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寫作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寫作可以鍛煉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分析能力,只要學生可以說出來,都應該可以寫出來,為了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教師就要對學生的寫作進行指導和鼓勵。
【關鍵詞】審題;選材;閱讀;積累
學生從小學到初中,離不開語文課程的學習。語文課程重要的一個學習部分是寫作。寫作,既可以鍛煉學生的閱讀能力,又可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它既是對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總體評價,又是學生把書本的理論知識內化為自己能力的一項工。因此,語文的教學過程少不了寫作教學。如何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就是放在語文教師面前的一件頭等大事。
一、寫作前的指導——審題
在學生寫作之前,我們要對其寫作題目進行分析,確定范圍,確定題材。審題時,我們可以審類型——是命題、半命題,還是自由擬題;也可以審內容——是敘事,還是寫人;是議論,還是抒情……例如,體現我是這個故事的主角,題目可以是:《我從_____中獲得快樂》。還可以審題眼——或是時間,或是空間,或是對象,或是重點,或是主題……如體現平凡中的美麗瞬間,題目可以是:《那一次,我真的很棒》;還可以審題目的深層含義和要求,等等。例如,《仰望藍天》“仰望”有希望、向往、追求方面的意思。“藍天”則是遠大理想,美好的生活,光明的前景等的象征。
二、寫作時的引導
正文是一篇文章的核心。在正文中,涉及材料組織、語言組織等。
1.列提綱
學生確立了題目后,可以要求他們列提綱,對每一段準備說的內容加以概括,列出習作的內容和結構,按這些條理去寫文章,就不會亂,不會跑題。
2.習作
習作就是學生拿著筆親自上戰場了。在習作中,一個關鍵的問題是如何把有價值的素材放在習作中。
(1)開頭
一個好的開始等于成功了一半。作文的開頭要新穎才能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一般來說,常見的開頭方式有:開門見山,直接入題式。寫人為主的記敘文可直接交代人物或通過對人物概要介紹,直接入題;敘事為主的記敘文,一開頭就可以點明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和有關背景。例如,日子淡了又淡,天空高了又高。夏日來了……(《夏日》)。寥寥數十字,將夏日的特點表現得淋漓盡致,直奔主題,引人入勝。描述渲染,展示文采式。這種開頭從寫景狀物人手,渲染氣氛,以此烘托人物,展開故事,如花開的季節,到處芬芳飄香,而我卻無心觀賞,因為此時我失去了同窗好友——強……(《同窗好友》)。
(2)正文
我們的寫作離不開生活。陶行知說過:“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新課程標準也明確提出:“多角度地觀察生活,發現生活的豐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創意地表達。”因此教師除了指導學生外,還要引導學生深入生活,觀察生活,并在生活中學會思考。在農村,一年四季特有的景色、事物、現象都可以成為學生寫作的素材。比如,一位學生家養了許多的鴿子,天天給鴿子喂食、喂水都是他的任務,經過他的觀察發現新孵出的小鴿子身上是沒有毛的,這和新孵出的小雞大不同,家里殺鴿子時,發現鴿子的嗉囊和雞的大致相同,和人的胃又有區別,在生物課上學習了動物的繁殖和消化等相關內容后,他便明白了這其中的原因,并對生物這門課程開始感興趣起來,也愛寫些有關小動物的文章。
老師要指導學生善于積累素材、提煉主題,養成表情達意的習慣。平時教師在范文的教學過程中,要刻意地加強對學生這方面的訓練,激發他們的寫作熱情。啟發他們的情感體驗,課堂上創設一定的作文情境。一年四季的更替,景色的變換,動植物的成長、變化,以及人們與它們的關系,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人與社會的關系等,都可以是學生寫作的素材。有了素材之后,要根據作文題目,把有價值的素材寫入作文之中。寫作時,要“我口表我心,我心抒我情”這是作文的根基。有了這個根,作文就會有材料源泉。新課程標準中要求作文必須要體現作者的真情實感,以情動人,以情感人。因此,寫作文的首要環節就是學會表達自己。要知道喜、怒、哀、樂,柴、米、油、鹽都可以寫進作文。而不必強求立意的宏大高遠。
(3)結尾
結尾是文章的收尾,有了好的開頭,也要有好的結尾。這樣文章才完美。結尾一般都是起著總結全文,深化主題,畫龍點睛的作用。有些學生在寫作時,不注意結尾,文章結尾可以引人深思,但不恰當地結尾,往往會是一篇文章的敗筆。
三、寫作后的批閱
作文教學中,批改也是其中的一部分,對于教師來說,批改是最令人頭疼的事,教師費時,學生也收效甚微。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我們可以試著從以下幾方面入手,改變這種現狀。
1.不要面面俱到
有些教師拿到學生作文后,嚴格按照評分標準去批閱:立意、選材、結構、字詞、語法、修辭等,樣樣都改,這樣不僅加大了自己的工作量,而且學生也會感到自己不足的地方很多,就會降低寫作的積極性。因此,教師在批改作文時,不求面面俱到,而是根據每次作文要求的重點,集中力量批改一兩個問題,這樣循序漸進。
2.批閱后的講評
不管教師是面批還是個人批改等任何一種批改形式,批改之后的評講都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是必不可少的環節。但是,有的教師卻忽略了這一環節。作文的評講,可以對學生作文中存在的共同問題進行深入剖析,以便引起學生的注意,利于今后的改正。除此之外,讓寫得好的同學在課堂上朗讀他們的作文,這樣既可以鼓舞優秀的學生熱愛文學的熱情,也可以激發其他學生的寫作興趣。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身邊的榜樣更有影響力。除了全文朗讀外,還可以讓那些雖然全文的質量不是很高,但部分段落或句子比較精彩的學生把好的部分拿出來讀,這種方法會對學生產生很大的激勵作用,有時甚至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作文評改中的問題,有的屬于習慣問題、有的是認識問題,不管哪種問題,只要教師認識到了,認真對待,我們就會使學生的寫作水平得以提高。
寫作教學是語文教學活動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學生學語文的最終目的,是能掌握范文中的一些寫作方法,并能吸收利用,變成自己的東西,展現在自己的作品中。這當中有許多的方法、技巧,還需要我們慢慢掌握和學習。以上,是我的一些看法和觀點,有些見解還不太成熟,有可能和大家的意見不一致,希望大家多提寶貴意見,我們共同學習,共同提高,謝謝!
【參考文獻】
[1]劉亭玉 彭小明《論開放性作文教學》現代語文雜志社,2012.8.
[2]費寒芳《積淀·訓練·講評——我的作文教學》.
[3]殷海燕《改進作文教學之我見》現代語文雜志社,2012.2.
[4]呂艷波《現代語文——走出誤區,輕裝前行》現代語文雜志社,2008年版.