢固。因此,在教學中應該設計讓全體學生都動起來、學起來的既能結合教學目標抓住一個切入點,又要體現一個“趣”字的教學環節,才能使課堂簡潔,也能使課堂更有效。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每一個年輕的心靈里,存放著求知好學、渴望知識的'火藥'。就看你能不能點燃這'火藥'。”激發學生的興趣就是點燃渴望知識火藥的導火索。設置懸念,激發興趣,這確實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秘方。
2.課中調控,引導學生主動參與
學生是課堂教學中的主體,要發揮學生的學習潛能;學生是課堂學習中的主人,在課堂教學中,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實踐過程,而教師是為學生的學習服務的。因此,課堂上,教師不能隨心所欲,學生也不能無所顧忌,這就需要教師具有課堂調控的能力。適時調整課堂的起伏、快慢、收放、疏密、動靜的變化,為了減少時間的損耗,教師在教學中應做到:課前做好準備;準時上課;提煉和濃縮教學語言;精簡板書;提高提問技巧。當今學生注意力持續時間普遍縮減,使得教學比以往更加困難,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學生高度參與教學,我從以下途徑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性。
三、課后反思是保證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延伸
有人說:“課堂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再好的教學總有它不足的地方,總有須待進一步改進、進一步優化的地方。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們“不追求平平淡淡的完美,而追求有突破性的遺憾”就是這個道理。如果在教學中不及時反思,很多感覺稍縱即逝,在今后的課堂教學中還會出現類似的問題,直接影響到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學之余,留有足夠的空間與時間,讓自己像過電影似的再現課堂教學的情景,及時捕捉問題,記下得失。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雖然表現在不同層次上,在不同的角度會有不同的闡述,不同的個體,也會有不同的觀點,但從評價內容的角度來說,一節好課必定要在融洽地氛圍中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必定要體現出學科的特色,也一定離不開教師出色的預設和處理課堂教學的能力。多種元素都能在課堂教學中完美整合,就會是有效的課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